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北关小学 655000
教学目标是关于教学将使学生发生何种变化的明确表述,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活动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且始终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而进行。然而,许多老师实际的教学中常常是,有预设的目标而无具体落实教学目标的相应活动,或是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却不知应达成什么教学目标。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会设计教学目标,只会盲目照搬、照抄教参、教案集上的教学目标,即使是自己设计的教学目标,也存在内容随意、率性而为的情况。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该怎样设计教学目标呢?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凸显语文学科特点。
语文课教学目标的设订应该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应重点从语文教学承担的核心任务上着手,即掌握语文字词句段篇的知识,形成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培养丰富的情感、提升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等。具体说来,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类,其一是基础性目标,其中有为核心目标搭建阶梯的语文知识,有必须解决的障碍性语文知识;其二是核心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听说读写的技能;其三是附属性目标,即延展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价值观属于此类目标。对于一、二类目标,老师们很容易把握,但就一篇课文的教学,核心目标制订往往拿捏不准,甚至“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而这恰恰是造成当前语文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症结所在。
那么,如何确定核心教学目标呢?它的依据是“四路结合”:一看编路,单元导读中寻目标;二看题路,课后习题中找目标;三看文路,文本特点中觅目标;四看学路,学生实际中定目标。如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拟定:(1)复习巩固课文中的9个生字,感情朗读课文。(2)通过“不自在”“一阵轻松”等词语想象小男孩的内心活动,能在便条上向老奶奶说明事情的经过并道歉。(3)知道老奶奶为什么说“我为你骄傲”,体会要承担责任,宽容待人。其中第二个目标是根据文本的特点来制订的。课文《我为你骄傲》有一个空白点,小男孩砸碎了老奶奶家里的玻璃以后心里很不自在,他给老奶奶写了一张纸条后心里才放松起来。至于小男孩的纸条里到底写了什么,课文没有相关的文字,因此,抓住此空白点拟定了一个写话的目标。
吃透课标,深钻教材,结合单元提示、课后练习及语文园地,并联系单元和整册教材进行整体思考,还考虑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的疑惑等来制订核心目标。核心的目标完成了,其他目标也会在实现核心目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得到落实。在定准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实现教学目标在三个维度上的达成,使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二、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学习中的变化结果,而不是教师的行为。所以,我们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应尽量少用“指导”“培养”“教育”等词来陈述教学目标,这些词语都表示教师的行为,而不是学生学习的行为。陈述教师行为和学生学习的行为是不同的,前者是检查教师做和没做的问题,后者是检查学生会不会做、能不能做的问题。如果设计者用“指导”“培养”“教育”等教师行为的词语陈述教学目标的话,这样教师做了,教学任务就算完成的话,那么学生方面的“会不会”“能不能”就无法检测是否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强调的主体是学生,只有学生行为发生了与教学目标的规定相应的变化,才能算是真正完成教学任务。如五年级下册“人物形象一组”课文《两茎灯草》一课的目标可以这样设定:(1)能结合文中的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理清人物的关系,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通过品读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发挥想象,说、写一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3)猜一猜严监生日常看似矛盾的行为,有阅读《儒林外史》的兴趣。每一个目标的主语都是学生,学生能“结合文中注释和上下文说出词语的意思”,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学生能“揣摩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说写一段话”等等。
三、体现目标层次性。
目标的层次性应该从两个方面谈,一方面是作为“文选型”的语文教材,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版本中安排在不同的年级,它就承载了不同的教学要求。同一知识点的教学或相应能力的培养,在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中,目标要求也是不同的;同一篇课文在不同的课时教学中也有着循序渐进的教学要求,体现着层次性。二是学生有有差异、有层次。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是有差异的,教学目标应体现这种差异,教师需要设订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教学目标,做到共同性目标和个性化目标的有机结合。共同性目标是为所有学生预设的,是基本的教学标准,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达到,个性化目标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而预设的。比如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这篇课文可分两课时完成。两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有鲜明的课时特征,由浅人深,螺旋上升,层次性很强。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各式各样”等词语,部分词语能说出意思;(2)读通课文,能根据提示的词语,说出课文的大概内容;(3)摘抄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关键词句,体会小村庄美丽及消失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3)发挥想象,围绕“我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写几句话,表现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四、增强目标的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的制订,必须能让教者准确把握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如何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在每节课的教案设计中,要设计出确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它必须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是抽象的、模糊的; 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到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这一类含混不清的词语。如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来叙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最好是直截了当点明学会什么字、什么词、什么句,背诵哪段话、围绕某个意思写几句话或一段话等。例如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祖父的园子》教学目标设定为:(1)识记11个生字“蚱、晃、啃、樱、蚌、割、嘟、倭、拴、啰、逛”,会写14个生字,了解方言“倭瓜”所指植物。(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3)感受萧红语言朴实、平和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她的其他作品的愿望。这样修改后的目标可操作性强:“识记11个生字”指向性明确;“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清晰明了,利于操作和检测。
“众里寻他千百度”,语文教学目标设置的过程,是教师完成与编者、作者学生认真对话的过程,对于初为人师的年轻教师来说,这个过程无疑是艰辛的,但是,教师只要考虑语文教学的总体导向,领会作者、编者的意图,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尤其是课时目标,它应该是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链节,所有的课时目标之和就等于整个语文教学的总目标的完成,每一个课时目标必须像指南针一样坚定不移地指向语文教学的总目标,把握这些原则,教学目标的设定就会有章可循,正如古人所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简介:蒋丽,1975年 1月生,籍贯:云南曲靖,女,最高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职务:语文学科组长、年级组长,研究方向:学科教学(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