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

/ 2

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研究

袁朝晖 1 孙涛 2 胡春苗 2 刘晴 2

1 , 菏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274000 ; 2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274300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养老问题十分严峻。尤其是农村地区,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基础建设严重不足等问题,但老龄化水平更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养老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近年来被大家了解和接受,是提供医疗、养生、养老三位一体服务,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养老模式。在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建设力度持续增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问题,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如医养结合机构空置率较高,因此在健康中国背景下结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加深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有深远意义。

1.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以菏泽市为例

菏泽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人口大市,菏泽老年人口多、占比高,人

口老龄化、高龄化形势非常严峻,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截至2019年底,菏泽市常住人口878.17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80万人,约占总人口的20%,“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情况十分突出。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一体化进程,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列入重点民生项目考核内容;将医养结合保健项目作为公办医院发展的一项内容。据统计,全市目前正在运营的养老机构有172家,其中,全市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到52家,196家医疗卫生机构参与组建医联体。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数达53万余张,护理型床位12万余张,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

1.1需求侧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问题研究

课题组通过走访菏泽市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并对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健康状况及养老需求进行了调研,采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每个机构抽取20名入住老年人,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85份。以下为调研状况。访谈的老年人平均年龄为81.7岁,70-89岁老年人居多(见表1)。



表1 老人年龄、性别结构调查情况表

年龄


比例

性别

60-69岁

3.16%

3.86%

70-79岁

13.33%

17.19%

79-89岁

24.91%

30.88%

90岁以上

2.46%

4.21%

健康状况,老人基本都患有心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丧失自理能力的人数为47人,比例为17%;半自理能力的人数为173人,比例为61%;完全具备自理能力人数为65人,比例为22%。因此,农村地区老年人对医疗服务存在客观需求。

调研发现农村老年人对医疗护理服务满意度较低。由于部分医护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慢性病处置,医养机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需要,有些机构的医疗设施不够完善等。且在针对老年人心理缺乏慰藉,人文关怀不够。另外服务价值的评价为一般。有些老人认为享受医疗服务不够。

根据调研发现,高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床位使用率较低,决定性原因之一是老年人其经济状况,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局限,虽然菏泽市某些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设施,可以满足老年人医疗需要,但是它的收费标准也确实超出了多数老年人的承受力,经济差距还较大,这也是很多高质量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机构床位使用率不超过20%的根源所在。此外,政府能投入到养老服务项目上的资金有限且大多投放到公办的医院和养老机构。

农村老年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提到养老院、机构养老等方式时大多带有排斥的情绪,难以接受。在我国传统观念来看,将老人送往养老机构,是一种不孝的行为。一般老年人不愿离开家前往陌生的养老机构生活。

综上所述,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体现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与农村老人需求间的差距,养老机构收费标准与老人经济承受能力的差距,及医养结合政策制度与目前的现实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老年人即使有需求,受制于支付水平,有需求也变成了无效需求。但目前专业医疗护理能力弱与医养结合发展需求不相适应。现有医养机构医护人员专业水平有限,特别是失能老人的专业护理和慢性病处置,医养机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跟不上需要。

1.2供给侧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问题研究

  1. 难以吸引和培养优质专业人才

医养结合机构需要具备“医”“养”“护”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农村医养结合机构现状较为落后,缺乏市场化潜力,难以吸引和培养优质专业人才。由于社会认同度较低,导致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医院而对加入医养结合机构意愿低,流失率高;另外专业人才都倾向于选择经济条件更好的城市地区,而不选择农村,且医护人员能力提升,往往需要丰富的实践机会,所以在目前城市地区仍缺乏专业人才的情况下,农村医养结合机构想获得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更加困难。

  1. 责任归属主体是多元化的

管理部门众多,中国民政部门、健康卫生部门、人社部门等均有涉及养老服务体系,看似各司其职,但容易陷入部门间职能重叠、责任推诿的窘境。

(3)医养结合政策待完善

针对高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政策较少,而我国的医养结合型的长期照护制度建设尚未完善,缺乏相应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这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虽然 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但只在15个城市进行试点,尚未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决定了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投资成本要更高,成为阻碍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的选择。

(4)资金投入有限,没有可持续的、多主体供给的农村养老资金

资金投入有限,没有可持续的、多主体供给的农村养老资金缺乏完善合理的资金支持体系和相应的配套支持,造成医养结合机构资源不足,养老服务水平较低,不能充分调动对农民医养结合养老供给的积极性。且目前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对政府的资源依附性较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对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补贴力度不够强,市场投资的民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效益较低,仅可维持基本的运转。目前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经营状况一般,阻碍了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推进。

(5)服务模式单一

具有较强公益性的、政府投资的基本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这类养老机构往往服务层次低,通常只接收失能、半失能老人,对于有能力自理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供给不足。

综上所述,虽然农村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运营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完善农村地区目前现有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使得医养结合模式更加贴近目前农村的养老状况,能够为农村地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羊城.中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35):195-197.

[2]赵定东,卢瑶玥.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供需错配”及政策可及性问题[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6):86-95.

[3]徐倩,尹欣欣.基于医养结合的农村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以青岛市为例[J].护理研究,2020,34(19):3552-3556.

[4]李甜.以医疗保险制度为手段推进农村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J].农家参谋,2020(18):25.

[5]姚秋晨.农村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15):203-204.

[6]谈在祥,丁甜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软科学,2020,34(03):19-23.

作者简介:袁朝晖(1969—),性别女,山东省菏泽,汉族,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菏泽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市妇女儿童医院),274000,医养结合、养老政策。课题:2019年度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