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美作品中母亲形象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4
/ 2

谭恩美作品中母亲形象分析

宋昕衡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五中学 161300

摘要谭恩美是一位颇具影响的海外华人女作家,她创作中的母亲形象因其独特的风格受到瞩目。她塑造的母亲形象与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女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自身体现出来的特质又更加复杂而耐人寻味。由于脱离了本土社会,她们的生活面临更多的挑战,如何在适应异乡新的文化观念及思维方式的情况下,又能够很好地处理与女儿间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心理隔阂,成为作者着重探索的一个问题。本文着意于探讨在这位女作家笔下,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具有东方气质的母亲们在融入西方社会的境遇,所体现出来的特有的母亲形象。

关键词:母亲形象; 文化结构; 心理结构 ; 异族性

谭恩美,著名美籍华裔小说家。自其第一部也是给她带来广泛好评的小说《喜福会》自1989年问世以来,谭恩美受到中美读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谭恩美作品被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多层次多方面的解读,她以一种更为直观的、人性化的角度去阐释一个女性的喜怒哀乐,使人物形象更为饱满,这主要体现在她的作品中对母女之间的情感冲突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摩擦的刻画。

一、封闭的记忆

(一)无法言说的过去

谭恩美笔下的母亲都有着一个不为人知且无法言说的过去,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她们性格较为保守、含蓄,对于过去的痛苦经历,她们往往不愿向任何人提起,包括自己至亲的人。谭恩美笔下的母亲形象大多如此,她们有着不愿让别人知晓的故事,本想着让这些故事可以一辈子烂在肚子里,她们远渡重洋踏上美国的国土,期许着过上全新的生活。生活却总不能随人愿,那些痛苦的回忆如噩梦般时时警醒着她们,让她们无处遁形,这也就造就了谭恩美作品中母亲更为复杂的形象。

(二)尴尬的对峙

不得不说,作者笔下的母亲在处理母女关系的方法上是极端的,她们竭力想隐瞒自己的过去,却又企图女儿们能够理解自己的苦心,然而女儿们对这种母爱无法容忍。例如在《灶神之妻》中,“珍珠对母亲的抱怨显然已经厌恶到了极点,她无法理解自己为什么非得承担起对娘家的责任:每当她和母亲在一起的时候,总觉得自己不得不用全部的时间来避开脚下的地雷,她感到她们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使得她们无法分担生活中的许多重大的事情,眼前所有的一切都好像是一个骗局,既可悲,又真实。”[1]我们看到一对亲生母女之间的感情如此疏离,她们无法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谈话,彼此之间充满敌意,而这种矛盾的刻画,颠覆了以往我们脑海中对母亲形象的定义,使我们意识到,即便是作为有丰富人生经历的母亲,也不能将事事都处理的尽善尽美,她们也迷失过、挣扎过、迷茫过,她们也是从失败与打击中摸索过来的,谭恩美让以往中国人传统母亲形象的神坛上走了下来,使她们更具真实性。

二、特殊的处境

(一)独特的身份

透过小说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母亲们都有着独特的身份母——亚裔移民,这就使得她们与周围的环境常常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在一个与自己原有生活模式不同的新环境中,面临着各种不被认可与理解的处境。就如喜福会里的母亲们,她们会定期相聚,大家聚在一起打麻将、聚餐,这其实就是一种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怀念。然而母亲们自己也排斥西方文化,却想让女儿们融入这种文化。就如《喜福会》中讲的:“待到了美国,我要生个女儿,她要长得像我。她一出生就是在美国,我会让她讲一口漂亮流利的美式英语,不会遭人白眼看不起。她将事事称心,应有尽有。她会体谅我这个做母亲的一番苦心,我要将她打磨成一只真正的天鹅,比我所期待的还要好上一百倍的高贵漂亮的天鹅。”[2]作为移民的后代,处在西方的生活环境中,她们的言行及思想都受到西方社会思想的很大影响,而在家庭中母亲们对她们的管教却是完全东方文化中传统的做派,这使得女儿们的内心充满矛盾。女儿们无法接受母亲与主流社会格格不入的思维方式,更加厌恶自己秉承了母亲身上的亚裔生理特征。就连谭恩美自己都说,她为了有像西方人一样的鹰钩鼻,甚至用夹子夹自己的鼻子。

