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摘要:通过对专门化知觉理论的分析,总结运动技术专门化知觉的特性,据此提出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并在排球垫球教学中实施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教学实验。结果表明:在促进排球垫球技术的学习上,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对提高大学生排球垫球技术的掌握具有较好的效应。
关键词: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
1前言
“专门化知觉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长期专项训练所形成的一种精细主体运动知觉[1]”。现代运动心理学研究证明,形成各个运动项目所需要的专门化的动作知觉,是保证运动技术质量的关键之一。球类技能的形成过程,取决于对球的专门化知觉发展水平。专门化知觉的重要性在体育教学训练实践中被广泛认同,并运用发展专门化知觉的方法与手段来提高教学训练效果,然而目前研究主要从理论上对运动技术专门化知觉形成的心理机制、专门化知觉的特性和培养策略的进行了探讨,也有不少研究在运动技术的教学训练中采用了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但现有研究一方面缺少针对具体技术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的系统分析,另一方面也缺乏基于具体技术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的练习手段与方法,实践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权威性的研究结论。鉴此,本文依据专门化知觉的理论,在分析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特性的基础上,制定垫球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进行教学实践,以期为专门化知觉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排球选项班学生92人,年龄18-20岁,具体如表1。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人数分布
性别 | 实验班 | 对照班 | 合计 |
男 | 24 | 23 | 47 |
女 | 21 | 24 | 45 |
合计 | 45 | 47 | 92 |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
教学前对所有学生的学习态度、学好排球垫球的信心和学生对排球垫球技术动作的认知水平进行了问卷调查。学习态度的调查1个题目“你对参与排球学习的态度”,采用4级评分,4表示“非常喜欢”、3表示“比较喜欢”、2表示“一般”、1表示“不喜欢”。学好排球的信心的调查1个题目“你对学好排球技术的信心”,采用4级评分,4表示“非常有信心”、3表示“比较有信心”、2表示“一般”、1表示“没信心”。垫球技术动作的认知水平的调查2个题目“你能对排球垫球手型的描述是”、“你能对排球垫球协调用力动作的描述是”,采用4级评分,4表示“非常清楚”、3表示“比较清楚”、2表示“一般”、1表示“不清楚”。分数越高表明学习态度越积极、信心和认知水平越高。实验结束后又对其对排球垫球技术动作的认知水平的达成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情感目标的调查共3个题目,采用4级评分。
实验前发放问卷102份,回收97份,其中有效问卷94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99份,回收99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选取实验前后调查问卷均有效者92人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2.2.2教学实验
(1)实验前的测试与分组
为了避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存在系统差异,保证教学实验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备选实验班级第一次课时进行排球垫球技术教学,教学采用常规教学,课后对所有同学的垫球技术进行测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和对排球垫球技术的认知水平进行问卷调查。经统计分析后,选取学习态度、学习信心、认知水平的差异不显著的男女生各2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级。
(2)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2×2二因素实验设计,因素一为教学策略,包括二个水平,水平1为专门化知觉培养的策略;水平2为常规教学。因素二为性别,包括二个水平,水平1为男生,水平2为女生。
(3)实验过程中各班教学的控制
随机将一个男生班和一个女生班作为实验班,另外的班级作为对照班,对实验班采用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的垫球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所有班级的教学均有同一位教师担任,为了避免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影响,实验前后并没有告知学生在进行教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垫球练习时间和练习强度基本一致。
(4)实验过程
整个教学实验持续8周,8周后进行排球垫球技术的测试。
垫球动作技评成绩评分标准:采用5分制,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中等、2分为及格、1分为不及格。
垫球达标成绩评分方法与标准:被试者站在6号位接由对面6号位抛来的球,将球垫至2、3号位之间,落点要求能够适合二传传球,共垫10次,每到位1球得1分,满分10分。
2.2.3数据整理与分析
选取各项测试指标及问卷调查均完整有效者共92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教学前后的各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数据统计采用SPSS for Windows 16. 0。
3研究结果
3.1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特性、本质构成及培养策略
3.1.1排球专门化知觉的特性
