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业成都机电学校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就是一门很实用的学科。它依托经济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研究如果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目前中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之路还处于不断探索的征程上。结合学校与当地企业的需求,及时更新理念打造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输出更多符合需求的人才,是目前中职学校工商管理学科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因此,调整、选择和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学科,以发展的理念不断创新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很有必要。
关键词:工商管理 专业学科 “1+X”
一、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普遍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和教学思想相对落后、教育过程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方式手段更新慢、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和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因素。目前,我国多数中职学校专业培养目标和方案基本以教育部的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为基础,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雷同,目标定义不清晰,定位不准,缺乏个性,没有较好地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确定性不仅浪费教育资源,并且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进而难以解决工商管专业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
现代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的发展,强调对学生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强调重基础、宽口径、知识结构全面。但实际上,体现在课程设置上是课程多而杂,没有侧重点,出现了“专业不专”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中职学校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缺乏具体理工科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的培养和支撑,学生无法真正的对企业的具体事务进行管理。
(三)师资力量不够、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是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面向企业的员工。然而,中职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缺乏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更不用说旁征博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因此,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学生大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仍然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热情较低、动手动脑意识缺乏。而案例大多数为国内外的大企业的,不能切实地结合当下学生在中国社会条件下分析和解决本土化的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手段。
(四)实践性环节偏向于走形式
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教学大纲和计划都设置了相应的实践环节,开设有校内的实验、实训课程、校外的认识实习、暑期实践以及毕业实习等一系列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实习没有固定的地点,靠带队老师或者学生自己找关系,实习的内容流与参观,只能了解到企业的一些运作流程等。学生所写的实习报告也是流于表面,加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科学的实习评估体系的缺乏,对实践性环节的质量很难具体进行衡量。
二、中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设想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应结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条件,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区域和单位进行统计和调查,明确培养人才的层次和方向,结合中职学校和当地特色制订培养方案。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优化设置应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出发,不断更新使之更具特色化。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从现代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入手确定其核心课程,做到精简与更新,突出公司治理、战略管理等课程的核心地位。在课程设置上,第一,协调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比例,营造更加开放的学习氛围;第二,加强人文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全方面的提高素质。最后,可以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和办学特色,设置复合型课程,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定向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式
在引进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经验教师的同时,邀请大型企业的具有丰富实际经验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现有教师进行再一次的学历教育或培训,让其理论实践和企业业务相通。或者利用暑期进行企业调研,在丰富其实践经验的同时收集案例资料,丰富教学课堂。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各种开放性、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例如,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双语教学方法、建立自己的案例库、情景模拟式教学等。传统的教学只能单向的传递知识,多媒体网络利用声音、图像、视频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交互式的互动。在中国经济环境的条件下建立属于中职学校自己的案例库,构建案例教学评价体系。
(四)改革实践环节
中职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仅有29%左右的学生可以直接走向岗位,可见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还有待提高。首先,完善实践环节的相关制度,构建实践开始到实践检验的标准体系来确保学生实践活动的质量。其次,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方式。工商管理专业应建立多个实验室,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等。引进先进的软件,完善实验室硬件设施;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学生提供完善校外实习中的空缺的机会。中职学校还应与企业良好沟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基地。最后,学生应多参与教师、企业的科研项目、学术研究和素质拓展,利用所拥有的行业企业背景资源,依托行业背景举办和工商管理专业相关的比赛或计算机模拟大赛,如管理决策大赛、营销策划比赛等,让学生在比赛或模拟中深化理论知识,了解行业背景,全方位的提升学生能力。
三、关于中职工商管理“1+X”模式建设探索
一毕业,不仅拥有学历证书,还能获得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专多能”让职校生变成“多面手”。自2019年开始,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给职校生们送来利好消息。重点围绕服务国家需要、市场需求、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从10个左右职业技能领域做起,稳步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院校以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为主等积极参与。针对以上文件精神,对中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因此,明确出中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块。对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进行细化,提高教学针对性,成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
首先是基础能力教学模块,这是为培养学生基本的管理知识而设置的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等课程。其次是模拟工商管理情境模块。模拟真实的工商管理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技能培育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学校环境中体验社会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管理状态。建立工商管理情境模拟实验室,引进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各种决策软件,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体验到现实经营管理中的复杂情形,运用到已学的各种理论知识,体验管理与组织的过程,熟悉企业管理中个环节。再者是管理实践教学模块。重点在于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调研和体验,尝试运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1+X证书制度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是关于人才培养、评价模式的全新制度设计,对职业教育改革具有深远意义。中职学校也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软硬件设施设备,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及素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关键能力)的养成与可持续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建设添砖加瓦。
四、总结
总而言之,工商管理学科建设探索是当前各中职学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提高自身理论知识、实践教学能力与创新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社会各界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的重要途径。各中职学校只有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具有特色的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阮凌云,禤永明.中职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0(30):104-105.
[2]盖国凤.基于利益相关者分析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