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雅博爱康复医院 湖南长沙
【摘要】目的:分析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双盲、随机分成参比组与实验组,各组有51例脑卒中患者,参比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则运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一个月后,实验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与肢体运动功能积分均显著优于参比组,对比P<0.05。结论:采取运动再学习方法指导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关键词】运动再学习方法;脑卒中;功能恢复
脑卒中高发人群为老年人,该病的疾病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肢体运动功能、语言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这些功能障碍的产生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与负担[1]。有关数据统计,目前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致残率高达75%,而5年的复发率也高达41%[2]。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要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患者肢体功能,降低致残率。本研究主要分析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2脑卒中患者开展研究,双盲、随机分成参比组与实验组,各组有51例脑卒中患者。参比组:男31例,女20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8.93±3.28)岁;病程15-38天,平均病程(26.35±3.56)天。实验组:男30例,女21例;年龄51-71岁,平均年龄(68.15±3.33)岁;病程14-37天,平均病程(26.55±3.48)天。所有患者均根据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标准,均采取颅脑CT或者MRI检查证实为脑卒中,患者开始进入医院的时病情稳定,意识清楚,Glas-gow昏迷评分超过10,都是首次发病。本研究排除严重脏器疾病者,排除有过颅脑手术者、大面积梗死者。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
1.2方法
参比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则运用早期运动再学习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具体情况如下:(1)上肢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诱发肌肉活动训练以及伸向物体控制能力,锻炼方式具体包括仰卧位肢体功能训练、上肢前屈90°训练,指导患者上抬肩带,将手部伸向天花板,同时指导患者前伸手触摸前额、枕头等;指导患者开展坐位练习,坐位时用手指向上方及前方。(2)维持肌肉长度锻炼:为防止患者肌肉挛缩,指导患者在压力或者重力下进行各种坐位、站位训练。(3)指导患者伸腕、旋转腕关节、外展拇指、对指、高举物体、使用餐具锻炼手部功能。(4)口、面部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吞咽、控制呼吸、面部运动来锻炼口部及面部功能。(5)指导患者从仰卧到床边坐起锻炼,具体为将躯体慢慢转向健侧,同时指导患者转动头部,加强颈部与躯干的侧屈能力,指导患者进行屈髋、屈膝等锻炼。(6)坐位平衡训练:主要指导患者正确重心移动的姿势调控能力,逐渐掌握坐位平衡的能力。(7)站立平衡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前伸锻炼,注意不要膝关节屈曲;指导患者开展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注意掌握调控姿势的能力。(8)行走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骨盆水平侧移、膝控制、站立相伸髋等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迈步相训练,主要为迈步屈膝、足跟着地、伸膝及足背屈等动作,慢慢过渡到行走练习。
1.3观察指标
(1)疗效评定: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46%,能够自主完成绝大多数的日常生活动作;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7%~46内,能够自主完成部分的日常生活工作,一部分无法自理;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超过17%,日常生活完全无法自理。治疗总疗效=显效+有效。(2)采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满分100分,分值越高患者的运动功能越好;(3)采取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各项数据,计量资料用以(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BI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FMA评分、BI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BI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见表1。
表1两组治疗前后的FMA评分、BI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 例(n) | 上肢FMA评分 | 下肢FMA评分 | BI评分 |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
参比组 | 51 | 19.42±2.35 | 44.78±5.52 | 20.86±2.75 | 45.96±4.85 | 18.52±2.41 | 46.88±6.57 |
实验组 | 51 | 19.25±2.25 | 67.89±7.89 | 20.83±2.68 | 70.16±6.53 | 18.96±2.50 | 76.52±8.84 |
t值 | - | 0.3505 | 16.0995 | 0.0524 | 19.9578 | 0.8500 | 18.0524 |
P值 | - | 0.7268 | 0.0000 | 0.9583 | 0.0000 | 0.3976 | 0.0000 |
2.2两组治疗总疗效对比
治疗前,实验组的治疗总疗效显著高于参比组,对比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疗效对比[n(%)]
组别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治疗总有效率 |
参比组(n=51) | 14(27.45) | 24(47.06) | 13(25.49) | 38(74.51) |
实验组(n=51) | 31(60.78) | 16(31.37) | 4(7.84) | 47(92.16) |
χ2 | - | - | - | 5.6322 |
P值 | - | - | - | 0.0000 |
3讨论
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是要依靠脑具有可塑性特点,大脑功能想要实现重组则主要依靠特殊的运动练习,而运动练习的内容和功能改善程度存在密切相关性。早期开展相关活动锻炼对大脑功能可塑性具有较多好处,而如果未能及时训练则将会导致患者出现继发性神经萎缩等情况[3]。有研究发现,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重建患者神经功能,促进疾病康复,一般早期康复治疗在1个月左右实施,康复治疗时间越早,疾病治愈率越高。因此,必须尽早开展功能锻炼,通过有效的功能锻炼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4]。
本研究为实验组脑卒中患者开展了运动再学习方法,强调运动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积极意义,运动再学习方法严格遵循了人体神经发育的顺序,通过各种锻炼方式刺激患者机体的正常反射,同时还抑制异常反射,同时运动再学习法能够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具有明确的锻炼目标,锻炼难度合理,是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慢慢增加锻炼的复杂性,此外本研究的训练安排还具有持续性,能让患者持续锻炼,并在锻炼时能进行自我监督,将训练融合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有利于恢复患者运动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实的FMA评分、BI评分与治疗总疗效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对比P<0.05。表明了实施运动再学习方法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生活能力与肢体运动功能。
综上,采取运动再学习方法指导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景福权,韩莹,王增亮.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20,40(6):132-135.
[2]刘佳,陈世宏,朱仙芬,等.运动再学习方法结合生物反馈对脑卒中患者腕背伸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1):63-65.
[3]杨媛乐.电针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11):84-87.
[4]王明霞.运动再学习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