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6
/ 2

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研究

李宇俏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大坝民族初级中学校 四川兴文 644400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既是重点也是难点。新课改中明确要求从语文教学实际出发,将语文教学活动与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开展有效且有趣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是诗词教学的关键所在。新课改详细阐述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式,以生动的课堂教学和不局限于课堂的学习来帮助初中生学习语文诗词。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在世界文学之林,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古诗词以凝炼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动听的旋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学习古诗词对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增加了古诗词的比重,强调了古诗词在教学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古诗词教学。但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面对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呢?

一、分析诗词题目,提纲挈领读诗词

本首诗是写诗人白居易邀请他的好朋友刘十九的。有了这样的初步印象,我们再去读诗的主要内容,就会觉得简单多了,可以轻而易举地明白诗人白居易在雪天邀请好友刘十九小饮御寒,促膝夜话。因此,要想顺利地鉴赏诗歌,就必须读懂,读透诗题。只有能够读懂,读透诗题,才可能事半功倍,才可能更好地去鉴赏诗词。

二、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初中生的思维正在发展的阶段,记忆力正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古诗词的教学上,应该要求学生加强朗读和背诵.有感情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古诗词中倾入自己的感情,深刻理解作者当时写作的心情和感觉,有助于学生在往后古诗词的学习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真正地了解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古诗词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背诵就是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欣赏式的朗读和理解式的背诵,才能使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思想.

三、 巧设教学思路

教学如同写文章一样,也要讲究一定的思路,即所谓的“教学思路”。清晰的教学思路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实现三维目标,达到较好的教学目的有着良好的帮助。在上《游山西村》这堂课时,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明诗意——悟诗情——得诗理——知诗人。让学生借助课文的注解或其他工具书,明了大体的诗意后,重点探究陆游为何想重返山西村的原因,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对山西村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找到主旨句“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在悟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后,最后链接写作背景,巧妙引导学生再次走进陆游的心灵世界,提升学生对作者的另外一番认识。拓展延伸中我设计让学生课堂作画,进一步想象情境,更好理解文本。总体上,这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过渡自然,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但有点遗憾,由于第二环节中的合作探究时间花得比较多,且老师自己的总结概括语言不够精练,没有把握好每个环节的预设时间,在最后几个环节中问题处理有些仓促。这是今后古诗词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四、品味

品味古诗词,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品析名句、分析意象、再现意境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

1.品析名句

学习古诗词抓住关键字、句赏析,有助于品味作者当时的思想情感,体会古诗词遣词炼字之妙,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如学习《使至塞上》时,要重点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大”字体现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因边塞荒凉,烽火台上燃气的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成为孤烟。一个“直”字准确地写出了无风的大漠空旷苍凉之感。大漠上没什么奇峰异景,贯穿其间的黄河显得非常“长”。落日用“圆”给人亲切与苍茫之感。这句诗通过沙漠中的典型景物,体现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色,同时也体现出诗人的孤寂之情。

2.分析意象

意象是表现主观感情的物象,多个意象联接成的整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意境。意象可以分为景观类如月意象,多表达离愁别苦,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植物类如杨柳、芳草多表达离别之情,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另外还有动物类意象如雁,鸳鸯等;行为类意象如凭栏、吹笛等。

3.再现意境

古诗词大都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点,品味古诗词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用流畅的语言书写优美的文章。领悟完诗的意境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续写古诗词,用具体的文字创造生动的画面,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写作等综合能力。

五、适当补充创作背景资料以帮助学生诵读出感情

古诗文的作者所生活的年代过于久远,与初中生所生活的时代及社会环境等有很大差异,再加上语言形式的表达和意义也有了较大变化,因此,要想让学生精准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还有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下,初中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借助互联网搜索、查阅资料等形式尽可能获得与古诗文创作背景有关的资料,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及时而恰当地介绍给学生,使他们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个人经历等有较多了解,进而可较为准确地揣摩出作者在创作作品时是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思想,最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这首古诗文,是作者曹操北征乌桓在归途中路过碣石山时有感而发所创作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对曹操的经历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缺乏了解,他们难以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依据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情况,适当为他们补充一些背景资料,以帮助他们把握作者创作作品时的心境与情感,使学生较容易走进作者的心中,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最终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文。

文无定法,教亦无定法,相信每个语文教师手中都有一把拨通教学方法的金钥匙。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结合自己学段的学情特点,合理编排,选择科学的方法,就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享受诵读古诗文的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