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9
/ 2

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

韩晓艳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北京 102445

摘要:目的:探析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抽取本院ICU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进行研究,就其临床资料施以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外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原因,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卧床时间<7天、7-13天、>13天者分别3例、10例、10例;实验组卧床时间<7天、7-13天、>13天者分别2例、10例、11例;对照组采血次数>20次者13例,实验组采血次数>20次者14例。经相应护理后,护理效果相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起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较多,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ICU;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护理干预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静脉腔内的血液出现不正常的凝结,导致静脉腔被堵塞,使静脉回流出现障碍所致[1]。而对于ICU来讲,其为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其收治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且多数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再加上静脉置管的影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当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后,会表现出局部疼痛感与肿胀感,如不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易出现肺栓塞、血栓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威胁[2]。因此,需要针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提升疗效。本次研究,取46例ICU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为背景,探析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与护理干预措施,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节点范围在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间,抽取本院ICU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6例进行研究,就其临床资料施以回顾性分析,以护理模式的不同之外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分布在49岁到75岁间,年龄中位数在(60.58±4.39)岁。实验组中男14例、女9例,年龄分布在48岁到76岁间,年龄中位数在(65.18±4.55)岁。由于患者基线资料对比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研究存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以卧床时间、静脉采血、深静脉置管、心肺功能等作为分析方向,分析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以分析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中,基于此,实验组增加针对性护理,如下:

1)心理及健康指导:与患者进行强化健康指导,如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注意事项等,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提升治疗依从性、自我保护意识等,并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提高治疗信心。2)环境护理:病房需要定时通风与消毒,预防交叉感染。控制好室内的湿度与温度,避免温度不佳导致血液不流畅。3)康复护理:指导患者进行下肢训练,如缓慢行走等,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并给予按摩护理,预防卧床时间太长而引起血栓、压疮等。4)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其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保持营养充足的同时减少油脂、血糖的摄入量,增加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的摄入量。

1.3观察指标

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原因,对比护理效果。

护理效果即分为显效、有效、无效。前两项比例之和,即为护理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6.0软件完成数据的分析,若数据之间存在组间差异性,则以P<0.05展开。


  1. 结果

2.1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引发原因

对照组卧床时间<7天、7-13天、>13天者分别3例、10例、10例;实验组卧床时间<7天、7-13天、>13天者分别2例、10例、11例;对照组采血次数>20次者13例,实验组采血次数>20次者14例。由此可知,卧床时间、静脉采血属于主要引发原因。

2.2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20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对照组:12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组间对比,P<0.05。


  1. 讨论

ICU的患者多数病情较重,且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故于治疗中,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DVI)。因此,引发DVI的原因较多。通过对ICU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引起DVI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即卧床时间、采血次数、心肺功能等,特别是前两项,属于主要引发原因[3]。针对引发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此来提升护理效果,促使患者DVI尽快恢复。

本研究示:经护理后,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CU的患者病情较重,机体功能下降,免疫力与抵抗力均较差,易出现DVI。当患者出现DVI后,会出现肢体肿胀、局部疼痛、行走障碍等表现,病情较轻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严重时会威胁患者生命

[4]。因此,在确诊后需要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非常有必要。长时间卧床,会增加DVI,故于护理时,需要定时为患者做翻身护理,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开展运动指导,预防长时间卧床而压迫静脉。同时在护理中,做好保暖护理,预防温度不佳对血液的流动速度产生影响。此外,在护理中,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使患者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稳定心率的同时减轻对治疗的影响,提高治疗效果;在穿刺时,不可以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进而减少DVI的发生几率[5]

综上所述,对ICU患者DVI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以其为基础,配合针对性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铁仁,丁庆刚,王维佳,等.急性脑梗死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阿加曲班疗效观察[J].中国药业,2020,29(24):92-95.

[2]蒋国云, 杨德兴, 赵琨,等.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20,41(10):40-49页.

[3]陈红,杨艳.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9,28(24):98-99.

[4]朱叶瑾.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3):173-174.

[5]吕琦.护理干预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7,23(04):155-156.

作者简介:韩晓艳,1983年09月,籍贯:山东德州,女,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