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0
/ 3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文探究

夏伶, 杨云萍

湖南工业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要:随着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语文课程被时代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加强革命文化传承成为了语文课程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必然要求。而语文教材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大量的革命文化选篇,能够为革命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发挥有效的作用。本论文在理清革命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选篇进行梳理,并从革命文化选篇的教学现状出发,探索革命文化选篇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革命文化 特点 教学策略

在部编本语文教材全面投入使用的新形势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加大了革命文化选文的比例,更加重视引导初中生学习革命文化。学生学习革命选文,既可以锻炼听、说、读、写四项语文基本素养,同时也可以接受中国革命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革命先辈宝贵的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积蓄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然而在革命选文的一线教学中却存在诸多困境,大部分师生双方或多或少对选文的教与学存在疑惑。

一、革命文化及革命文化教育

革命文化是指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的,承载革命理想、凝聚革命精神、展现家国情怀、颂扬人性光辉的独特文化形态。革命文化教育是指以革命文化为核心内容而展开的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它的功能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学科涵养功能,表现为提高学生语言建构、思维发展及审美鉴赏的能力;二是文化引领功能,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不断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是精神激励功能,表现为发挥“文以载道”作用,培育民族复兴信仰、参与道德活动。四是创新激发功能,将选篇中的创新因子输送至学生血脉里,激励创新思维的发展。

  1.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特点分析

  1. 数量体裁:数量较多,体裁多样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情况统计如下。

表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数量统计表

册别

单元

类型

篇目

作者

体裁

数量

自读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名著推荐

《白洋淀纪事》

孙犁


3


第四单元

阅读

《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议论文


第六单元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诗歌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邓稼先》

杨振宁

人物传记

9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臧克家

人物传记


《回忆鲁迅先生》

萧红

人物传记

第二单元

《黄河颂》

光未然

诗歌


《老山界》

陆定一

记叙文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散文

第三单元

名著推荐

《红岩》

罗广斌

杨益言



第四单元

阅读

《驿路梨花》

彭荆风

小说


第六单元

《太空一日》

杨利伟

人物传记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消息二则》

毛泽东

新闻稿

10


《 “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

夏浩然

樊云芳

新闻稿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

蔡年迟

浦海洋

新闻稿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钟声

新闻评论


第二单元

《藤野先生》

鲁迅

散文


《回忆我的母亲》

朱德

散文


第三单元

名著

《红星照耀中国》

诶德加.斯诺



名著推荐

《长征》

王树増



第四单元

阅读

《白杨礼赞》

矛盾

散文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

《回延安》

贺敬之

民歌

3


《灯笼》

吴伯箫

散文

第四单元

《最后一次演讲》

闻一多

演讲稿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沁园春·雪》

毛泽东

4


《我爱这土地》

艾青

诗歌


第四单元

《故乡》

鲁迅

小说


第五单元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驳论文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阅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

诗歌

8


《梅岭三章》

陈毅

诗歌

《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风雨吟、统一)

戴望舒、芦荻、聂鲁达

诗歌

第二单元

《蒲柳人家》

刘绍棠

小说

第三单元

《满江红》

秋瑾

诗歌


第五单元

《屈原(节选)》

郭沫若

剧本


表2:各年级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占比统计表(不含名著)

年级

革命文化选篇数量

总篇目

占比

七年级

10

76

13.16%

八年级

11

82

13.41%

九年级

12

78

15.38%

总计

33

236

13.98%

  1. 选文丰富,分布均衡

由以上两表可知,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共有37篇革命文化篇目,其中有4篇为名著导读或自主阅读推荐,说明新教材不仅注重在课内对学生进行革命文化的熏陶,也注重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拓展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视野;其他33篇革命文化篇目中,只有6篇为学生自读课文,说明新教材比较注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革命文化,同时,各年级革命文化选篇分别占其总选文的13.16%、13.41%与15.98%,说明革命文化在各个年级都得到了重视,篇目数量分布比较均衡。

  1. 体裁广泛,编排独特

根据表一的统计可知,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体裁丰富,有议论文、记叙文、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新闻、人物传记等。其中,七年级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以现代文为主,八年级以新闻稿和演讲稿等实用性文本为主,九年级为衔接高中阶段的学习,新教材革命文化选篇以诗词歌赋为主,文本解读难度加大,分析鉴赏要求更高。

(二)文本主题:一线三层面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采用了双线组元结构进行编排,其中一条线便是“人文主题”,革命文化选篇的人文主题既体现出国家层面的发展进步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如《太空一日》,又体现出对社会层面某些文化现象的思考,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同时选文多以“人”为中心,表现革命人性、人情或人生哲思,彰显出敢为人先的开辟精神、坚韧勇敢的拼搏精神以及积极乐观的追求精神,具有英雄主义色彩。形成了“人文主题”主线,“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的丰富主题。

(三)建构体系: “三位一体”阅读体系

新教材阅读教学建立了一个以“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课外阅读”(即“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革命文化选篇也遵循了这一规律,以27篇教读课文和6篇自读课文为主,辅之以单部名著导读,自主阅读推荐3部革命文化作品,形成一条以革命文化为主线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在学习完《邓稼先》《黄河颂》《老山界》等教读课文及《土地的誓言》等自读课文后,在名著导读活动给学生推荐自主阅读作品《红岩》,引导学生感受中共党员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及爱国主义的革命情怀。

