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试论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策略

李祥然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上龙小学


摘要:作为多民族国家,如何保护好民族文化并有效传承一直都是值得思考的重点。学校作为学生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必要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基础情况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文化引导策略,在引导学生掌握并了解本民族文化成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价值观,从而让民族文化可以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关键词:民族地区;农村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策略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民族文化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关系到了国家的存亡。因此,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之后,这一课题的研究也变得更加重要。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结合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传承民族文化的现状分析,具体探索民族文化传承的策略。

一、农村学校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优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传统文化依靠家族传承、集体活动传承等场合越来越少。在民族文化传承场消失之后,文化传承的任务自然而然落到了学校的身上。在学习农村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承极具优势: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外来文化的影响让很多民族文化流失,而民族地区的农村由于发展相对落后,因此民族文化受外界的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地区中少数民族的文化相对丰富,为民族文化教学和传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学校中教育的对象多为儿童和青少年,他们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体,也是民族的希望,在学校中他们接触到的方式、理念、审美取向等内容都将成为文化要素,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举止,并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观念、态度当中,逐渐完成本民族文化的同化。综合可见,在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中传承民族文化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二、农村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

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流失也让民族文化认同感逐渐失真。在传承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材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使用的教材是在汉族文化为主的文化背景下设置的,因此,民族地区的学生走出自身文化的圈子学习文化知识的时候,需要适应文化的考验。即使在教材中有少数内容涉及到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内容,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也会由于自身素质和教学考核目标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忽视了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导致大部分民族文化引导流于形式。第二,民族文化的丰富性有待充实。虽然有部分学校响应国家的号召,在教学中融入了民族文化,但是大多数只考虑到了简单的民俗、歌舞等内容,对诸如生态、环保、地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文化涉及不多,丰富性不足,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不足。第三,民族文化的完成性相对缺失。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学校传承工程中大多停留于表面,对于背后的资源思考并不多。这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少数民族文化知识的时候,大多数只能够停留在表面和片段,学习的整体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很多情况下学生只能体会到外在的热闹,但是对内在的神圣性和内涵的理解却非常不到位。以壮族“文化三宝”的传承为例,在教学教师大多停留于民歌演唱、打扁担舞表演、会鼓活动等方面,对于其渊源、含义等方面涉及得较少。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无疑会严重影响着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可见,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及时转变民族文化传承的不良现状已迫在眉睫。

三、农村学校民族文化传承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科教育教学目标渗透民族文化

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民族文化,是帮助学生确立全面的文化选择观,为学生成长提供积极的文化导向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科教学目标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并在教材中主动挖掘与民族文化有关的内容,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地区文化的深刻内涵。

例如,在广西马山县教学实践中,考虑到当地比较具有文化特殊的内容是“文化三宝”,因此在学科教育中,可以结合壮族三声部民歌、马山县壮族会鼓以及壮族打扁担舞视角分析,了解这些文化与学科教学联系的要点。以语文教学为例,在教学实践中将写作、口语交际等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民族文化。以体育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将壮族会鼓、打扁担舞的动作融入体育课间操动作当中,从而转变传统课间操的束缚性的单一性,创新课间操的形式,并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提高课间操教学的效果。以音乐教学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本土的壮族三声部民歌为教学素材,与教材中素材对比分析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将学科教育与民族文化结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民族文化,继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渗透民族文化

在民族地区教学中,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在民族主体基础上,这样才更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民族内在认同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充分分析本地的民族文化,并结合素质教育的培养需求探讨,为学生搭建主题文化教育活动,从而在学生可以在日常耳濡目染的学习中接纳民族文化、理解民族文化。

例如,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以广西马山县“文化三宝”为主题,举行黑板报比赛。学生们在好胜心理的驱使下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的文化知识,并将所学的文化知识应用到活动当中。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教学的效率会得到显著地提升。同时,还可以将奖励设置成与相关文化主题一致的小书签、小册子、小玩偶等,从而结合动员内容指导,助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结合民族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渗透民族文化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同,是学校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的课程计划或者教学方案。在民族地区学校中,由于其乡土地理、文化风俗、生产生活经验等都独具地方特色,因此可以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素材。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从而激发学生对当地文化的热爱,并主动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任务。此外,开展校本课程渗透民族文化,还可以保证民族文化传承的完整性,因此备受关注。

例如,在广西马山县可以结合当地比较出名的“文化三宝”为基础开设校本课程。以“壮族三声部民歌”为例,为保证相关课程开设的有效性,需要从师资、教学环境和学生培养策略等视角做好具体的探索,从而确保校本课程开设的效率。首先,明确任课教师,并组织教师真正地走进农村地区,充分了解壮族三声部民歌,同时借助网络途径,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从而为教学奠定师资基础和素材基础。然后,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的个体素质分析,确定教学环境。最后,以文化为基础,将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特色、文化背景、演唱技巧、考核方式等方面作为校本课程培养的策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校本课程助力学生民族文化素养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传承民族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学校教学中,有必要结合教学中文化传承的现状分析,探寻文化传承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涵和对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从而达到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熊英.农村学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有效途径[J].中外交流,2017(45):98-98.

[2]曲扎.有效开发民族地区校本教材策略[J].小说月刊,2018(10):7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