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城关第二小学 725400
摘要:课堂导入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教学因素,我国也有一句俗话:“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导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课堂新知产生期待心理,那么也必然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选择多种课堂导入形式,以便顺利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本文则将从三个方面,即情境导入、问题导入与生活导入来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顺利、有效导入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实现方式
课堂导入一般是指上课铃声响起之后的五分钟活动,因为时间短暂,且“唯知识论”思想的盛行,小学语文教师很少会设计多元化的课堂导入,要么直接忽视课堂导入环节,当上课铃声响起之后便组织学生学习语文新知,要么也只是简单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知识,旨在让学生“温故而知新”,但是不管怎样,却都难以在让学生产生语文学习兴趣,也必然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状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全面创设课堂导入形式,直接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自主参与探究活动,使其既能有效学习、也能快乐学习。
一、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教师为了让学生产生某种情感体会所创设的物质情境、非物质情境。小学生极易受到情境影响,所以如果学生可以顺利融入教学情境之中,那么也必然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活动,使其顺利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需求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以情境导入课堂活动,既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也要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让学生在情境驱动下实现自主学习。
就如在《开国大典》一课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阅历不足,且年龄较小,所以他们并不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艰苦历史,自然也就很难领会课文中的主题思想,有可能因此无法实现深度阅读。因此,为了让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我就在阅读课上播放了一则历史纪录片,让学生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大典的盛况。但是,即便如此,本班学生也无法像视频中的人民群众一样,因祖国独立感到骄傲、自豪,所以我就及时补充了历史文化知识,生动地解释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辛苦与艰难之处,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进入到阅读情境之中,使其产生了爱国情感,由此带着情感阅读了文本内容,也确实促使学生实现了自主阅读。
二、问题导入
问题,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的重要媒介,同样也是组织课堂导入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可以在课堂伊始便唤起学生的思考欲望,让学生顺利进入语文思维状态。但是,至于设计什么问题、设计什么难度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则要客观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悬念,以便科学把控问题的难度、设问方式,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顺利实现自主思考。
就如在《穷人》一课阅读开始之前,我就询问学生他们最珍贵、最喜欢的物品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某种玩具,有的学生则回答是某种零食,还有的学生回答是某种实用工具,也有的学生回答是某一本书。然后,我继续提问,询问学生是否愿意将自己最心爱的物品送给他人。这个问话纷纷让学生摇头否定,他们非常真诚地说到:“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别人并不一定喜欢。”但是,我却继续询问:“如果对方也十分需要、非常喜欢呢?”这番问话让部分学生陷入思考,显然,他们并不愿意割爱。在这时,我就顺利导入了课文阅读活动,告诉学生《穷人》这篇课文便讲述了两位一直无法吃饱穿暖的穷人却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去照顾邻居儿女的感人故事,据此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穷人之穷?”“穷人在帮助他人时是否有踟蹰、有犹豫,为什么?”“穷人最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如此,便可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阅读文本内涵。
三、生活导入
从现实角度来看,语文学科知识与小学生的现实成长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小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语文所学知识,而这必然也能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小学语文教师便要引入生活资源,据此唤起学生的认知记忆,让学生带着探究欲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切实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心态,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
就如在《夏天里的成长》一课教学中,我就与学生闲话家常,让学生回忆一瞬间令自己长大的故事,希望学生回忆自己获得某种新知识、产生某种新能力、掌握某种新技术、产生某种新思想的具体过程,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成长过程。这番对话让本班学生都放松了下来,而这就有利于让学生带着对成长的期待阅读课文内容,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剖析文本内涵。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课堂导入形式是十分重要的,可促使学生积累有效学习经验,也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心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选择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语文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参考文献
[1]罗圣仿.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策略初探[J].华夏教师,2018(21):43.
[2]刁杰香.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导入——以部编一年级上册语文《咏鹅》为例[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8(0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