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塔城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了检验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中职学生作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其整体信息素养水平的高度会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实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健康发展为目的,改进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益。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
在以往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于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并且忽视了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导致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降低了教学的效益。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应当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树立中职学生积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信心和热情,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发展,发挥出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最大价值。
一、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
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好动时期,对于新鲜事物很感兴趣,并且容易出现叛逆心理,教师如果一味地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继而降低教学效益。因此,我们应当积极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比如,在学习“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这一节内容时,我在正式开始上课前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制作精良的主题为“保护野生动物”的PPT,并配上了相关的背景音乐。接着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PPT是怎么做出来的?谁知道有什么软件可以制作?有同学制作过类似的作品吗?”学生积极地回答:“可以使用PowerPoint来进行制作!”接着再向学生展示另一份制作比较简单的PPT,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对比,问学生:“哪份比较吸引你的目光?”学生很自然回答更喜欢第一份。这样,就引出了教学的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到了演示文稿的修饰、编辑的魅力所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接下来的正式学习中来。
二、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中职学生在计算机上的使用能力,我們有必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创设能够展示自身信息素养与能力的舞台,从而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和使用能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展开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10应用”“因特网应用”“文字处理软件Word2010应用”等课程之后,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比赛,让学生结合自己学到过的知识,首先确定自己想要创造的主题,接着利用因特网来搜集与之相关的图片、文字等信息,然后进行加工和处理,制作成成品。这种开放性的活动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制作“传统文化普及”的PPT,对宠物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制作“宠物大展示”的宣传文件…这样,就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在计算机上的实际应用能力,提升了教学效益。
三、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
中职教育是面向学生的就业的,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最终教学目标也是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就业规划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就业意识,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电子表格处理软件Excel”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制定一个主题,如就业率、薪资标准等,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制作相关的电子表格。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并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助于教学效益的提升。
四、适当扩展教学内容
教师要秉持开放的教学心态,在保证学生有效掌握教材上的教学内容的同时,适当地调整教学规划,扩大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学习的魅力。适当地扩大教学内容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学习兴趣,继而提升教学的质量。
比如,在“计算机的安全使用”这一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相关内容很感兴趣。于是结合教学的进度和目标,我利用课上的时间向学生普及了更多的相关内容,如黑客、计算机病毒的生命周期、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策略等,向学生展示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样,通过简短但是又新奇有趣的相关教学内容的引入,可以明显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文针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有效教学途径展开了一番叙述。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师要认真贯彻新的教育精神,尊重中职学生作为个体生命发展所具备的规律,提升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义.浅谈微课对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的影响[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5(10).
[2] 张美玲. 中职校《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实践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