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苦冷僻,平淡邃美——试析贾岛诗和林逋诗的异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清苦冷僻,平淡邃美——试析贾岛诗和林逋诗的异同

付建美

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卧龙寺中学 721004

内容摘要晚唐社会危机加深,国势江河日下,士人抱负成空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整个社会为感伤和哀飒的气氛所笼罩。唐诗盛极而变,诗歌创作偏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细,注重对主观感受的抒发,贾岛的特色正是这一倾向的发展。宋初宋诗的模仿性都很强,如林逋、九僧、寇准等为代表的晚唐体,其诗作做流露出晚唐诗人贾岛的影响。

林逋算学得最像,对贾岛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关键词贾岛、林逋、苦吟幽僻、清雅孤高

穆宗长庆后期,唐王朝危机加深,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士人抱负成空,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国势江河日下。诗运亦如国运,呈现衰落的趋势。面对国家无可挽回的颓势,眼看个人理想无着落,有的只是无奈、悲叹。此时唐诗没有盛唐时的自由奔放之气,也没有元和年代的骇世媚俗的勇气,只是感伤和衰败清冷。

众所周知,盛唐之诗境高远,气势雄浑,是对那个壮阔时代的形象反映。沿至大历,诗风求变,诗歌创作随偏向琐细一路,贾岛的特色正是这一倾向的进一步发展。

宋初诗人模仿性很强,如九僧、林逋、寇准为代表的晚唐体受贾岛的诗风影响,反映五代离乱,倾向遁世的一些人的精神解读。他们学习贾岛的清苦冷僻的诗风,其中不乏神似之作,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性,是对晚唐五代诗风顺流而下的沿袭。林逋是里面一位突出的作者,用一种细碎小巧的手法来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

  1. 贾岛与林逋诗风的相同之处

首先,贾岛、林逋之间有着鲜明的共同的特色,这就是他们的诗多描写琐细的日常生活,注重对主观感受的抒发,推崇苦吟,重视对字句的锤炼,多用而且善用五言律诗。如:“关西又落木,心事复如何。岁月辞山久,秋霖入夜多。鸟从井口过,人自洛阳过。依仗聊闲望,田家为减禾。” 贾岛《原上秋居》

“鹤闲临水立,蜂懒采花疏” 林逋《小隐自题》

“秋阶响秋子,雨壁上苔衣” 林逋《翠微亭》

描写日常生活很具体,刻画内心世界很细腻,语言亦爱精强,颇见锤炼之功。他们诗中所表现的,既是个人特色也是时代特色。

然而贾岛追求生涩,思维力狠,林逋追求平淡邃美。两人多描写琐细生活,但生活中可以入诗的事料却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容易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适应这种风格。加上生活积累不足,意境叙窄,往往沉溺于用小巧细碎的笔法来写景物,或抒发清苦幽僻的个人性情,变化不多,波澜很少。令人遗憾的是两人的诗多有佳句而无佳篇,善苦吟,写诗颇下功夫于一联二句,而忽视全篇的匀称和谐,通体完美。

其次,两人都有着非常认真的创作的态度,“苦吟”一类的自我评价经常出现在他们是各中。如贾岛“默默空朝夕,苦吟谁喜闻?”,林逋“只缘吟有味,不觉坐劳神”,因此尽管俩人诗风一个险急幽僻,一个平淡邃美,但都是刻苦推敲的结果。贾岛因创作“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一联表现出的痴迷状态以及他为“独行谭底影,数息树边身”一联所做的注脚“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园秋”都是人熟悉的。

再次,他们的作品所达到的审美效果也有着一致性,即从刻苦推敲的手段达到平淡自然的境界。贾岛云“竹笼拾山果,瓦瓶担石泉”,林逋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出自林逋《小园梅花》),注重所描写对象的直观性,使作品的内涵不被语言障碍所掩盖。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自然平淡,实谓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语言外,善于在精巧结构中描摹自然景物。

  1. 贾岛和林逋诗的意象与风格的不同

贾岛的诗往往喜欢表现一些人们不大注意却又有稀罕、幽僻乃至怪奇的景象。在他年青时当时的诗坛流动着三种较有力的新趋势,这边年老的孟郊正吟着他那啥沙涩芒刺感的五古,咒骂世道人心,那边的元稹、张籍用律动的乐府调子,向社会泣诉着他们那个阶层病态的小悲剧。同时远远的,在古老的亭边贾岛、姚和领着一群青年人作诗,为自己的出路,也为着癖好,做一种阴黯情调的五言律诗。老年人中年人忙着挽救人心,改良社会,青年人反到不闻不问,只顾躲在幽静的角落里作诗,不免好奇,其实正是旧中国传统社会制度下的正常状态。不像前两种人或以“成名”或以“通籍”在地位和职业上可说尚在“未成年”时期,种种对国家社会的崇高责任感落不到他们肩上。有抱负也好,没有也好,一个读书人生在那时代只能作诗,为责任作诗以自省,为情绪作诗以自造,贾岛就是在这个古怪的制度下被牺牲的一个。

