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意的教育润泽生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31
/ 2

用诗意的教育润泽生命

范文娟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第五中学 745700


一位教育家说,点化和润泽生命是教育之本。新课改也把生命化的评价放在了首位,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去润泽生命,让生命拔节,成了新课改下教师必须去面对的一个课题。

“人性的教育呼唤诗意。教育中如果没有诗意和激情就没有召唤和启示,就没有美感,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生活的热忱。”所以生命需要诗意的教育去唤醒、去提升,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朱永新先生在其《诗意与理性》中写到“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一个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感人心者莫乎情,作为教师,我们的心中不能没有爱,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有很多教育家都曾呼吁“爱的教育”。当然这种爱是建立在理智与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在互相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在和风细雨中通过师生双方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们除了要用爱的教育去启迪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其在尊重、信任和宽容中真正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可贵外,还应为其营造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校园,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是诗意的存在者与实践者,以身示范行不言之教,让学生始终带着理想,带着信念,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走出课堂,走出校门,走向更为宽广、丰富和多样的世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生命,是个奇妙的东西,世间万物皆有生命,且所有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但生命的真谛绝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提升生命的高度,最重要的两种途径就是感悟大自然与读书。

大自然中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与魅力,陶渊明从官场归来,诗意地栖息于田园之中,范仲淹、欧阳修等在官场失意后寄情于山水,都是大自然给予了他们新的力量。正如肖川所说:“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以美的陶冶,也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所以我们要像孔子学习,带领并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中汲取润泽生命的养分。

脚所不能及的地方,书却可以。我们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尽最大努力去读书、读好书。“读书净化学生心灵,许多文学著作和社会科学作品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许多文学作品中蕴含着真善美的教育,长久受其思想熏陶。就会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对一个人气质的形成也有着重要作用。

在大自然的启迪中,在书的陶冶中,生命不再单一,而是一种丰富的体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他们一定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当代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幼在上两代人的精心呵护与溺爱中孤独长大,这种学生缺乏一种和别人相互交往的基本品德,他不知道怎样去处理矛盾,不知道怎样去面对挫折。常常一件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便足以让孩子放弃自己如花般娇艳的生命或者残忍剥夺他人宝贵的生命。当然这只是极少数,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不光要让学生的生命意识觉醒,更要用艺术的手法去润饰、去装点。而能够美化和润饰生命最关键的就是道德。“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就提出人格长城来,要我们大家建筑‘人格长城’,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创造真善美之人格。”‚但若我们把德育文字化、规则化、大纲化,这样的效果就显得很脆弱、很苍白无力。如何把“道德”诗意地渗入学生的思想,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去渗透。“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我们要由“知识性课堂”走向“生命化课堂”,“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要把个体精神和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其生命在自由与和谐中不断陶冶美化。

这一点其实在2000多年前已有一位教育家实践过。有一回孔子游春,携弟子数人至泗水河边,围而畅谈水之德性、水之志向、水之情义、水之善施教化。及毕,在颜回的古琴声中载歌载舞中兴尽而归。圣人就是圣人,一番为人之道在不知不觉中融入弟子的思想中,不着痕迹将一番枯燥的说教融入一次春游活动,既欣赏了无边无际的春色,又营造了师生共聚同乐的氛围,其春意盎然,其情义盎然,其诗意盎然。

再比如初中语文课文设置了苏轼、范仲淹、欧阳修等人的文章,我们便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追根溯源,了解苏轼在坎坷的政治境遇中的豁达自适,感受范仲淹在被贬之后仍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及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仁爱思想,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熏陶和美化,培养其乐观向上情怀。不管未来是高居庙堂之位,还是栖息于田园山水,不管蛰居于象牙之塔,还是奔波于闹市通衢,都能拥有一份安然自适的情怀,拥有“千锤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去享受高质量的生命。

三尺讲台不宽,但紧连着孩子广阔的思维;一块黑板不大,却散播着文明、智慧的种子;洁白的粉笔画出的一个个符号构筑起孩子辉煌的明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用爱去启迪生命,在课堂中诗化教育,用道德润饰生命,引导学生在大自然与书中汲取智慧,提升生命高度,构建彰显生命价值的绿洲,建筑美好人格的长城,只有这样,教育才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就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