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安能集团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是电力企业管理工作重点内容之一。电力生产具有涉及范围广、生产作业环境复杂的特点,生产安全管理存在加大的难度,加强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对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加以优化,是确保电力安全运行的重要途径。电力系统已经基本上实现互联网信息化结构,无论是配电网、电网调度和变电自动化系统,还是电力管理信息化系统,都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石,围绕信息处理,将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入电力系统的安全控制工作、管理工作和运行工作中。
关键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信息技术;措施分析
1电力生产安全影响因素
1.1安全管理制度因素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生产指导性文件,需要随着电力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技术不断提升,不断进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许多电力企业在生产运营中,更加侧重于具体管理,而忽视了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滞后于实际工作,造成制度执行力不足,指导效果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弱化了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职能。
1.2安全管理意识因素
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涉及内容复杂,其中既包括工作人员主观意识方面内容,也包括工作环境和设备器械等客观条件,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到细致入微,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管理效果。而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传统的粗放式管理依然存在,因此,给电力生产带来人员和设备上的安全隐患。
1.3工作人员行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影响到电力生产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工作人员的渎职或错误判断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时有发生。人为安全因素主要受到工作人员错误心理影响。①侥幸心理。电力生产过程中,并非任何违规操作都能造成安全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正是看到了安全事故发生的这一特征,而产生侥幸心理,生产过程中投机取巧、盲目自信,进而给自身安全和设备安全带来威胁。②冒险心理。电力生产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技术掌握不够全面,但是由于工作进度压力等原因,往往通过简单的判断后,作出冒险决定,从而导致生产作业的失范行为。因冒险心理产生的安全事故在实际电力生产中发生较多,直接责任者大多以技术能力一般的青年工作人员为主。③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导致电力安全生产制度执行效果不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些员工看到其他人违规操作后没被发现或没有造成安全事故,觉得自己这样操作也不会存在问题,于是造成操作行为失范;此外,还有一部分员工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进行违规操作,加大了电力生产安全风险。
1.4电力生产设备因素
近年来,许多电力企业进行了设备升级,提高了电力生产运行效率。但是,在设备升级或改造过程中,许多老旧设备依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老旧设备往往存在部件磨损严重,绝缘层老化等问题,不但设备性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且很容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
1.5生产作业环境因素
电力生产作业覆盖范围广,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作业环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风雨、冰雪等恶劣环境对电力生产形成巨大的破坏作用,不仅会影响到电力输送,甚至还会给电力维护人员带来安全风险。
2电力安全管理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措施
2.1网络安全加固技术
简述信息系统大量应用于企业的生产、管理、决策等领域,极大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信息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与网络构成,由于软硬件自身的漏洞、信息系统开发与部署中的不足,都使信息系统暴露在潜在的网络安全风险之中,使企业面临信息泄露、系统被恶意控制甚至有失效的可能。网络安全加固兼顾效率与安全,是有效降低在运信息系统网络安全风险的技术手段。网络安全加固通过分析信息系统的结构、软硬件漏洞、网络拓扑、参数策略配置等现状,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升信息系统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网络安全加固的内容主要包括补丁安装、软件升级、策略修改、病毒查杀、增加网络安全设备等,所涉及的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以及行业专用设备。
2.2通信技术
为最大程度的发挥电力系统功能和价值,要尤为重视高速化和双向化通信渠道的构建,同时要保证通信渠道可推动电力实时、高度和集成供应,并能够保证各种数据、控制信息和指挥信息的安全可靠传输。在电力领域实际工作中,若想凸显电力系统的动态性和实时性,则需关注每个用电客户的需求,为每一位用电客户提供契合实际的服务和保障,因此,所应用的通信技术和电力系统,需囊括电力企业的全部用户。另外,基于通信系统,可实时监测电力系统内部异常,并为维修人员提供维修参照,避免事故加剧,造成经济损失。最后,在构建电力系统的通信网络阶段,要注意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保证通信系统的开放性,确保网络系统设备即插即用,二是保证通信系统所有设备所应用的技术标准相统一,在系统出现故障,开展维护和升级工作时,也能够更加便捷,当然也可为电力行业的统一化发展奠定基础条件前提。
2.3测量技术
基于信息化技术,构建智能化网络,可采集和转换电力系统参数和相关信息,并以互联网为依托,达成传输目标,最终完成对电力网络运行的监测、传输和控制。具体来说,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也体现于测量层面,利用测量技术,通过电力系统,即可完成读取电能表、监控运输网络和估算电费等功能。
2.4控制技术
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控制技术,主要显示于电力系统输电环节和配电环节的过程控制,在维系持续性功能过程的同时,也可实时监控电能质量。基于控制技术,不仅可检测电力系统关键数据,还可配合相关人员诊断和维修故障,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工作时,要应用专家系统,以专家系统中所规定的系统正常运行参数范围为依据,为控制系统参数判断工作提供参照,在控制系统检测到参数异常的情况下,就会反应出对应的动作。另外,电力系统在应用互联网的控制技术的同时,还引进了神经网络和模糊等新型信息化技术,旨在加深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程度。
2.5系统支持技术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系统支持技术,能够实现专业电力数据的转换,进而增进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的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数据信息。同时,在系统支持技术的应用阶段,还会涉及大量的信息化技术,如虚拟现实、动态着色和东话技术等[5]。通过应用系统支持技术,相关人员在操作电力系统时,更加简单方便,决策也更加科学详细,在一定程度上,也优化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监管辅助功能。
2.6视频图像技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渐趋成熟,视频图像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并在电力领域电力系统中广泛应用,前景广阔,成效显著。以图像信息技术尤为明显,其在电力系统向自动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运用相关设备分析和理解图像信息时,也对设备的性能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子视觉技术,实现对图像的详细理解。因此,在电力领域电力系统运作阶段,引进基于互联网和图像识别的电子视觉技术,可更好地完成图像信息处理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化技术对电力领域影响颇深,其与电力系统有机融合,不仅是对电力领域发展目标的贯彻,也是对智能电网发展的支持。同时,还可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目标,提高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效果,对我国电力事业影响深远。
参考文献:
陶彤.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J]. 电气时代, 2020, No.462(03):80-81.
凌勇. 关于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管理的研究[J]. 轻松学电脑, 2019, 000(026):P.1-1.
张业基.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管理的研究[J]. 数码设计(上), 2019, 000(012):29-30.
陈晔.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安全管理的研究[J]. 科技风, 2019, 000(03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