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话的量词“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19
/ 2

眉山话的量词“块”

谢月涵

西南大学 文学院 重庆 400715

摘要:在方言中会出现一个量词较广泛地用于多种事物的情况。眉山话中的量词“块”就广泛地形容多种事物、动作以及人。在整个汉语史的演变来看,“块”字很早就产生了。从“块”字的汉语史演变来看这种方言中量词特点的原因。

关键词:量词 眉山话 块

一 引言

眉山方言在中国方言分区里属于西南官话灌赤片中的岷江小片。眉山话中的“块”[kʻuai42]字就是眉山方言区的人民日常使用最多的量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量词“个”,但使用范围比“个”更广。汉语量词的研究开展较早,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些专注于现代汉语语法体系建立的教学语法专著相继对量词展开研究。黎锦熙(1924)首次给量词定名;王力(1943)首次指出单位名词(即“个体量词”)的性质;张志公(1956)首次将量词划分为物量词与动量词两类;丁声树(1961)等学者也相继对量词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眉山话的研究至今还比较缺乏,眉山话中量词“块”的研究更是无人涉及。

二 量词“块”在汉语史上的发展情况

“块”的本义是指“土块”。《说文·土部》:“凷(块),墣也。”又“墣,块也。”也就是说“块”字最开始是一个名词。“块”字逐渐开始有了量词的这一用法最早溯到汉末三国时期。比如:

(1)羽曰: “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自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注引韦曜《吴书》)

南北朝时期“块”在北方的官话中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泛指量词。这个时期“块”字作为量词的例子也比较丰富。例如《颜氏家训·书证篇》中说:“北土通呼物一块,改为一颗,蒜颗是俗间常语耳。”从这一例句中可以看出“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有了量词的用法。刘世儒和王力都认为,“块”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行于北方”

在唐代,量词“块”主要用于称量“土块”如:持土十五块。(唐《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十卷)》)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一般是“数字+块+N”的形式,被修饰的名词几乎都含有“团块状”之义并且带有[+小]、[+形象立体]的含义。如:

(2)简文夜梦吞一块土,意甚不悦,以告不害。( 唐姚思廉等《陈书·殷不害传》)

(3)须臾,巫吐痰涎至多,有一块物如栗。(牛僧儒《玄怪录》)

宋元时期的“块”字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它所修饰的块状事物的范围更加广阔。“泥土类”、“珠宝类”甚至是“食物类”,这三类中的大多数都可以被量词“块”所修饰。如

(4)“食物类”的:三个胡桃两块饧。(《古尊宿语录·卷第三十八》)

(5)“泥土类”的:一块黄泥,既把来做个弹子了,却依前归一块里面去,又做个弹子出来。(《朱子语类·卷一百二十六》)

(6)“珠宝类”的:火伞飞空熔不透,一块玲珑冰玉。(宋·郑域《念奴娇》)。

此外,“块”字开始用于称量钱和货币。

(7)一月有钱三十块,何苦抽身不早。(自逊的《贺新郎》)

在元代,“块”字修饰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既可以修饰带有团块状含义的词,还可以修饰带有“片状”意义的词。

(8)若是抛一块瓦儿须要着田地,你与我快说真实。 ( 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

明代量词“块”出现了较为抽象的名词之间的搭配,比如:

(9)云彩缭绕,从中间卷出一块火来,如栲栳之形,直滚下虚皇坛来。(《水浒传》第七十回)

由此可以看出在“块”字在明代的修饰范围在之前的基础上扩大了很多。在明代时,量词“块”的用法范围都已经到达了顶端,所以在清代基本是保留前面的用法。在清代,“块”字可以用来形容更为抽象的名词,带有一定的动态的词。如:

(10)明日把炕箱内那个东西扔了,就去我心中一块大病。” (《彭公案》第十四回)

“病”就是一个抽象并带有一定动态的词。当代量词“块”的用法和清代相同,只是修饰抽象的名词和带有动态的名词情况较少。但无论“块”字的修饰范围起了多大的变化,“块”字修饰的对象始终无法跳脱名词这个范围,“块”字也始终停留在名量词这一阶段。

三 眉山方言中的“块”

眉山建政始于南齐建武三年(公元496年),当时正处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块”字刚出现了量词的用法,所以“块”字作为量词的用法在眉山的方言中较为广泛。其次“块”字由最初的土块到形容块状的东西,其实在生活中“块状”的事物就有很多,加上后来又在修饰“块状”东西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含义并且还引申出了一些抽象的名词。所以,能够被量词“块”修饰的事物是很多的。在今天的语言运用中还有一些特定的只能跟量词“块”字的名词,如“一块土地”。所以,受到社会约定俗成的影响,使用“块”字来修饰很多的名词也不会觉得别扭。从 “块”字的发展情况来看,“块”的用法范围发展到后面已十分的广泛,这也是眉山话量词呈现出“单一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即:“块”字几乎成了眉山方言中日常使用最多的量词。“块”字最开始的意义为土块,相对于明清时期,当代的含义还有所减小,没有了对抽象名词的修饰。在一定程度上,眉山话还保留了对很多抽象名词的形容依然使用量词“块”的用法。但在古代“块”字的产生到现在都没有用来修饰动词的例子,所以在当代的方言中也没有出现用“块”来修饰动词的特例。所以在眉山话中“块”字做量词时,虽然使用范围很广,但它也只能作为一个名量词用来修饰名词而不能修饰动词。

语文基础学习中会有相互替代的量词,即对于同一个名词可以同时被两个量词修饰。比如对于“钱”这一名词,既可以用“块”来修饰说成是“一块钱”;同时又可以用“元”来修饰,说成是“一元钱”。眉山方言中存在着很多的量词,只是对于不同的名词用不同的量词来修饰太过复杂。而在这许多的量词中,量词“块”修饰的名词范围较广,它可以同大部分的量词相互替换。所以日常交流中,在保证语言正确的基础上,眉山人更偏向于选择平时更常用,以免导致区分错误的量词“块”来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交流。

在语文的基础课程学习中会让学生辨别那些在书面语言中与名词相匹配的量词。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如果以为按照书面语的要求进行交流便太过于复杂繁琐。如果太刻意地区分不同的名词应该使用不同的量词,便会造成交流的复杂化。

四 结语

总的看来,“块”字由原来的名词“土块”之义逐渐演变成量词并且修饰范围逐渐增加,经历了一个十分漫长过程。其中,“块”字先作为固定的名词“土块”之义出现,再随着时间的演变 “块”字的意义有了一定的虚化,使用范围有所扩大。再到后来意义有了相对的缩小。但无论“块”字如何演变,仍然只局限于名词的修饰而没有跳脱于对其它词性的修饰上。许多名量词在造字之处也具有实在的意义,只是在文字字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最后意义逐渐虚化,就像本文所讲的量词“块”也是由最初的名词“土块”之义发展虚化而来。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85:286.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684.

[3]孟繁杰,李焱.量词“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J].宁夏大学学报,2014(3).

[4]王彤伟.量词“块”的源流和演变[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14(2).

[5]陈格.量词“片、块、张、页”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9,6

[6]吕红梅.现代汉语量词“个”的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1

[7]毛志萍.汉语方言名量词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9,5

《量词“块”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 孟繁杰,李 焱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