专门化知觉究竟有哪些主要的特性,这是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专门化知觉的重点所在,是充分认识和利用专门化知觉的前提,球类运动的专门化知觉具有以下的特点:
复合性:专门化知觉不是单凭某一感觉器官来完成的,而是经视觉、触觉、平衡觉、运动觉、本体感觉等多种感官信息的分析和综合后才产生的。因而专门化知觉不是单一的知觉而是一种复合知觉,需要通过运动分析器和触觉分析器的各种刺激物进行精细分化,并在大脑皮层形成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直觉性:这是球类专门化知觉的最基本特征。所谓直觉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做出迅速的识别,敏锐的洞察,直接的理解和整体判断的思维过程,这是一种潜意识思维,或者说是通过某种潜意识直接把握对象的思维过程,其特点是不需要经过明确的思维步骤,没有经过严格的逻辑推理,往往凭“感觉”。专门化知觉这种直觉思维就是在瞬间内实现感性到理性,最后以感性的形式体现出来。[2]
整体性:直觉思维强调整体感知,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专门化知觉是由人体各个部分协调配合完成的,它们相互相成,精细分工,又密切合作,缺一不可,它是在瞬间内对球全方位、多层面的整体把握。
敏锐性:要求能在内外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迅速地对情况做出判断,并据此发动制止或修正运动动作和其他机能反应。
不稳定性:专门化知觉经长期的练习形成,可因长期终止练习、情绪过于紧张、身体状态过度疲劳而减弱或消失。
由于排球特殊的规则,排球的专门化知觉除具有上述特性外,还有与其它运动项目不同的特性,如下所示:
瞬时性:排球规则规定击球时球在手中停留时间不能过长,要求击球速度快,时间短。由于排球击球动作是瞬时性动作,其反馈过程是短暂的,这就要求心理准备的积极充分和击球点的精确。触球前的心理准备提供多种可能性的选择性。这种准备性使触球时用力的方向与程度能有效保证球的运行速度、角度和弧度,达到二传的最佳需求。
一次性:排球比赛规则规定一人不能连续击球,再次接的都是来自他人击出的球。较难形成由于第一次击球的球感而对第二次击球产生的反馈形成良好心理准备,排球只能根据来球在空中方向、角度和对方击球的手法判断球的落点,及时做出击球的动作。
定向性:排球专门化知觉的定向性体现在出球的过程中,来球时的专门化知觉主要来自视觉和以往的经验,对球的飞行情况准确的知觉,能使击球者准确的掌握时间、抢好角度、调好节奏、作好准备。并且,此时对出球的情况也有心理准备,球的高度、弧度、落点在脑内已有一个表象。由于有这两种心理准备,在最后触球时,击球者就能根据来球的性状和出球的要求,根据触觉和本体感觉相互作用而调整动作的方向和用力的程度,使一次性动作中的纵向校正作用能明显地表现出来。
3.1.3排球垫球技术专门化知觉的本质构成及培养策略
根据对专门化知觉理论和实践的分析,本研究认为排球垫球技术专门化知觉是练习者大脑对排球垫球技术操作过程中主体运动的时间、空间等特征的精细感知。在排球垫球的技术要点击球手型、击球点和协调用力中,击球手型、击球点为技术动作的空间要素,而协调用力则包含了其时间要素。练习者对自己完成垫球时的击球手型、击球点的本体感知以及击球用力各环节的用力顺序、节奏的感知,便是其对排球垫球技术动作的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内容。根据王国强、付善民的研究[3],本研究制定了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
(1)意识焦点指向策略
对垫球技术要点的教学进行阶段性的安排,在第一教学阶段主要通过课上重点讲解示范,动觉感受强化练习,布置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指向垫球动作中的击球手型和击球点。并通过降低练习难度,通过击固定的球来保证练习者在做有球练习时,有能力集中注意力去感知自己垫球手型和击球点的正确与否。在第二教学阶段引导练习者将意识焦点指向垫球动作的全身协调用力。在第三教学阶段使练习者将意识焦点指向垫球用力的精细差别。
(2)利用动觉线索发展专门化知觉的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动觉线索来形成对正确垫球手型、击球点和传球用力的动觉感知,以提高练习者的动觉感受,并解放练习者的视觉注意力。如:引导学生手臂从快速握紧手型到到松开,提示形成正确手型时的手臂紧张程度。然后做闭目徒手练习,体会形成正确击球手型击球时的本体感觉特征。
(3)明确反馈信息策略
在垫球的练习中,采用垫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两种不同重量的球练习,用来发展学生对垫球时用力大小的感知。在控制高度垫不同远度的球,或控制远度垫不同高度的球时,体验其用力区别,以促进练习者本体感知能力的发展。
(4)发展差别感受性策略
采用垫球高度、远度有显著差别的练习方法,而相似性练习则在练习者的差别性感知能力到初步发展以后采用,以提高其精细差别感知能力,相似练习则可采用垫固定位置球的练习方法。
(5)运动表象促成策略
采用表象训练、闭目徒手模仿练习的组合练习促使练习者深入思考,对技术动作进行回忆以提高练习者大脑中动觉表象的清晰性、准确性。在练习者的技术动作规格已基本正确定型的情况下,采用强度较大的练习,使练习者的动作感觉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连续积累,以强化正确技术动作的动觉感知,使其动觉表象加清晰。
3.2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教学实验结果分析
3.2.1教学实验前学习态度、学习信心、技术认知水平和技评成绩
如表2所示,实验前各组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技评成绩和对排球垫球技术的认知水平在性别和班级上均不存在主效应(p >0.05),同时性别和班级也不存在交互效应(p >0.05)。说明各个班级的学习态度、学习信心、认知水平和垫球技评成绩基本一致,因此,可以认为各个班级教学实验前的学习能力是同质的,如果教学实验后教学效果出现差异则主要是由教学效果带来的结果。
表2 教学实验前各项测试指标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 平方和 | 自由度 | 均方 | F | P | |
学习态度 | 性别 | .167 | 1 | .167 | .213 | .645 |
班级 | .036 | 1 | .036 | .046 | .830 | |
性别*班级 | .011 | 1 | .011 | .014 | .906 | |
学习信心 | 性别 | .111 | 1 | .111 | .156 | .694 |
班级 | .018 | 1 | .018 | .025 | .875 | |
性别*班级 | .191 | 1 | .191 | .268 | .606 | |
垫球技术技评 | 性别 | .026 | 1 | .026 | .027 | .869 |
