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优化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高中语文阅读课堂优化策略研究

欧学军

云南省泸水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深化,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推动作用被愈发重视。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教学现状,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策略,为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基于此,本文聚焦高中语文阅读课堂,对阅读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创新,以期提升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为推动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优化策略

高中语文课程作为高中文化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既与学生的升学考试息息相关,又影响着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与品格的形成。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立足新时代背景、学科教学要求、学生实际积极调整工作方针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更好地服务。这样学生才能奠定扎实的基础,实现全面发展。

  1. 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做好阅读铺垫

课堂导入对整堂阅读课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往教学中,教师习惯直接进入主题,十分生硬、无趣,学生们从一开始便陷入被动学习的局面,难以提高学习热情。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还可以帮助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初步认知,为深入阅读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赤壁赋》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阅读。然后教师结合课前预备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开展深入的教学与引导。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赤壁》这一电影片段,以此让学生了解赤壁战争的宏大场面。学生通过了解这场战争,会在后期的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对《赤壁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会感受到作者在完成《赤壁赋》这一文章的时候所体现出来的豪情壮志与个人思想。另外,教师还应对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一事件进行简单讲解,促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结合诗人的经历感悟文章情感。当学生对文本的创作背景、涉及内容形成一定了解后再进行阅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阅读难度,提高阅读效率。因此,阅读教学应从课堂导入环节开始精心设计,以一个良好的开端带领学生探秘文本中的世界。

  1. 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强化素养培养

以知识灌输、技能培养的阅读教学课堂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从现代社会发展以及个体自我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来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教师应从文化素养、思维品质、语言建构、审美鉴赏多个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确保教学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态度多方面内容,做到兼顾知识教学、技能培养以及综合素养发展。例如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学目标设置如下:“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富有韵味的句子;学习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思维发展与提升”为结合作者经历以及创作背景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变化;分析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审美鉴赏与创造”为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为通过分析文章感悟作者的精神世界,理解作者对自由的追求。同时,教师还应结合目标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教学重点为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富有韵味的句子,赏析文章;教学难点为学习散文写作手法,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结合教学实践来看,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需要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带领学生突破重难点,促进教学目标达成,让核心素养培养在阅读阅读课堂中落地。

三、组织合作探究活动,提升阅读能力

以生为本这一理念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与重视。教师在设计阅读活动时应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此,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例如在学习《滕王阁序》这种较长的文言文时,在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会逐字逐句地为学生进行翻译,学生跟着教师的讲解做笔记,这种机械式的教学很容易使学生感受到厌烦,也不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段落的翻译,学生可以借助工具书、汉语词典或者询问教师的方法去解决文章的基础翻译问题。当所有的小组都完成了各自的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做轮流汇报,将课文中的通假字、生字词、特殊句式等内容讲解清楚,其他组的学生跟着一同学习,教师从旁点评补充。在这种合作学习中,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课堂参与度也会更高。由教学实践可知,合作探究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且对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培养具有积极作用。

四、运用信息技术,优化阅读教学效果

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微课、多媒体等在教学中应用广泛,并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深受广大教师青睐。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微课开展阅读教学,从而优化教学效果。例如学习《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教师布置课前自主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通过微课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与文章情景相符的图片、视频,并以同名歌曲为背景音乐,通过视觉、听觉的双重作用激发学生的想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赏析文章的句子,感悟句子的韵味以及散文的写作手法。再如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研究《红楼梦》的论坛,可以截取87版《红楼梦》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片段进行对比。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学资源整合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了解到更多知识,拓展学生视野。阅读作为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塑造品格的重要途径,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优势,积极构建现代化阅读课堂,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

  1.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发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评价受到广泛关注。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习惯于采用当堂训练的方式进行检测,单一评价方式不仅不能全面的评价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发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互动中对学生进行适度评价,如表扬敢于质疑、提问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检测学习成果。例如阅读课《祝福》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要求其根据课堂分析以及自己的理解饰演祥林嫂、卫老二、贺老六等人物。这样的形式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平台,也能够使教师看到学生的更多面,从而进行全面的评价。教师还应注重生成性评价。在阅读探究过程中,学生们经常会因理解不同而产生分析,教师需要准备地判断出哪些分析是正确的,哪些分析是不正确的,并且要将典型性的错误提炼出来,作为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对文本形成正确的理解。此外,评价主体多元化也十分必要,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与互评,利于反思、总结能力发展。同时,学生作为阅读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其评价对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利于高效阅读课堂构建。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对于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阻碍,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未能充分发挥。高中语文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对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展开研究和应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吴欢.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之初探[J].读与写(上,下旬),2018,(35):279.

[2]黄中银.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魅力中国,2018,(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