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矿煤业公司资源环保部,安徽 .淮南 232001
摘要: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问题一直是困扰采煤塌陷区和采煤企业发展的难题。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集约的采煤塌陷搬迁安置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是将采煤塌陷搬迁新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美好乡村建设形结合的典范,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安置模式
随着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煤矿投产,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大量优质煤炭资源同时,机械化开采造成村庄房屋开裂受损,亟需搬迁安置,塌陷区稳定压力很大。为妥善解决芦集镇塌陷村庄搬迁安置问题,从2009年开始,淮南矿业集团与潘集区、芦集镇结合采煤塌陷区实际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共同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集约的采煤塌陷搬迁安置模式。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学习借鉴芦集镇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安置模式成功经验,对指导和推动淮南矿区采煤塌陷村庄搬迁是大有裨益的。
一、芦集镇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安置模式的做法
(一)坚持多规合一,超前谋划搬迁安置问题。
芦集镇党委政府将采煤塌陷搬迁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小城镇规划统筹结合,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依托集镇路网和公共配套设施,将镇政府以南的约1000亩土地规划为城镇建设用地,以承接潘三矿采煤塌陷搬迁村庄安置,通过集中安置采煤塌陷区群众,集镇已辐射周边约2万人,从基本“无市”发展到近200家商户,镇域经济取得较好较快的发展。
(二)充分尊重民意,量力而行确定新村建设模式。
塌陷搬迁工作属民生工程,只有充分征求民意,才能保证搬迁工作顺利开展。芦集镇党委政府多次组织召开搬迁村村支两委会、被搬迁群众代表会、群众座谈会,重点就“新村搬迁选址、房型设计、门面房处置,自建和统建”,反复征求被搬迁群众意愿,多方听取合理化建议,既确保塌陷新村建设标准,又不搞超标准建设。
1. 新村安置楼建设确定为:自愿联户报名(6户一排)、再抓阄定位、联户自行统建方式。从实际效果看,联户统建既规避了统建招投标的繁琐程序,又避免了过去直接抓阄,可能带来邻里关系不和谐问题;联户统建单位面积房屋造价不仅比招投标底(节省税费、老房屋拆除部分砖块可复用、投入人工),比单独建设也要低(集中购置建材、共用部分费用可以分担)。据走访调查,芦集镇2011年王桥新村联户统建每平方米造价仅650元(不含搬迁户个人投入),与当年淮府办[2011]104文补偿单价一致。
2. 户型、房型确定为:在企业总征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坚持“宽道路、减户均、保通畅、留余地”思路。即为解决搬迁安置新村群众分户意愿,户均占地仅136.78平方米(19.54米×7米,折合2分地),其中:建房占地66.78平方米(9.54米×7米),院落占地70平方米(10米×7米)。统一建设两层楼房,上下各两间,建筑面积133平方米(不含院落内另建的房屋面积)。与之相反的,新村道路宽度考虑充分,东西主干道宽25米(考虑高压线安全距离),次干道按不同情况规划为12米、9米、7米,保障搬迁新村道路通畅,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的余地。
3. 最大限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芦集220KV变电所到顾北矿110kv线路高压走廊东南—西北向贯穿搬迁新址,芦集搬迁新村规划时顺势将高压走廊定位为中轴线、以线定路,最大限度、合理地利用了土地。
(三)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主动担当发挥了主导作用。
芦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塌陷搬迁工作,积极履行政府职责,抓好搬迁安置工作。
1. 加强工作调度,按节点实现搬迁入住,为企业“先搬后采”奠定了基础,同时,芦集镇还结合土地复垦项目,及时拆除了原有老村庄,从根本上消除了老村庄安全隐患。
2. 积极争取政府补助资金,除企业按政策支付的费用外,主要通过申请复垦老村庄土地项目的结余费用、省政府“以奖代补”资金、芦凤路两侧统建商铺(110余户)收入补贴搬迁新村建设。
3. 制定搬迁激励措施,引导搬迁户及时搬迁入住。芦集镇在有限的财力中拿出自由资金,对在规定时间迁入搬迁新居的,每户奖励500元,以鼓励村民及时搬迁入住。
4. 做好新村建设宣传工作。新村建设全过程安排专人负责宣传政策,积极做好塌陷区群众的答疑工作,消除矛盾,为1年时间完成搬迁入住打好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芦集镇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安置模式的成效
芦集搬迁模式采取“分散集中、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联户建设与统建相结合”模式,建设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搬迁矛盾相对较少,实现了地方、群众、企业三有利。
(一)破解了大集中安置高标准城市化建设模式造成的资金不足问题,并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芦集新村自建包干成本650元/㎡,而且自拆自建能够利用老房屋建筑材料,商铺统建招标价格726元/㎡,售价约1000元/㎡,商铺所得利润全部用于搬迁新村建设,补贴五保户等家庭困难住户建设资金。企业支付的补偿资金均能满足新村建设需要。通过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分散集中安置模式,芦集集镇人气聚集,有力推动了芦集镇农村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镇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均大幅提高。
(二)搬迁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一是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塌陷区农民从农村集中搬迁到小城镇,统一建设为两间两层的楼房,独门独院,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过上了城镇化生活。二是方便生产生活,新村位置适宜、交通便利,紧邻芦凤公路、距潘谢公路0.2公里,距芦集镇政府约0.4公里,附近有芦集中学、小学、幼儿园,政府机关,以及沿街大量商铺,村民出行、购物快捷便利。三是群众幸福指数得到提升。搬迁安置新村统一规划,道路整洁,配备健身器材,设立垃圾转运站,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局面,村民还自发组织跳起广场舞,文化生活丰富,提高了生活质量。
(三)有效促进了和谐地矿关系。
较好较快完成塌陷村庄搬迁安置,不仅能解放村庄下压覆的煤炭资源,保障企业正常生产接替,实现“先搬后采”,且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不需长时间支付搬迁过渡期的危房租赁费用、雨雪天气应急费用,并避免因未及时搬迁带来的房屋开裂、临时安置、塌陷区安全等问题,维护了塌陷区和谐稳定。
三、芦集镇采煤塌陷村庄搬迁安置模式的启示
芦集新村搬迁模式科学统筹了搬迁成本、周期、质量的关系,找到了三者平衡点,对新常态下搬迁安置工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安置新村应坚持分散集中,政府统一规划设计,就近安置在不压煤地段,乡镇自建,纳入美好乡村建设,不仅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而且建设周期短、建设成本低、矛盾更小。
(二)新村建设和安置工作,政府是关键、乡镇是保证,应充分发挥乡镇一级的工作积极性,更能有效推动进度。芦集镇党委政府在搬迁安置过程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科学调度,效果很好。
(三)新村建设应充分征求企业、群众的意见,统筹考虑地方政府、企业、群众经济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建设标准。能分散集中选址安置的,不再跨乡镇大集中、城市化搬迁安置。
(四)集中式大规模城市化搬迁安置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已不适应新常态下搬迁工作,一是造成新村建设标准过高,远高于自建两层楼房成本,致使资金不足、搬迁新村滞后,难以按规定时间实现“先搬后采”;二是农民选房后,因存在一定差价,农民普遍不愿意补差价,房子建成后无法尽快分房入住;三是塌陷区稳定压力大,搬迁过渡期长,群众意见很大,易引发群体性上访、围堵矿门等不稳定问题,且煤炭企业超期支付危房费,成本更高,不利于和谐矿区建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