班级 | .001 | 1 | .001 | .002 | .969 | |
性别*组别 | 1.954 | 1 | 1.954 | 2.040 | .157 | |
技术认知水平 | 性别 | .120 | 1 | .120 | .166 | .684 |
班级 | .120 | 1 | .120 | .166 | .684 | |
性别*班级 | .022 | 1 | .022 | .030 | .863 |
3.2.2教学实验后技评成绩、垫球达标个数和技术认知水平
如表3所示,实验后学生的技评成绩、垫球达标个数和对排球垫球技术的认知水平在班级上主效应显著(p<0.05),但其互效应均不显著(p >0.05)。同时技评成绩在性别上存在主效应,各项指标在性别和班级上均不存在交互效应。因此,可以认为班级的主效应显著是教学实验带来的,但尚需进一步的分析证明。
表3 教学实验后各项测试指标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
变异来源 | 平方和 | 自由度 | 均方 | F | P | |
垫球技术技评 | 性别 | 4.747 | 1 | 4.747 | 5.691 | .019 |
班级 | 8.862 | 1 | 8.862 | 10.623 | .002 | |
性别*班级 | .060 | 1 | .060 | .071 | .790 | |
垫球达标个数 | 性别 | 3.134 | 1 | 3.134 | 2.071 | .154 |
班级 | 10.030 | 1 | 10.030 | 6.628 | .012 | |
性别*组别 | .019 | 1 | .019 | .013 | .910 | |
技术认知水平 | 性别 | .635 | 1 | .635 | 2.565 | .113 |
班级 | 3.976 | 1 | 3.976 | 16.058 | .000 | |
性别*班级 | .074 | 1 | .074 | .299 | .586 |
为了更清析地了解教学实验的效应,研究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后测各指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以比较分析班级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如表4所示。可经看出,教学实验后,女生实验班的技评成绩、垫球达标个数和技术认知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班,且差异存在显著性。男生实验班技评成绩、垫球达标个数和技术认知水平得分均高于对照班,其中技评成绩和技术认知水平的差异存在显著性。由于前测时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各个方面是同质的,故可以认为后测这种差异的产生主要是教学实验所带来的效应。
表4 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后测指标的T检验比较分析结果
| 实验班 | 对照班 | t | P | |||
平均数 | 标准差 | 平均数 | 标准差 | ||||
男生 | 技评成绩 | 3.8750 | .94696 | 3.3043 | .87567 | 2.142 | .038 |
达标个数 | 6.4583 | 1.31807 | 5.8261 | 1.26678 | 1.675 | .101 | |
认知水平 | 3.7292 | .51031 | 3.3696 | .50492 | 2.427 | .019 | |
女生 | 技评成绩 | 4.3810 | .80475 | 3.7083 | .99909 | 2.463 | .018 |
达标个数 | 6.8571 | 1.19523 | 6.1667 | 1.12932 | 1.991 | .050 | |
认知水平 | 3.9524 | .41547 | 3.4792 | .54132 | 3.253 | .002 |
3.2.3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教学效果分析
实验前,各个班级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排球垫球技术的认知水平和垫球技评成绩是同质的。而后测时,技评成绩、垫球达标个数和对排球垫球技术的认知水平在班级上主效应显著,且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女生实验班与对照组各项测试指标、男生实验班与对照组的认知水平和达标个数均差异显著,表明这是教学实验带来的效果。此推论比较充分地表明,在促进排球垫球技术的学习上,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排球垫球技术的掌握优于常规教学。
4小结
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是练习者大脑对排球垫球技术操作过程中主体运动的时间、空间等特征的精细感知。垫球时的击球手型、击球点的本体感知以及击球用力各环节的用力顺序、节奏的感知,是个体对排球垫球技术动作的专门化知觉的主要内容。
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包括:意识焦点指向策略、利用动觉线索发展专门化知觉的策略、明确反馈信息策略、发展差别感受性策略和运动表象促成策略,而基于排球垫球专门化知觉的培养策略的排球技术练习手段与方法是实现培养策略的根本保证。
在促进排球垫球技术的学习上,专门化知觉培养策略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排球垫球技术的掌握具有较好的效应。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88-92.
[2]钟前涓,卢亮球,高玉花.排球运动员“球感”特点、作用及其培养途径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98-340.
[3]陈国强,付善民.论排球正面传球的专门化知觉及其培养策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5):76-77.
[4]陆国萍,周志仙.从心理学角度论球感和球感能力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2):60-62.
[5]林贵.少年篮球运动员球感培养中几个理论问题的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5,9 (3):15-17.
[6]余彬.对篮球运动员球感理论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11):1574-1575.
[7]刘建和.运动技术心理机制初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0(4):23-2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