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汉川市脉旺镇北街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一种新型的以问题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逐渐走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所谓问题驱动教学,即是指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而使得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吸收和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对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问题驱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小学数学是小学生开启数学知识学习的开端,其不仅关系到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还会影响到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当在开展小学数学知识传输的同时,还应当注重对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问题驱动教学则是对小学数学知识传输和思维培养的有效融合,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可以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问题驱动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地分析与研究,认为要做好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指的是数学老师在开展问题驱动教学时,其将抽象数学问题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化,如此既能够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数学知识的教学难度,同时又能够有效激发起小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一般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之初,这种通过情境问题导入的教学模式最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教学“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一课,同学们说一说,你们都知道哪些多边形?”学生:“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老师:“很好,同学们说出了很多种多边形。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在刚才同学们所说的这么多种多边形中,哪一种多边形最为稳固?”学生:“正方形最稳固。”/“长方形最稳固。”/“三角形最稳固。”/“梯形最稳固。”老师:“同学们的意见同样非常丰富,但是你们怎么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呢?”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证明。”/“通过观察的方法证明。”老师:“如何通过实验或者观察的方法证明?”学生:“我们可以用木棍尝试制作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然后再对其稳固性进行比较。”/“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诸多物体形状,看看采用哪一种形状进行物品设计的最多,也就说明哪一种最为稳固。”老师:“同学们的倡议都很好,老师也为同学们准备好了不同形状的实验器具,大家现在可以直接验证一下,看看究竟是哪一种多边形最稳固吧。”此时,数学老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多边形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行体会。在学生操作结束之后,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现在知道哪一种形状最为稳固了吗?”学生:“知道了。”老师:“究竟是哪一种形状最稳固呢?”学生:“三角形最稳固。”老师:“很好,那么同学们接下来就应该思考,为什么是三角形的形状最为稳固?”
二、结合生活实际,设定教学问题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知识,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在开展小学数学问题驱动教学时,其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转化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在思考生活问题的同时思考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我锻炼我健康 平均数”一课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锻炼身体吗?”学生:“喜欢。”老师:“那你们平时都会采取哪种活动方式锻炼身体呢?”学生:“我选择跑步。”/“我选择踢球。”老师:“很好,希望同学们要坚持自己的身体锻炼。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数学知识就与你们的身体锻炼相关,求取平均数。刚才有学生说自己喜欢踢球,那么老师问问大家,咱们班里谁的踢球技术最好?”学生:“A同学。”/“B同学。”/“C同学。”老师:“刚才老师听到了三名学生的名字,那么他们三人究竟谁的技术更好一些呢?”学生:“都不错,或许差不多。”老师:“你们对此进行比较的方法是什么?”学生:“就是凭借自己的感觉。”老师:“感觉一定靠谱吗?”学生:“不一定。”老师:“怎么样对他们三人进行比较才最为科学呢?”学生:“通过实际数据比较。”老师:“是的,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大数据,对不对?”学生:“对。”老师:“现在老师问一下A、B、C三名同学,你们在最近的体育课堂上都参与踢球活动了吗?”学生:“参与了。”老师:“那么你们三人分别踢进几个球呢?”学生A:“在最近的4次体育课上,我一共踢进了8个球。”学生B:“在最近的3次体育课堂上,我一共踢进了5个球。”学生C:“在最近的2次体育课堂上,我一共踢进了6个球。”老师:“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三明学生的踢球次数和进球数据,那么我们该怎么样对他们三人的足球技术进行比较呢?”学生:“应该算取他们三人的进球平均数?”老师:“非常科学的比较方法,那么他们三人的进球平均数分别是多少?”学生:“学生A平均每场进2个球,学生B平均每场进球数是5/3,小于2个,学生C平均每场进3个球。”老师:“所以他们三人谁的足球技术更好一些呢?”学生:“学生C。”
三、借助教学活动,展开问题研究
所谓借助教学活动,展开问题研究,指的是小学数学老师在借助问题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时,其不再通过始终提问的方式开展数学知识教学,而是通过提出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开展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这种通过教学活动的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理解,进而促进小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消费知多少”一课时,小学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一年需要消费多少钱吗?”学生:“不知道。”老师:“今天我们就来为自己算一笔账好不好,看看你们每年大概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好。”老师:“现在同学们可以按照前后桌的顺序进行小组划分,大家一起交流,看看你们都会在哪些方面存在经济消费,每一笔的费用大概又是多少,你们可以列出一个表格,然后将各自的消费数据进行记录,最后算取平均数,我们到最后看看哪一个小组学生的年消费额最高,哪一个小组学生的年消费额最低,好吗?”学生:“好。”在学生展开话题讨论的过程中,数学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听,以了解学生们的讨论思路。在学生讨论结束之后,数学老师则将各小组的最终讨论结果数据进行收集,并通过大屏幕展示的方式引导学生集体探讨,看看哪个小组的最终制订方案最全面、最合理,并以此为蓝本,引导学生加深对数据统计的学习与认识。
总而言之,问题驱动教学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其既需要数学老师在开展问题教学之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进行问题导入,以此吸引学生们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要通过生活实际问题开展问题驱动教学,让学生在探索生活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其三,数学老师在开展问题驱动教学时还需要对其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借助教学活动开展问题驱动教学便是其中的有效方式之一,既能够增加学生数学学习的新鲜感同时还能够通过团队合作锻炼学生们的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其四,通过作业审批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是对问题驱动教学的补充与完善,保证小学数学的最终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溢平.问题驱动 自主探究——构建凸显“问题意识”的小学数学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1):66-67.
[2]苏翠琼.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问题教学”之问题的驱动性[C].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五卷):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1438-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