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淡水第一小学 516211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思想及智慧的结晶,也是无数中华子女获得精神动力的源泉。小学正是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小学课堂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教育中的渗透,能让小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养分。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优良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以及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均十分有利。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与德育教育结合,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还增强了德育效果。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的价值意义
第一点,能够更好的实现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补充。在过去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一般会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知识点一股脑的灌输给学生,这种学习模式较为枯燥和呆板,很难有效的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够有效的提升整体德育教学的成效。而在新的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将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渗透到小学德育教学中能够更好的让学生把握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内涵,借助更加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德育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确保实现对小学德育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丰富与扩充,很好的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第二点,更有助于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浓缩,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基础。所以在实际开展德育教学的过程中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渗透,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学习的印象,让学生深刻的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进一步的提升了学生的民主归属和自豪感。以此为基础,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更积极主动的承担起传统文化的传承重任,真正的强化和提升文化传承意识,有助于学生的进一步成长。
二、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营造文化教育氛围,滋润学生心灵
德育以及传统文化的学习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适宜的氛围给予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地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中德育理念的认知。首先,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是学校,而德育的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班级环境的布置、学校环境的布置来宣传德育理念及传统文化,利用好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让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时刻滋润学生的心灵,一方面增加了德育的时间,一方面加强了德育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一些《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著作中的经典名言;在学校的宣传栏中设计一些传统文化的讲解图画或者文章,供学生们观看等等。其次,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点内容,而节日的一些风俗和氛围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节日期间,教师可以开展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们用“粽子”道具以及纸质的卡片、装饰品等布置教室,然后准备糯米、红枣、葡萄干、粽叶等物品,让学生们比赛包粽子、吃粽子;还可以准备一些“问答”比赛,教师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来历、相应的故事、节日禁忌、寓意等向学生讲解,顺便提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回答。这种活动氛围将传统文化生动的展现出来,又给予了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宣传了节日文化中的德育理念,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育不是简单地进行说教,而是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形式不断丰富德育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开展各类德育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的魅力,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学校可以利用中国传统佳节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节日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达到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例如,在清明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烈士陵园的献花仪式,进行集体扫墓。在活动开始前,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清明节的由来和历史典故,并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历史,了解烈士的丰功伟绩,让其在缅怀先烈的同时,不断升华内心。而在端午节,教师可以向其讲解伟大诗人屈原投汨罗江的故事,并为学生讲解诗人投江的原因,以及引导学生思考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为什么要划龙舟。通过屈原的故事,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被进一步激发,进而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同时,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体验式活动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印象深刻。学校可以将诵读经典文化与体验式活动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如在中秋节,可以让学生围绕中秋节和家人团聚的场景创作一幅幅中秋团圆的画作,通过绘画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与认识。
此外,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内容。如在小学阶段,许多学生都喜欢阅读,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爱好,尽可能地推荐一些具有德育性质的传统文化书籍鼓励学生阅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并以习得的优秀品质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
(三)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传统美德事件
贴近实际生活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传统美德事件,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优良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增强德育教育对学生的感染力。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德育大会,在大会上给学生分析最新的或典型的社会新闻,以此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中高尚道德品质与现代社会新闻情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社会新闻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与美德,在感受到生活美好的基础上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
例如,某学校为了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组织学生举办了主题为“百善孝为先”的德育大会,在大会上给学生分析了社会新闻“带着妈妈上大学”。首先,教师将这个社会新闻展示出来。这个新闻讲述的是一位女大学生为了照顾生病的妈妈,背着妈妈一起去了学校,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妈妈的事件。在分析完这个社会新闻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吟诵《游子吟》,通过渗透传统诗词文化增强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血浓于水的亲情。接着,教师又给学生讲述了“百里负米”的故事,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孝道的价值和意义。经过传统文化的洗礼与现代新闻事件的感染,学生认识到孝顺父母的意义,形成了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的道德品质与意识。由此可见,在以渗透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事件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束语
传统文化在德育管理中的有效渗透,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习需求,通过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文化氛围、加强生活与社会实践等方法,来促使德育及传统文化的融合,增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连家兴.浅谈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渗透[J].当代家庭教育,2020(09):167.
[2]韩生功.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2.
[3]尤琳.小学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J].冶金管理,2019(17):179.
[4]胡娇华.谈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J].读写算,2018(08):57.
[5]柳文君.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及其渗透[J].中华少年,2018(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