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邑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大邑 611330
生活中,年龄较小的儿童其身体抵抗力相对较差,通常由于身体受凉、病菌感染等各种原因导致其产生发烧症状,而许多父母通常由于缺乏相关健康知识,进而“慌不择路”。本文通过介绍治疗小儿发烧的五个基本原则,提高人们健康知识水平,促使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提升。
小儿发烧症状的基本概述
测量小儿体温的方式与测量区域具有多样性,常见的测量区域主要包括肛门、舌下、手腕、腋下等,不同测量区域,测量标准值也有所差异。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测量区域为腋下,其标准值为36-37℃,当小儿体表温度为37.3-38℃时,则表明其有低烧症状;当小儿体表温度为38.1-39℃时,则表明小儿患有中度高烧症状;当小儿体表温度为39.1-41℃时,则表明其处于高烧症状中;当小儿体表温度超过41℃时,则表明小儿患超高烧,需紧急治疗。
治疗小儿发烧的五个基本原则
需多通风,切忌捂汗
生活中,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时,许多家长会出于自身生活经验认为通过加衣服、用被子包裹等方式提升小儿身体周围温度,促使小儿身体排汗,进而其发烧症状也可被有效消除。但此种方法可适用于成年患者,针对年龄较小儿童尚不适用。这主要是由于小儿身体中体温中枢神经未发育成熟,对小儿捂得越厚,其体温升的越快,当小儿体温过高时,易导致其出现脑膜炎、小儿痉挛等临床症状,甚至对小儿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时,不仅不可对小儿进行捂汗,同时还应为患儿穿着宽松衣物,当小儿身体出汗时,应及时换下汗渍衣物,避免其发烧症状加剧。另外,家长还需及时把门窗打开,保证室内通风效果,设定适宜温度,尽可能促使小儿处于较为舒适的环境中。
慎用抗生素、消炎等药物
发烧是所有儿童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事情,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时,许多家长急于降低小儿体温,进而对其使用抗生素、消炎等药物,正所谓“是药三分毒”,抗生素药物对小儿肾脏等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进而影响其身体发育与身体健康等。因此,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时,家长首先需测量小儿体温,其次,可通过物理降温法治疗小儿高烧症状,最后,在使用药物治疗时,需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使用退烧药物,尽可能减少对抗生素、消炎药物的使用。
高烧症状具有反复性
许多家长通常会盲目认为只要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则表明其高烧症状已得到缓解,进而盲目的通过吃药、打针等方式降低患儿体温,但此种方式易导致患儿临床病症反弹,后期再次出现高烧症状,且高烧症状比初期症状严峻,或患儿体内病毒直接转移至大脑,进而形成脑膜炎,不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同时还会对患儿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先全面观察患儿临床症状
生活中,许多家长由于过分紧张,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时,立即将其送至医院接受治疗,此种方式具有一定的不可取性。发烧是小儿成长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事项,当小儿出现发烧症状时,家长首先需测量其体温,同时观察小儿精神状态与身体反应,当期发烧温度相对较低、精神状态良好、身体反应相对较小时,不必急于送至医院接受治疗,可通过相应的物理降温法进行治疗,譬如用温水洗澡、引导小儿多喝温水、用酒精擦拭患儿四肢、腹股沟、腋窝及颈部等区域及用冰袋对患儿腋下、前额及腹股沟进行冰敷等,都可有效缓解患儿发烧症状,但在使用此类降温方法过程中,家长需及时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对其进行降温,避免出现“适得其反”的治疗效果。
当患儿因高烧而产生痉挛症状时,不可盲目将汤勺等物质塞于患儿口中
临床中,许多患儿通常会由于高烧进而产生痉挛现象。当有此种现象出现时,首先,应避免使用汤勺、毛巾等物质塞于患儿口中,一方面避免质地较硬物质对患儿牙齿造成损伤,另一方面避免患儿口中分泌物无法及时排出,导致其出现窒息;其次,及时将患儿衣物解开,及时将其口部、鼻内等分泌物清除干净,当其出现舌后坠现象时,应及时将患儿舌头适当向外拉出,避免患儿因舌后坠而导致其产生窒息现象;最后,当患儿出现痉挛现象时,家长避免强行搬动患儿,应及时就地展开相应的急救措施,同时还应减少声音及强光对患儿产生的刺激。
发烧是所有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经历事项,对此家长应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提升自身健康知识水平,避免患儿出现发烧症状时,手忙脚乱、慌不择路,进而影响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身体健康等。另外,家长应做好相应的预防感冒措施,根据天气变化为小儿增添衣物,对小儿勤洗手、勤洗澡、勤换衣,避免细菌感染,避免小儿出入人群密集区域,夜间时做好相应保暖措施,最大程度预防儿童发烧感冒,进而保障其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