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吃透知识点—记借《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抒情方式的知识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让学生吃透知识点—记借《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教抒情方式的知识点

杨艳

都江堰市李冰小学

内容摘要:语文教材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依凭,是帮助学生学会良好的阅读写作方法,为人处事的重要工具。因此,语文老师要充分利用教材的价值。帮助学生从教材里汲取更多的知识。但是怎样处理教材为“我”所用,达到教几篇通一类文章的阅读的教学效果,是一门艺术,值得追寻,值得探讨。

关键词:教材 例子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学以致用

叶圣陶老先生在1978年一次语文教育研讨会上说“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我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让我们做为老师要最大运用教材例子的价值,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从教材里汲取更多的知识。

可是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教材的价值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规律,现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为例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据文体特点,学情实际,确定教学重难点。

不同文体的特点不同,相应的阅读方法与技巧也不同,作为教师选取的教学目标自然也会不同。比如《詹天佑》一文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根据这一类文体的特点,结合教学实际那么该课的教学重点则定为抓住记叙文六要素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则定为抓住重点词句品析人物形象。

《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教学生涯的最后一天与学生依依话别的感人场面,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他对学生的爱和对学校生活的眷恋。

根据散文教学的特点是重在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结合教学实际,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如下:

1、理解新词,了解“玳瑁、搬弄是非、热泪盈眶”等词语的含义,正确把握多音字“系、臊、没”。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从师生的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3、体会作者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写作特点。

4、学习写法,迁移运用,仿写“分别那一刻”。

再联系本单元的第一课《学步》是一篇寄语,作者采用的抒情方式是以直接抒情为主,为什么要把这两篇课文放在同一个单元,编者的意图不言而喻。那么教学的重难点也就不难确定了。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含蓄地表达情感的写作特点;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区别与作用并尝试应用。

二、紧抓知识点的特点,层层深入,吃透知识点,并寻找规律总结学法

仍以《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为例探讨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两种抒情方式的特点,这一知识点并体会其妙用。

1、明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首先要明白课文中作者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为此,我让孩子们静心阅读文章中集中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9~30自然段,并提出阅读要求:

请你快速默读9~30自然段,找到1~2处体现师生情意的句子,你的体会是什么?

通过几分钟的精心阅读,孩子从文章中师生的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师生间浓浓的爱。

2、明作者表达感情所采用的方式。

再一次静心阅读,并提出阅读要求:

把刚才大家交流的句子再读一读,想想这些表达了师生情谊的句子分别是什么描写?

很快,孩子们便有了以下的发现:

只剩下我一个,孤零零地站在门口,一副衣冠不整的样子,上衣还掉了一颗纽扣。谁会拿走我的纽扣呢?我脸上还有粘呼呼的唾沫印哩。(外貌描写)

“老师,”马蒂尼里抽噎着说,“那条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屉里的。”(语言描写)

马蒂尼里跳起来,拥抱我,吻我的脸颊,在我脸上留下了唾沫印儿,他们抓住我的手,拉着我的上衣。达尼埃里把那几张瑞士邮票塞在我衣袋里,斯巴多尼把他的笔帽也塞给了我。(动作描写)

马蒂尼里噙着泪水朝我走来,其他的孩子跟在后面,把我团团围住。奇奥蒂尼也是热泪盈眶。(神态描写)

等我回到家里,如果我做了什么后悔的事,那就是不得不洗去脸上的唾沫印儿。(心理活动描写)

到此时孩子们明白了:作者把感情融于形象之中,借助具体的人和事,借助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含蓄婉转、富有韵味地表达感情,极具感染力。

  1. 教授新知——初步明白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的特点。

有了以上的铺垫,此时我再将间接抒情法的概念出示给学生,前面的探究学习使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简单、具体而便于理解了。

  1. 深入探讨,促进对新知的理解。

所以接下来的阅读与探讨,孩子们发现了文中:

正在这时,铃声响了。铃声从院子里传来,穿过走廊,闯进每个教室。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铃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家都不希望下课铃声响起,表现了师生之间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作者是借物(铃声)抒情。也是水到渠成了。

探讨与发现让他们尝到了甜头:原来作者除了借助具体的人和事,还借助了物(铃声)的具体描写含蓄婉转地表达情感,这个发现让他们兴奋不已!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开始兴致盎然地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中,古诗中借景抒情的句子比比皆是,课堂在热烈的讨论中继续进行着。

……

5、及时总结学法,为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乘着他们学习情绪的空前高涨,我乘机引导他们总结出运用间接抒情小妙招:

①、借人(人物描写)抒情

②、借物抒情

③、借景(环境描写)抒情

④、借事抒情

⑤、借古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

6、新旧知识对照。(复习学过的“直接抒情”的知识点,加深新知识“间接抒情”的理解;对抒情方式这个知识点有较为完整、系统地了解。)

复习“直接抒情”的知识点,回忆学过的课文中有哪些是直抒胸臆的句子,并再次细细地读一读,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进行直接抒情。

孩子们不难发现:

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运用了感叹句直抒胸臆)

儿子,你的旅途还只是刚刚开始,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有些地方也许还没有路,有些地方虽然有路却未必能通向远方。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儿子啊,你要勇敢地走,脚踏实地地走。(选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和选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

我领着孩子们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又总结出运用直接抒情小妙招:

①、用上特殊句式(感叹句、反问句、独词句……)

②、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

③、可以选用第二人称直抒胸臆。

④、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叙述抒情、议论抒情、描写抒情。)

三、学用结合,将所学的知识点牢牢掌握。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只听讲而不加以反复地实践与运用,不可能真正地掌握知识点,为此我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动笔写写即将到来的与同学告别的情境,注意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直接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方式。

1、创设情境,引情涌动。

说到“情”,你的头脑中浮现出哪些动人的场景?今天,我们就说说“同学情深”吧,回顾小学6年的学习生活,有关心、呵护你的老师,有陪伴你成长的同学,(出示同学们一起春游、开运动会、新年联欢、读书会的照片……当那一幕幕精彩的瞬间过往重新出现在孩子们眼前时大家陷入了回忆……)

2、用笔抒情。

如果今天是你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你会怎样向你的老师或同学告别,选择你喜欢的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写一写你们告别的场景。

  1. 交流点评,再一次巩固知识点,共同进步。

四、结束语:耳畔再一次响起叶圣陶老先生的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句话的内涵是那样的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学习语文的兴趣……都在这句话里,总之教是为了不教,据文体特点,找准切入点带领学生将一个个知识点吃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会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