筑基课内筑塔课外——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2

筑基课内筑塔课外——探讨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法

付金莲

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学 362000

摘要:阅读是小学生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在阅读中可以开拓视野,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本文介绍了几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方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高效衔接课内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方便进行知识迁移与整合,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对所学习的新知识有着很强的求知欲,语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无处不在,阅读能力是语文学科培养的重点,课内外阅读衔接可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给予正确引导。

  1. 丰富阅读方式

语文教学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要运用一定技巧,特别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受到一篇文章的吸引而去阅读该作者所著的其他文章,并受到该作者写作风格的影响,使之在进行文字表达的过程中会不自主的向作者风格靠拢,形成一种独特的表达风格。例如,在讲授《开国大典》文章时,因为感受不到那个年代砥砺前行的辛酸,体会不到当时条件下新中国建立的不易与老百姓所经历的困难,造成学生对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不深刻。教师要让其了解开国大典的特别意义,要搜索相关影视作品,使其能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抗战的不易与先烈们为抗战所做的牺牲。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途径,因此,观看电影也是一种阅读方式,通过直观的图像与声音的表达,学生对新中国的成立会有更深入的了解,会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利用多样化的阅读,培养爱国思想[1]

  1. 增强课外阅读训练

教师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要选择形式多样,难度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学生而言,要重视选择阅读材料的趣味性,这样能够调动阅读积极性,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变得喜爱阅读,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有更全面的体会,所以在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拓展的同时,教师要指导对阅读内容的选择,挑选读物的过程中,要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课程教育目的进行选择,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学习背景的特征挑选合适的阅读内容。

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还未成熟,需要外部督促才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与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在帮助选好阅读材料后,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督,在监督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家校合作的形式。按照课内所需掌握的知识,推荐相关读物,确认读书内容后,合理布置阅读量,在固定的时间节点,由家长实行监督,协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经过教师在方法上的引导与家长在行为上的监督,更加高效的调动阅读热情,提高阅读能力。

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在阅读中通常只是停留在表面上,难以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含义,教师训练阅读能力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很有必要,在养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要仔细做好读书笔记,养成批注的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但可以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还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将读到的优美语句积累下来,并且养成写观后感的习惯,运用多种方法,使小学生通过阅读锻炼各方面能力。

  1. 构建科学评价体系

现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尽可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阅读课外作品后,通常会养成更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已经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要及时予以嘉奖。对学校来说,要在一定时间组织书香班级等阅读活动,让同学们积极加入进来,激励学生进行阅读。

为使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阅读成果得到肯定,因为阅读而受到称赞,在这种情况下,要建立阅读展示平台,比如,可将部分学生的优秀简报、读书心得或好词好句的摘录卡等进行展览,利用展览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达到共同进步与成长。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对阅读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可以运用积分管理方式,设定课外阅读积分表,通过积分表使学生更为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提升阅读量和阅读能力[2]

  1. 探究有效衔接点

找出课内阅读同课外阅读的衔接点是重点。有了衔接点,指导学生运用课上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已经形成的阅读习惯,去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以教材疑难问题为切入点挑选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阅读过程中,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展示有关材料,然后进行阅读、分析、整合,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拥有个性化的理解。寻找同教材具有一定联系的课外读物,对比式的进行阅读,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提升阅读能力。比如,在学习古诗《春晓》时,在网络上搜索关于描写春季的诗,进行欣赏,开阔眼界。指导学生围绕课内阅读的主管感受展开拓展,增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1. 积极开展课内活动

活动的开展要有平台作为支撑,课堂是适合举办阅读活动的场所。借助这一平台,举办相关阅读活动,例如,学生主动选择阅读内容,并在课堂上同他人讨论。部分学生热爱诗词,会和他人分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可能分享“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热爱小说的同学会分享“每个人都有缺陷,就想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由于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教师在开展课外读物活动的过程中,不但满足了学生特立独行的阅读心理,更有效的在课堂中展示出来,调动学生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借助这种类型的课堂活动,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有利于日后教学工作的开展。

  1. 巩固课内阅读基础

小学阶段正处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时期,其对语言的学习依赖于语言感受能力,所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并非短时间能养成的,要在长时间的阅读中不断积累,经历蜕变的过程,使学生突破自我,培养优质的语感,在教学中养成积累的习惯,借助课内阅读,养成培养语感的意识。朗诵是培养语感的方式之一,经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的地步,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种方法循序渐进的提高语文素养与能力,教师要重视教学方式,用正当的方法诱导深入学习,可以在阅读过后自主探究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这过程中受到情感陶冶,启迪思想。

结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能忽视的部分,能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拥有良好阅读习惯,会让学生收益终生。通过阅读全方位提高自身修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提供多种多样的阅读书籍,不受教材束缚,获得更宽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恰力扎·亚胡尼什.得于课内 益于课外——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2020(34):43.

[2]陈亚忠.探寻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的有效途径[J].课外语文,2020(2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