(二)独特的心理结构

谭恩美作品中的母亲形象与往往是在与女儿间矛盾冲突中主要体现出来的。在生活方式及意识形态上,母亲与女儿之间是有着较大差异的。女儿们在西方社会文明的熏陶下,对于母亲们表现出来的与主流社会的格格不入的行为方式厌恶,比如母亲们聚众打麻将,在饭桌上大声的言论,以及她们蹩脚甚至错误的口语发音,行为上的呆板守旧,都是她们的子女无法接受甚至引以为辱的。于是女儿们想故意挑起事端,从而表达内心的不满,而母亲们用沉默回应她们,使得她们连委屈都无法诉说。

三、母女情感的化解

在传统的东方母亲们面前,在美国长大并接受了美式教育的女儿们,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优越感。她们想当然的认为美式思想及价值观是正确的,他们对于母亲保守的东方思想持不屑的态度。她们想努力的融入西方主流社会,但最终诸多努力终成徒劳。

(一)被孤立的母亲

女儿们眼中的母亲就同那种传统的东方的教育模式和思维方式一样是拙劣不可取的,她们认为那种文化同她们母亲的思想一样呆板、木讷而守旧。她们抵触东方文化,在言行上忤逆母亲,对于母亲的关爱她们常常采取情感上的疏离,并且想要逃离这种充满束缚与压制的母爱方式。在与女儿长时间的僵持之后,母亲常常以包容的心态挽回与女儿的亲情,她们试图让女儿了解自己的过去,从而明白作为一个母亲的良苦用心,让孩子们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母亲,站在母亲的角度考虑问题,使她们感知母亲,也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将自己从迷茫中解救出来,直至接受母亲。而女儿们对自己母亲们的忤逆与不屑,也从另一个侧面反衬出了谭恩美作品中母亲们的无奈与孤独,使得她们的形象更为立体。

(二)追求幸福的女勇士

谭恩美作品中的母亲们,虽然表现出了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不相容,甚至与女儿之间存在矛盾与隔阂,但是并不代表着她们就是愚昧无知的,她们也曾勇敢地与命运抗争,凌然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自身特殊的经历或许使她们在行为处事上极端决绝,那也是因为爱,一种对家人的保护与责任。母亲在危难的时刻总是扮演女勇士的角色,她们敢于同自己的命运抗争,也将女儿从失望的泥潭中解救出来。

总结:以上这些作品里,通过不同母女的冲突在同一历史背景下的不同演绎,使我们认识到了谭恩美笔下在矛盾与苦难中挣扎,却仍然自强不息且充满智慧的亚裔身份的母亲形象。在处理家庭与子女的关系时,她们虽不能做到事事完美,但是亲情与爱为她们与家人的和解筑起了一道桥梁。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即使华人母女间会出现相互仇视、对立和抵触的情绪,但是母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她们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理解女儿们所犯下的错误,也有更多的耐心去等待女儿的醒悟。理解是打开相互信任的钥匙,它帮助双方更好的融合情感,正是作者笔下的母亲光辉对于亲情的处理态度为我们展现出了不一样的母亲形象。

参考文献:

[1][美] 谭恩美著.张德明、张德强译《灶神之妻》,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9, 第26页

[2][美]谭恩美著.程乃珊等译《喜福会》,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5第3页























致谢

撰写论文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学习的过程,从论文选题到资料收集,从初搞到最后定稿,中间的经历使我受益良多。在这里,我想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孙少佩老师,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她为我们提供诸多帮助,从论文的选材,大纲的省定以及后来论文材料的选定,格式的调整,都为我们提供了事无巨细的指导与帮助。感学孙老师的鼓励与帮助,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在这里,还要感谢我的复审老师李冬梅老师,感谢她及时指出我论文中的不足,并给出指导意见,能够让我及时作出更正。最后,我要向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评议以及参与本人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感谢!老师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都将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