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1
/ 2

观察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

龙智金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贵州印江 555200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脑卒中病人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抢救方案的差异划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39)。参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研究组行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效果及血清指标。结果:研究组病人接诊到确诊时间、抢救总耗时及护理措施完成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病人的时间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的NT-proBNP、Hcy及hs-CRP指标均相对较低,与参照组病人的血清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可缩短抢救的时间,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建议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抢救

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因为患者脑部血管损伤、血管阻塞,致使患者血液难以流入到大脑中,诱发脑组织损伤性疾病[1]。脑组织患者发病较急,病情变化速度较快,且患者的死亡率、致残率均相对较高[2]。快速、有效的急救治疗,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生命安全及预后情况能够产生重要影响。急救护理小组模式为近年来新兴的模式,能够对患者实施快速判断,护理人员之间合理分工,目的在于提升急救治疗的成功率。为了深入研究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价值,文章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脑卒中病人视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结果论述,内容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78例脑卒中病人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抢救方案的差异划入研究组与参照组(n=39)。参照组男女占比是20:19,年龄范围51-76岁,均龄(66.73±3.32)岁。研究组男女占比是20:19,年龄范围51-77岁,均龄(66.59±3.42)岁。两组基线数据对比无显著差距,可以划入两组观察对照(p>0.05)。

1.2 方法

参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模式,接到患者后快速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清理患者的口腔分泌物。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做好转运、监护工作等。在患者入院后实施院前急救处理,与患者家属沟通。协助各项检查,帮助患者办理入院手续。研究组行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详细方式如下。

1.2.1 建立急救护理小组

由经验丰富的急诊科主管护师作为小组组长,根据护士的工作时间、职称等,划分不同小组,即为A1(工作时间≥8年,主管护师职称)、A2(工作时间≥3年,护师职称)及A3(工作时间≥1年,护士)小组。下设3名副组长,对3个小组分别进行护理工作组织及安排。所有护理人员实施脑卒中急救相关知识的培训,清晰划分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职责,需要在考核合格后上岗。

1.2.2 急救分组护理

接到120急救电话后,立即调派救护车,与现场人员保持联系。由A1小组成员详细了解患者发病的时间、既往病史及意识状态等,对患者病情初步予以判断[3]。指导患者家属观察患者口腔是否存在分泌物,协助患者清理,避免晃动患者头部,适当降低头部垫高。

A1小组成员抢救中站在患者头部位置,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配合急救医生气管插管。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变化情况等。正确吸氧、吸痰处理。

A2小组建立静脉通道,采集患者血液,遵医嘱实施相关静脉注射治疗,根据医生的指示检查患者指标,核对医嘱,负责患者的转运。

A3小组则快速准备各类急诊用品,确认患者的信息、资料,明确患者的患病史、用药史等。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的流程,治疗的方式及配合方法等,完成手术前的各项护理准备工作。

1.3 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病人的抢救相关指标。治疗后检测两组病人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NT-proBNP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SSPS 20.0为数据整理工具,t检验计量性数据,计数材料x2计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与参照组病人救治的相关治疗对比

研究组病人接诊到确诊时间、抢救总耗时及护理措施完成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病人的时间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组与参照组病人救治的相关治疗对比(min,60656a8e3a1cc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组别

接诊到确诊时间

抢救总耗时

护理措施完成时间

研究组(n=39)

20.06±1.41

24.71±2.23

13.21±1.11

参照组(n=39)

28.33±2.07

32.32±2.36

20.39±1.45

t

20.621

14.637

24.555

P

0.000

0.000

0.000

2.2 研究组与参照组病人治疗后的血清指标对比

研究组病人的NT-proBNP、Hcy及hs-CRP指标均相对较低,与参照组病人的血清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研究组与参照组病人救治的相关治疗对比(min,60656a8e3a1cc_html_c6c3dc0445d1f39a.gif)

组别

NT-proBNP(pg/mL)

Hcy(mol/L)

hs-CRP(mg/L)

研究组(n=39)

93.32±4.34

16.06±3.74

7.05±1.22

参照组(n=39)

119.52±7.09

22.63±6.82

11.13±2.54

t

19.683

5.275

9.042

p

0.000

0.000

0.000

3讨论

脑卒中为临床中急症,患者病情变化速度较快,死亡率较高。急救中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配合程度等,会直接影响患者抢救的质量[4]。常规急救护理模式下,护理人员没有清晰的分工,存在着抢救中不良问题时常发生,工作效率较低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抢救的效果。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构建,能够清晰划分小组成员的工作范围、职责等,在流程明确、责任清晰的方式下,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减少抢救护理中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也是提升护理人员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接诊到确诊时间、抢救总耗时及护理措施完成时间均相对较短,且病人的NT-proBNP、Hcy及hs-CRP指标均相对较低,与参照组病人的指标比较差距明显。原因分析,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下,能够提升护理团队中成员的配合能力,缩短救治中执行医嘱的时间,提升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相较于常规的急救护理模式,急救护理小组模式能够增加各科室之间的交流,增加护患之间的沟通,关注急救中的各类细节问题,更快的发挥专业护理干预作用,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助于降低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

综合上述内容,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可缩短抢救的时间,改善患者的血清指标,是提升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培熙.连续性肾替代疗法及其护理在ICU危重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06):1062-1064.

[2]金善花,毕春阳,张雁.卒中中心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6):211-212.

[3]岳澜.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28):103+106.

[4]冯妍.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7):17137.

[5]徐赛珠,胡华丽.多学科团队协同管理下高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与护理[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9(03):214-216.

[6]林晓敏,凌敏鹏,梁亚峰,等.急救护理小组在ICU危重患儿行连续性肾替代疗法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6(12):1091-1093.

作者简介:龙智金(1991.11-),男,苗族,贵州印江人,本科学历,护师,主要从事神经内科临床护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