  1.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教学现状分析

  1. 基本经验

  1. 渗透理念,确定正确的文本解读方向

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切入口,革命文化作品教学一直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为指引,在教学中教师始终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正确的文本解读方向,在主文本的引导下,帮助学生体会与之相距甚遥的“革命”,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渗透革命文化所传达的精神与理念。

  1. 把握重点,教学设计恰当有效

文本解读是教师展开教学的前提。一直以来,绝大部分教师都对革命文化作品采取单篇教学模式,在备课时都能利用各种教参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对该作品进行有效的文本解读,把握备课重点,如情感脉络、写作重点等,从而设计出恰当的教学设计及作出适当的预设。

  1. 方法多样,适时调动课堂氛围

语文教师深知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革命文化作品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时会适时地调动课堂氛围,采用视频、音频、绘画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者向学生引荐文本相关作品,激励学生维持阅读兴趣。如学习完《天上的街市》后,向学生推荐郭沫若的《女神》诗集。

  1. 直抵内心,结合文本纪实性和时代性

革命文化作品具有时代性与纪实性的特点,所反映的都来源于客观现实的需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会自觉地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的脉搏与主流精神。如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能够客观真实地讲述中国在建设道路上取得的进步,给学生带来深刻的情感触动。

  1. 现存问题

  1. 应试观念导致教师对革命文化作品不够重视

由于革命文化作品之间在德育方向上存在相似性,情感表达一般比较直接清晰,部分教师便认为其易教易学;同时又因为革命文化作品并不是中考重点考试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将其作为重点复习篇目,导致能分给革命文化作品教学的课时不多,甚至一些教师会直接忽略某些篇章的教学,只让学生课后自行体会。

  1. 割裂了革命文化选文系统之间的联系,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

根据上文的特点分析可知,革命文化选文系统比较完善。但教师课前教学内容体系的建构存在系统性和活动性缺乏的现象,表现为仅采用单篇教学模式、缺乏文本整合和统筹规划意识及缺乏活动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革命文化选文系统之间的联系,学生理解出现碎片化。

  1. 教学手段传统单一,学生理解表面化

教师教学手段缺乏感染力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不足,这直接造成学生对革命文化作品的理解停留在文本表层,无法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层知识及情感。目前,教学手段缺乏感染力主要表现为:部分教师只注重情感说教,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兴趣的手段比较传统且单一;缺乏传统手段与新媒体的协同融合,导致时代感和创新性不足。

  1. 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教学建议

  1. 培养并进,不失偏颇”: 挖掘德育内容,落实能力目标

革命文化是塑造党和人民群众共有精神家园的丰富养料和宝贵素材,革命文化作品承载着革命志士“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的崇高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必须要树立革命文化教育理念,更新教学观念,重视革命文化选篇的教学并能实现“一课一新,常教常新”。教师不仅要从文本中挖掘其原有德育内容,也要具体落实当中的能力目标,不能只重视德育而忽略学习语文知识、掌握语文能力的基本要求。

  1. 设置情境,培养情怀”: 打破单篇常规教学模式,破解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难题

为打破单篇常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依据革命文化作品选文系统,按主题、体裁或知识等元素整合教学文本,借鉴高中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方式,适当开展群文教学、“1+X”阅读教学以及专题教学,密切革命文化篇目间的联系,并结合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从而破解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活动性的难题。如以“赞颂我的祖国”为题开展专题学习,将《黄河颂》《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等阅读文本进行整合,给学生设置“编写爱国文集”的教学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层层感受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活跃氛围中完成革命文化的学习。

  1. 融合手段,拓展渠道”: 融合新媒体与传统手段,结合课内外学习进行读写说的实践

针对教学手段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的问题,教师应强化平等观念,在课堂上与学生积极互动,融合各种新媒体与传统手段,如增设互动电子白板,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还可以通过与其他学校班级进行视频连线,有序畅谈对革命文化作品的理解等。在弥补教学手段单一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拓展革命文化学习渠道,沟通课内外,广泛开展革命文化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为例,单元学习的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连线其他学校的学生畅谈本单元学习感想,相约参观历史遗迹,并结合课内外学习进行读写说的实践。

(四)“目标清晰,紧跟时代”: 坚守语文味,促进革命文化与新时代的融合

坚守语文味是语文教学的本心,教师在教学时应将革命文化的语文味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幽默点染等手段进行渗透,丰富师生彼此的生命语文体验。同时,教师应积极促进革命文化与新时代的融合,带领学生在新时代下挖掘革命文化的新的呈现方式,如抗击新冠肺炎精神,捕捉时代的唤情点,促进革命文化在当代的话语转换,拉近学生与革命文化的距离。

语文教材是传承革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处理好语文教材革命文化选篇教学,能够让初中生在学会听说读写的同时,深刻地认识与理解中国革命传统,构建与革命文化相契合的价值观,体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杨海燕.中学语文教育与现当代文学[D].山东大学,2011.

基金项目:1、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新中国语文教材中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19ZDB022)阶段性成果。2、 湖南工业大学校级教改课题“建构主义理论下中文师范专业语文教学法课程研究“(2020A24) 3、炎帝文化基地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炎帝文化在国学教育中的渗透路径研究“ (YDB20200018)

作者简介:夏伶(1980-),女,湖南益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课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