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用于ICU清醒躁动中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用于 ICU清醒躁动中效果评价

苏磊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 102445

摘要】目的评价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用于ICU清醒躁动中效果。方法实验时间:2019年1月-2020年5月,实验资料:120例ICU清醒躁动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实施常规约束护理的6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60例患者为研究组,两组对比项目:约束依从性、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约束依从性评分对比无差异,P值>0.05;护理后研究组约束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值<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参照组为16.67%,研究组较参照组发生率降低,P值<0.05。结论ICU清醒躁动中使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ICU;清醒躁动;效果


ICU(重症监护室)患者大多疾病症状危重,病情的变化也较快,生活不能自理,运动、语言等存在障碍,虽然一部分患者意识处于清醒的状态,但是因为整个机体控制无法实现有效配合,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属于较高水平,出现坠床、关节皮肤损伤等一系列问题,需要对ICU清醒躁动患者进行一定约束。常规约束护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当的问题,不仅不会为患者提供有效保护,还可能出现躁动升级的问题,需进行改进。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注意人文关怀,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1]。本文对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用于ICU清醒躁动中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实验时间:2019年1月-2020年5月,实验资料:120例ICU清醒躁动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实施常规约束护理的60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60例患者为研究组。参照组男女分布比例为32/28,纳入年龄下限21岁,上限75岁之间,年龄均数为(49.12±3.76)岁。研究组男女分布比例33/27,纳入年龄下20岁,上限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8±3.8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参照组(常规约束护理):对患者情况进行监控,一旦发生躁动则使用约束带对脚踝、手腕进行捆绑,对肢体产生约束的效果。

研究组(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对患者情绪进行安抚,讲解躁动发生之后会产生的不良后果,分析保护性约束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对于患者、家属疑惑的方面进行耐心细致的解答,做好情绪的安抚工作;对约束材料的选择需要注意舒适性,材质保持柔软,大小宽度合适,具体结合位置进行约束,如肢体约束带需要在保持肢体基本功能的前提下询问患者自身的舒适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以2h/次的频率松解,保持被约束位置血运的正常;注意对病房环境的人性化干预,温度控制在25℃左右,湿度为60%,采用适宜的降噪措施保持病房内安静,并按照日夜节律调整光照,尽量减少躁动的发生,保持身心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约束依从性,总分10分,共设5个问题,如理解约束定义,可完全尊重约束流程为2分,如理解约束的一部分意义,可在护理人员的监督下配合为1分,如不能理解约束意义,无法配合护理为0分。

(2)评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包括非计划拔管、坠床跌倒、关节皮肤损伤。

1.4统计学处理

指标数据通过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测评,计量治疗用“60656272eea90_html_82d765b5a7973299.gif ±s”表示,用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值检验。当P<0.05时,两组数据结果有统计学参考价值。


2结果评价

2.1评估两组约束依从性

护理前两组约束依从性评分对比无差异,P值>0.05;护理后研究组约束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值<0.05。如表1所示:

1评估两组约束依从性60656272eea90_html_82d765b5a7973299.gif±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参照组

60

3.21±1.14

4.23±1.34

研究组

60

3.24±1.12

6.33±1.45

t值

/

0.145

8.239

P值

/

0.885

0.000

2.2评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参照组为16.67%,研究组较参照组发生率降低,P值<0.05。如表2所示:

2评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n%]

组别

例数

非计划拔管

坠床跌倒

关节皮肤损伤

发生率

参照组

60

4

3

3

10(16.67)

研究组

60

1

1

1

3(5.00)

X2

/

/

/

/

4.227

P值

/

/

/

/

0.040


3结论

ICU清醒躁动的引发原因包括长时间疾病救治、对陌生环境的控制以及对预后的未知,出现抵触治疗的问题,增加治疗风险,因此使用保护性约束各项措施,减少躁动伤害,提升治疗的安全性[2]

从上文数据分析得出:护理前两组约束依从性评分对比无差异,P值>0.05;护理后研究组约束依从性评分高于参照组,P值<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参照组为16.67%,研究组较参照组发生率降低,P值<0.05。分析原因: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注意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开展各项措施之前将必要性、操作流程告知[3],减少患者的抵触情绪,获得患者的认可;约束过程中注意舒适性,约束一段时间之后进行放松,保持肢体血液流通,减少损伤;注意对环境的人性化干预,为患者创造更加理想的恢复环境[4],可以提升约束阶段身心的愉悦程度,以提升依从性,因此各项措施在实施之后对不良反应的控制较好。

综上可见,ICU清醒躁动中使用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护理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实现护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丽娟.人性化保护性约束护理在ICU清醒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3):144-146.

[2]张亚光,陈凤朱.人性化护理在IC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8,14(24):105-106.

[3]韩依睿.需要层次理论的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急诊IC U清醒气管插管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49(10):1266-1268.

[4]周林,何亚伦,曹梅利.ICU患者疼痛、躁动、谵妄护理管理评估与策略及实施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3):444-448.




作者简介:苏磊 1988年4月,籍贯:河南项城,女,学历:本科,职称: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