其早年曾一度为僧,虽后反俗,但这与他后半辈子完全有关.形貌上虽为儒生,骨子里仍是释子.一切属于人生背面的,消极的与常情背道而驰的趣味,都可追溯到早年在禅房中的教育背景.他目前所处的时代——一个走上末路的、荒凉、寂寞、空虚,一切笼罩在一层银灰色的调子中的时代,在某种意义上与他早年的记忆中的情调是调和甚至是一致的。他能立于一种超然的地位,温寻他的记忆,端详它、摩挲它仿佛一件失而复得的心爱的事物一样。早年的经验是他在荒凉几乎狞恶的“时代相”前面,不变色,也不伤心,只感到一种亲切、融洽而已,于是他爱静,爱瘦,爱冷,爱鹤石冰雪,爱深夜过于黄昏,爱冬过于秋,甚至爱贫病、丑和恐怖。也许只是臭味相投罢了,更无好奇可言,因为那些东西太不奇,太平易近人,才觉得它们“可人”而喜欢注视它们,如《寄胡遇》云:“萤从枯树出,恐入破阶藏”,《雪晴眺望》云:“樵人归自屋,寒日下危峰”等,使他的风格显得瘦劲险显,生涩拗峭。

林逋是北宋初人,隐居于杭州孤山,终生不仕,种梅养鹤,号称“梅妻鹤子”托物言志,寄托了作者清雅孤高的情怀,所以苏轼在《山林逋诗后》云:“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俊尘”。

其总的风格平淡邃美,澄淡高逸,如其为人,这与贾岛不同,当然是由各自的生活经历与处境所决定的。他也喜做五律,《和靖先生诗集》卷一全是五律,凡八十九首,但诗集中有大卷全是七律体诗歌,又一百三十首。

林逋结庐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宋史林逋传》)他终生不娶无子,但以养鹤自娱,尤其酷爱梅花,因此有“梅妻鹤子”之称,而历史都把鹤与梅视同隐士孤高自重的象征,梅花品性高洁,林逋与梅花关系密切,以致辛弃疾惊叹“若无和靖即无梅”。

中国文人隐逸思想产生的根因,是由于污浊的社会环境粉碎了文人经世治国的人生崇高理想。然而又有多少隐士思想深处何尝真的遗忘世事?林逋不攀附权贵,而是将功名富贵的念头埋藏心底却又在等不住时流露,《宋史林逋传》:“逋不娶,无子,数兄子宥,登进士科,”林宥考中后,林逋欣喜若狂,只是现实让自己无缘功名,只好退而隐居,遗弃世事,儒道双修,相比之下林逋比贾岛更加清高孤雅,遁世远离尘世。

三、贾岛和林逋对后世的影响

贾岛和林逋独特的风格形成乃是他们善于融合的结果,为后世提供了兼容的可能性,使得他们在文学史上具有长久的魅力,在后世得到如此长期的、不间断的呼应。

两人生活都远离政治中心,为了自己的存在,从而在形式上进行尽可能完美的追求。再者,历史的看,中国古人喜好做诗,但才气过人者毕竟是少数,大量诗人以中人之才又希望达到一定的创作成就,则效行贾岛、林逋,通过精心推敲,把常见的情景用看似平常的语言表达出不同的韵味,进而打开诗歌艺术的殿堂,尽管有意境狭窄之类的弊病。

同时这种晴冷涩味可给人刺激,其他见多了,听腻了,需要一种清凉甚至一点涩味来换换口味,作为一种调剂。所以在后人中颇得喜爱。





参考文献 :1、《唐诗宋诗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步高 主编)

2、《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付璇宗 主编)

3、《唐诗通论》 (巴蜀出版社 刘开扬 主编)

4、《宋诗臆说》 (北京大学出版社 赵名平 主编)

5、《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袁行霈 主编)





清苦冷僻,平淡邃美

——试析贾岛诗和林逋诗的异同








卧龙寺中学

付 建 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