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葑谊幼儿园文萃分园 215021
幼儿是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发展的。生活中,孩子们都喜欢过节,节日所呈现出的愉悦、欢快的气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和活动兴趣。幼儿在欢乐的节庆活动中学习语言、社会、艺术、科学等诸领域的知识,能获得全面和谐发展。民俗节庆日是具有悠久历史、世代相传、民间广为流传的,且具有群众性、周期性、综合性和基本稳定活动内容的特定日子,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一种文化资源,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和艺术性。而环境能育人,更是永恒不便的真理。洛扎洛夫认为:“对儿童心理和行为发展最有效的影响,是环境的间接的、含蓄的暗示,……教师创设的多元化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进步和提高起着任何集体教育活动都无法替代的巨大作用。”显然,环境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艺术表现力,就必须创设良好的艺术教育活动环境。因此利用民俗节庆资源,创设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活动环境和幼儿的心理环境,更能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一、利用民俗节庆日,引导幼儿积极创设活动环境,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
环境创设是一项经常性的活动,设计主题要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体现孩子的生活经验,我们可根据节日的不同,组织幼儿创设各种主题内容的环境。每逢节庆日,我引导幼儿积极动手动脑,共同参与美化活动室。“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老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让孩子在做中学,这样,幼儿的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如:中国传统节日“春节”到了,我组织幼儿画灯笼、做灯笼、剪灯笼、做鞭炮、剪烟火、剪窗花、贴春联等活动,幼儿知道中国人过年的专用色彩是红色的,知道春节是红色的节庆,因此幼儿剪灯笼和剪窗花的纸都选择了大红色,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人在这红红火火的气氛中,可以放烟火放鞭炮、贴春联等,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感受到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以及和同伴、老师共同制作的乐趣,通过让幼儿创设节日的环境,让幼儿欣赏我国民俗文化的美,让幼儿了解我国民俗节日的风俗习惯,让我国传统风俗习惯深深扎根在幼儿心中。这样即美化了教室,又陶冶了幼儿的情操,积极激发了幼儿对过节日的情感体验。随着元宵节的来临,让幼儿过节的体验又在延续之中。又如“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挂艾叶,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我们让幼儿共同收集艾叶、菖蒲,并一起动手把它们布置在活动室里,还将它与夏天的主题相结合,培养幼儿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以及关爱自己的情感。再如“中秋节”到了,幼儿开始收集有关中秋的传说、简介,以及一些图片资料,然后在活动室布置了赏月图,嫦娥奔月图,并请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一起过中秋节,品尝毛豆、芋艿、月饼,通过活动让幼儿学会分享,体验了与同伴一起过节的欢快。还有“端午节”民间有划龙舟的习俗,在节前让幼儿回家与家长共同研究制作划龙舟所需的桨,老师帮助幼儿一起准备了用纸盒做的龙舟,在班中开展了画龙舟、制作香袋活动,在端午节这天,请孩子的爷爷、奶奶来园和幼儿一起包粽子,说到粽子,可以说人人都吃过,但包粽子对孩子们来说是第一次,虽然在活动前看了许多不同外型粽子的图片,也让家长带幼儿品尝了不同口味的粽子,但幼儿从没仔仔细细看过如何包粽子以及包粽子所需的材料,通过活动使他们对包粽子所需的材料有了感性的认识,一些幼儿说我最喜欢吃肉粽,原来包肉粽先要用酱油拌好米才能包,原来蜜枣是这样的…幼儿围在爷爷奶奶的周围,看着爷爷奶奶动作利索的包了一个又一个,有长长地枕头粽,小小地三角粽,还有小脚粽,也想自己来试一试。于是给了幼儿粽叶及米等,跟着奶奶学起了包粽子,看着奶奶挺容易的将米包进了粽叶,手一翻,一捏、扎上绳子,一只粽子就完成了,可到了自己手里,粽叶却怎么也不能把米包住,最后还是在奶奶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一只粽子。中午吃完饭带幼儿去问食堂的阿姨,你们烧粽子要放些什么东西?要烧多久呀?阿姨告诉幼儿烧粽子需要放水,大概要烧一个下午。在粽子品尝活动中,先让幼儿观察包进去的材料和烧熟的粽子一样吗?让幼儿通过比较对包粽子的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幼儿吃着自己和奶奶一起完成的粽子,觉得特别的香,连一些平时特别吃饭特没食欲的幼儿也吃得津津有味。一些幼儿回家还向家长介绍了今天的包粽子活动,最后对家长说包粽子太难了,这些爷爷奶奶的本领真大啊!让幼儿感受欢快热闹的气氛。
二、利用民俗节庆日,营造幼儿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共筑幼儿学习平台。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中华文明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社会的变迁,人类文明的进步,节日的内容日益广泛,要让幼儿不忘我国传统民俗节日,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此外,传统民俗节日教育范围也可以从汉族扩大到其他兄弟民族及国外的一些传统节日,让孩子初步接触一些多元的节日文化,这有利于孩子的社会化。《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在对幼儿进行节日教育的同时,通过将节日活动延伸到社区、家庭,通过“小手牵大手”,以“小家”辐射推广到“大家”乃至整个社会。在幼儿园、家庭、社区中,为幼儿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使幼儿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多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如“百花节”是汉民族传统节日,即“花朝节”, 它是我国民间的岁时八节之一,也叫花神节,俗称百花生日。论节气,大约在“惊蛰”到“春分”之间。这天,各地的百姓,尤其是花农,都要祭百花以求庇佑。为了让幼儿对“百花节”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还带领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们走进花园,融入社会,通过对各种花的感性认识,实际接触,激发幼儿爱护花草,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又如“虎丘庙会”,
是虎丘风景名胜区根据传统的山塘看会习俗,举办的庙会活动,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为了使幼儿对苏州园林的名胜古迹有一定的了解,开阔幼儿视野,我们利用这一民间的节庆日,组织幼儿进行亲子郊游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切身体验庙会的民间习俗和氛围,感受民间活动的丰富多彩,并对民间活动产生喜爱之情。
总之,幼儿园的民俗节日活动是多种多样的,节日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失的的一部分,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潜在的教育价值,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把握每一次教育实际,自然主动、贴近实际、富有创造的节日教育活动,是每个教师应该努力做到的。根据民俗节日创设的活动环境和心理环境也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园、家庭、社区的有利资源,为节日教育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环境,从而发挥节日应有的教育功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