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小越中学 312307
内容提要 高二教师在上完苏教版必修课本之后出现教学内容自主的幸福烦恼,而阅读名著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新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课外阅读名著需五部以上,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基本没有时间仔细阅读名著,必修教材里的名著节选可谓抛砖引玉,学生需要教师做更深层次的引导,所以开设名著导读课程正是时机,可以促使师生在学习交流中共同提高。
关键词 新课程 课程资源 高二教师 名著节选 名著导读
我们高二教师在苏教版必修课本上完之后,学校教务处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明确安排接下来的教学内容,给大家留有很长时间进行自主选择,可谓幸福的烦恼,要让这个困惑变成乐趣,烦恼变成亮点,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和条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用好用足必修课本里的现有资源基础上,沟通课堂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开设新的课堂。
本人主张从必修篇目的名著节选入手开设相关的名著导读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
一.名著节选与名著导读的关系
苏教版必修教材里的名著节选,大都是围绕单元主题来设计,比如《一滴眼泪换一滴水》就是呈现人性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展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美丽,折射出人性世界的多彩。名著节选的文章基本是本作品的精华所在,是学生走进名著的突破口。但节选毕竟只能抛砖引玉,目的是激发学生进行课外广泛阅读的欲望,所以开设名著导读就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并加以延伸,进一步积累品味字词句,把握作品的篇章结构,学习大师的写作技巧,学会探讨作品的写作特色,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围绕名著导读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首先,多角度介绍名著及重点人物,用名著节选的点带动相关名著的那个面。
学生平时比较重视名人对一件事物的评价,许多名著都有名人名家或者民间俗语作过评价,我们可以借来引荐,比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等等。有些学生对名人身世、感情经历、交际圈子感兴趣,我们也可以从中选取一些经典故事来引导。比如我在《老人与海》名著解读时,首先介绍海明威的传奇经历,他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尝试着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击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这时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才下令这样做。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他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学生听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其二,从整体上感受文本,把握全篇。
名著节选对于整本书而言,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节选的片段再精彩,终究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就如同人站在山脚,很难欣赏全景一样,在写作背景不明、情节不完整的情况下阅读,很容易断章取义、以偏概全,不能准确的把握名著的主题思想、人物性格和语言特色。所以这就需要由整体到局部品味的阅读方式,从而使学生既从宏观上把握了名著的阅读方向,同时又能借名著节选的品读具体直接的触摸到主人公的形象。《红楼梦》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一部鸿篇巨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让学生在阅读之初搞不明白作品的行文脉络,所以我们在教学准备阶段,应该给学生发放《红楼梦》的相关阅读资料,比如人物关系图、主要人物对照表、重要事件概述等,这是对教科书的强大补充,也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以前就对作品的线索、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等大致有所了解,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加容易展开。
其三,着重进行比较阅读,扩充知识结构,丰富阅读体验。
俄国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的一切”,比较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内化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说掌握了对比就把握了语文的重心,如我们在学习了《娜塔莎》之后,可以将托尔斯泰的另外两部作品《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与之比较,出自同一作家之手,同是从女性视角加以展开,三位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生活经历、人际交往,作品的相关背景、语言特色、主题等等都可以用来对位分析,从中去洞察人物的内心世界,领悟作品的精神内涵。
其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名著导读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好学生喜闻乐见的相关资料,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有效激起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他们走进文本。影视、动漫、微信等方式虽然不能替代经典原著的阅读,但它们通俗、形象、可感,有明星号召力,比如国外很多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都是经典之作,《简爱》、《巴黎圣母院》、《战争与和平》、《基督山伯爵》等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看这些影视作品入手,慢慢进入名著阅读的大门,比照原文,同步阅读。此外还可以从报刊、图书、互联网等广泛收集有关名著解读的最新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信息网络时代,有挖掘不尽的阅读资源,教师要身先士卒、积极主动的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三.名著导读教学的益处
首先,名著导读课堂的开设对于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名著导读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阅读名著,只有读熟读通读透了名著,在课堂实践中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教师是沟通学生与作品的桥梁,应该对自身文学修养的积累有比较高的要求。名著阅读,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突破口,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坚守这块阵地,这样语文课堂才会变得丰富多样,有声有色,生机盎然!
其次,名著导读教学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陶冶情操,训练思维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名著有一般文章无法比拟的内涵和复杂结构,需要调动学生的各种阅读技巧和知识储备,这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意识的培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应该让学生去阅读经典名著,和大师们直接对话,从中汲取营养,感受伟大。在名著阅读中,也需要读者调动各种思维活动,特别是想象和联想,这对于形象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提升都有帮助。
总之,阅读名著是中学语文新课程的要求,新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课外阅读名著需五部以上,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但现实是残酷的:一方面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下基本没有时间仔细阅读名著,大都是浅尝辄止,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在学习了课本里一些名著节选后对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对人物命运与情节非常关注,希望能得到更深层次的引导与帮助,所以开设名著导读课程适合时机,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让师生在交流碰撞中共同提高。
参考书目:
1.张东妮《课程资源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课程教育研究》2013年第36期
2.巴丹《阅读改变人生》东方出版社2004.8.25
3.《西方名著中的伟大智慧》王悦瑞翻译 海南出版社 2002.1
4.张华《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语文建设》2008.1
5.李明《新课程下中学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