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第一技师学院 317519
摘要: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计算机应用已经融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当代技工院校生对计算机知识的了解以及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作为技工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其课程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而传统的《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很多弊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 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阶段社会对技工院校生知识体系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学生参与社会经济具备的重要条件。现阶段,在各个学校中,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希望以此培养学生计算机操作和应用能力,给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奠定基础。但是结合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来说,整体效果不理想,通常是教师比较卖力,但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调查得知,现阶段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普遍出现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此,笔者根据时代发展,结合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情况,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通过改革教学模式,获取理想教学成果,以此解决当前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出现的各种问题。
《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内容安排不太合理
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是技工院校里各个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的基础不一样,对计算机方面知识的需求也不一样,而目前的教学情况还是每个专业教材统一,进度统一。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如果内容太深,文科类的同学就会觉得比较难,难以接受。
理论学时和上机实验课时安排不合理
目前的“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上机实验为辅,学生缺少上机实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到的知识大多数仅存在理论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上机练习,而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更多的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的能力,如果学生上机实验课时不够多的话,就得不多足够的锻炼,实际操作能力自然就差了。
考查形式有弊端
在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很多学校都是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的评价。以前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考试都是跟其他学科考试一样进行笔试,这样只能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而考察不到实际动手能力。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用类似与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试系统,让学生上机考试,这样就使考核的知识点更加全面,考试也更加方便和公正,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考察。但是考试的题型还只是选择、填空和简单的操作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不能得到充分的考察。
三、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与时俱进,更新教学手段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我们应该不能只有课堂教学,在现形势下,网络的应用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条件的学校应该有课程的网站,教学中的高层次的需 求在网络中得到极大的补充。网站的建设包 含讲义、实验指导书、网络课程,还应该包含 自学需要的素材库、试题库,以及可以开发出考试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软件,它们各自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 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了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 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相互促进,各方面全面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计算机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深入探索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协作学习等多种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混合的新式教学手段。
(二)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
多年来,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是按照三个(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层次安排实施的,在教学过程中第一层次在各高校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一层次最多只实现了计算机软件基础的教学,尚未进行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这不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感官认识。2006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织制订《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技工院校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对文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重新作了修订,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大公共课程和小公共课程两部分。其中的大公共课程教学按模块化形式进行设计,由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及其使用、多媒体知识和应用基础、办公软件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Internet(因特网)基本应用、电子政务基础、电子商务基础、数据库系统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模块组成,这些内容都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知应会的。小公共课的教学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科的不同特点和需要,以便为学生在某一信息技术方向上作深入学习打下基础的知识,所以学校应更多地向学生提供符合其专业特点和爱好的选修课供学生学习,以便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三)与社会同步,改革教学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都已认识到进入信息时代,人们不懂计算机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就是“信息时代的文盲”。因为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当代技工院校生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必须站在培养21世纪新一代人才的战略高度上,深刻理解和认识计算机教育在整个教学组织和达到培养目标中的深远含义和重要地位,只有这样,才能对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进行长远的考虑,确定明确的目标。
在普通高校的本专科各专业中,应把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能力和面向应用方面,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的智能工具,为本专业后继课的学习、研究乃至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组织教学的整个教学活动中,一是让学生建立起“计算机意识”,就是具有用计算机解决面临任务的强烈愿望;二是知道什么问题能用计算机解决,什么问题不能用计算机解决,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三是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因为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在学校学的知识不是一劳永逸的,所以要通过自学来更新自己的知识。
(四)改革教学考核手段
为了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计算机 教学改革,同时应该改革计算机教学的考核 手段非常重要。对教师而言,重点在于对学 生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是否符合白皮 书和蓝皮书大纲的要求。我们着手改革学生 成绩的评定,将学生的期末成绩转换为上机成绩,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的有机结合,笔试成绩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上机成绩是 操作技能的表现,平时成绩是对学生的严格 要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盲目追求高分采取 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计算机,激励学生创新、追求全面的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 能力,建议每个计算机课程后都有一个综合 设计的课程设计,这样,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大大加强,同时学生有很强的成就感。
结论
当前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计算机应用日益普遍,计算机相关知识掌握和应用已经成为社会衡量人的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因素。计算机基础作为高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其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如何深化改革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我们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引入教学内容,在内容上跟上时代的发展,重点强调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达到技工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蔡美玲.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设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79-82.
张洁.将计算思维的培养引入计算机基础教学[J].技工院校教育,2018(11):126-128.
杜传虎.面向计算思维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11):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