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中等职业学校 山东济南 250202)
摘要:随着活动课在中学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成为了话题,活动课的目标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例如,活动课与全面发展目标的关系如何?活动课是否应该提出并制定自己的具体目标?那么,这种具体的目标是结构性的,内容上应该是什么等等。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步研究。
关键词:活动课;目标
一、活动课目标的特点和组成
1、活动课程目标特征
对于学生的发展,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罗列很多内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都交给专业课程,活动过程对其他多个领域“不能负责天下”。而课程目标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宏观性质。基础教育的对象是成长中的塑性很强的青少年。根据这种特性,考虑活动课的目标,特别是从个性成长的根本和大部分出发。
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提出“五育并举”主张活动课是“以非专业性为主要特征”。其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有个性的特长,实现全面发展。文件中提到的“以非学科性为主要特征”和“生动主动实现全面和谐发展”是关键。因此,我们考虑活动课目标的出发点主要有两个。第一,不追求学科课程的互补性,即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从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需求出发,主要追求学科课程的不足和活动课程本身的优势。第二,目标本身的根本性。这方面的思考跟学科课程很相似。学科课程的目标是,越是以后的学习基础,就越有成为课程内容的价值。同样,在确定活动过程目标时,要补充学科课程不足的同时,强调其根本性。也就是说,人的发展必须是共同的,越是普遍的品质,就越要成为目标的内容。
2、活动课程目标的构成
以国内外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实验和国内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表达和接受的需求,我们对活动课的目标提出三个内容。他们是三个不同层次,大体上相对独立,共同支撑活动课程目标的立体结构。
(1)态度
“态度是对每个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包括认知、感情、行为的三种成分。”一般人们对某件事的态度如何,是指他对这件事比较稳定、习惯性的反映。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基础教育各个阶段,态度并没有被正式分类为特定阶段或特定学科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虽然有很多不属于政治思想范畴的人,但在教育者的发展中很重要,国家、社会、自我和他人相关的态度在培养上并没有得到保障。这种态度就是人们越来越常提到的培训内容。活动课目标所指的态度就是这样的内容。
比如比较方便、现实的方法,在所有这种态度中,最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的同时,也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因素。下面所列的三种不同层次的态度,即活动教学态度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指向点。
①关心是态度上最基本的要求。社会合格的国民应该是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成员。
②参与不仅是比关心更好的态度,即关心的旁观者,还可以成为各种积极事件的参与者。
③进取心是比关心、参与更深入、更高级的态度,也是他们合理的延长。
(2)能力
这里首先要说明的是,活动过程的目标所提出的能力与基础教育“双旗”中的基本功能不同。基础教育的基本功能主要是指各学科所属的技能技术,这些可以在学科过程中比较有保障地完成。而在具体活动中可以经常提到或使用各种基本功能,甚至可以明显改善和提高特定功能或几种功能。这不是最终的追求,而是附带的结果。心理学研究早已指出能力是活动的结果,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方法。“活动越多样能力的发展也越多”毫无疑问,在学科课程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也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但它为学生能力提供的训练机会却相对简单。相比之下,活动课提供的活动类型,舞台和空间要广泛得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也比学科课程复杂丰富得多。
从活动课的特点以及活动课在能力培养方面最突出,最明显的优势来看,我们认为以下几种能力比较突出:
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无论是以个人活动还是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了完成活动课规定的任务,每个学生都必须独立承担一定的责任。
(2)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是基础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这是因为学科课程提供给学生的训练和锻炼机会非常有限。
语言能力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本身的作用,还在于它与思维能力的密切关系。个体独立从事活动时,往往会使用内部思维,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内部语言”。其优点在于速度快,缺点在于不易保存和加工,不够饱满完整。由于活动课交流机会的频繁,语言能力的运用成为普遍而必然的要求,学生相应能力的提高也是必然的。
(3)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活动课上几乎没有现成的资料,所需的各种数字资料和事实事例都要靠学生自己去找,去摘录,去分析。这种能力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极为有用,尤其是在各种信息不断增多的今天。
(3)知识
以活动课为目标的知识如下。
①综合比分析更重要
活动和知识的显著特征在于削弱学科之间的界限,强调学科之间的关系。活动课程以完成特定任务为单元,相关知识来源于多个学科,相互融合,统一任务,学习知识,获得过程也自然地与执行任务的活动相结合。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一定能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增进对客观世界不可分割的特性的认识。
②比深的更重要
在活动课程目标知识范畴中,概念和术语的精确和严格,系统不是最重要的追求。活动课要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心情。垃圾邮件处理、人口增加以及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都可以进入活动课,甚至在一个单元中可以同时接触到几个相当大的问题。例如,学生分别成为各国领导人的“联合国国家代表”。在“脑会议”活动中,可以同时涉及到军事纷争、经济纠纷、宗教冲突等多个领域。考虑到某个知识“超越了学生所学的科目内容”,学生们担心“不深入或稍微品尝一下就不放弃”,并以此为由排除在课堂之外,这已经脱离了活动课的目标。
以上所述讨论只是对活动课的一般目标进行研究,比较多考虑共同点和一般性,抽象性,不能直接指导教学。当然,所有的活动都要根据上述目标的各个方面、各个层面或因素不现实,所有活动的具体条件和可能性,把重点放在合理的方面。
二、活动课目标的作用
活动课目标的设立至少起到以下三个作用。
1.定向
虽然活动课具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许多国家中成为课程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对中国的许多教育者和教育者来说,理论和实践是相当生疏的。负责活动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可以想象兼学科教学的教学任务,学科课程领域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将进一步加深。
活动课符合目标,不脱离或废除活动课的本质是活动课目标的指向性作用。所以题目的选择、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实施可以评价到最后,保持活动课的精神,获得活动课的效果。
2.规范
活动课对教师的要求从各个方面与学科不同。虽然有必要论述基本目标、任务、原则甚至内容类似的教授大纲式文件,但这些文件在学科过程中,同样是教授内容的所有成分,甚至是重点,难点不能详细罗列,只能是一个概括而强烈的建议。但是活动课的实施不应该按照规定进行,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作用。所有具体课程的选择和设计都可以说首先要经历课程目标的考验。
3.评价
活动课和学科课程在性质特征上的差异,决定他们在评估中一定会有不同的要求。目前国内中小学普遍使用的评价方式和手段主要是在学科课程中提供服务,以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评价知识功能的把握程度为主要任务。活动过程追求的除了这些任务外,现有的评价方式难以满足活动过程的需求。活动课的目标提出了实际评价的三维。不管具体内容、形式、最终结果,评价应在这三个层面进行。
作者简介:王允振(1972-11),男,汉,山东济南,职位:教师,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