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3
/ 2

河北省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郭芳

中共沧州市委党校,河北省沧州市 , 061000

摘要:在总结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指出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存在农村垃圾污染严重、农药化肥使用过量、农村村庄风文明缺失等问题,总结了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基础设施投入大、工业难吸引社会资本、农村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现实困难,如市场化程度低、乡镇人才匮乏等。

关键词: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环境建设

引言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之一,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调研时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同年,国家出台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更是把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具体化。中办、国办联合也引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 2020 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也在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理论界对此特别关注,或从纯理论层面,或基于各地实践都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1. 生态宜居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分析,学者们对生态宜居建设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宏观层面的系统分析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分析。

1.1宏观层面的系统分析是指把乡村生态视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乡村生态体系的构成模块分析生态宜居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约法稳将乡村生态划分为农业生态、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生态,并在分析各个生态系统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对策。曹桢等人建议从宏观、纵观、微观层面来提升农村生态宜居环境,从宏观层面: 完善绿色发展的乡村生态宜居制度建设,从中观层面: 构建政府和企业在“生命环境共同体”共识下的风险管控与应急管理机制,从微观层面: 提升农村居民生态宜居共同参与意识与文明素养。

1.2微观层面的具体分析是针对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某一个突出环境问题,分析其成因及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对策。王迟、徐冰峰分析了乡村污水处理的现状,并结合乡村常用污水处理技术指出乡村污水处理的困境,给出乡村污水处理的建议。张吉岳指出乡村绿化树种选择应因乡村绿化场所而异,并阐述了绿化树种的分类及其应用原则。

  1. 生态宜居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目的及意义

研究目的:总体而言,学术界对于乡村生态宜居建设,提供了许多新见解和新方法。但现有的研究大多是基于生态宜居建设的一个具体问题,缺乏对影响生态宜居建设的总体问题的归纳研究。本文在阅读文献和收集数据的基础上,立足河北省实际,旨在从更加宏观的视角对如何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提出建议,总结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北省经验。

研究意义:从理论层面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概念,现有文献研究大多是基于各地实践的经验介绍,但关于河北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研究则为数不多,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可以为完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添砖加瓦。从现实层面看,河北省省在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有一些值得肯定的做法和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浙江等先进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基于河北省省乡村建设的现状,总结出影响乡村生态宜居建设的突出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以期能够对我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从而推动我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步伐。

三、河北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 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新农村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自然村落林立,规模小。由于村里没有规划,目前受到承包土地所有权的影响,村民不易调整土地储备,农村房屋主要由村民自己承包。无论土地建在哪里,都有一个看新房,看不到新村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我们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和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同时也给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还有一些村庄大多数村民拆旧建新房,缺乏规范,串门路很窄,交通物资极不方便。

  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及时

随着农村人民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村庄生产的生活垃圾越来越多,而且种类越来越多,如果村庄不能及时清理垃圾,不仅会占用各种土地资源,而且会严重污染村庄的生活环境。有相当数量的村庄与人畜生活在一起,每年都有大量的生活污水产生,但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任意排放生活污水。

  1. 室内室外基础设施仍待完善

大部分村民无主动整理房屋内外的意识, 参与整治的积极性不高农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地区是改善生存环境的主体是农民。虽然一些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渴望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但他们大多数仍然存在,没有积极翻修庭院和打扫房屋的意识。农村公众参与环境矫正和维护的意识和主动性较差。

四、推进河北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

1、强化生态理念。

创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是建设的出发点,推进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和谐共存美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和自觉行动。加强生态保护红线刚性约束,坚决把环境保护、安全放在生产和产业政策的门槛上,严格遵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网上生态环境准入名单,保持绿色壁垒。探讨了生态环境损害责任作为终身调查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以开放绿色 gdp 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生态廊道和村庄绿化示范村和经济林果基地是绿色工程,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5.6% ,实现了省级生态城镇和市级生态村的全覆盖,让生态绿化成为一个光明的发展背景。

2、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目前,有相当数量的村庄与人畜生活在一起,每年都有大量的生活污水产生,但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而是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专项行动,注重污水处理、农村垃圾和庭院绿化,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脏”生活环境“混乱”治理。设计了一种合理实用的农家厕所和畜禽养殖尿粪处理池,清洁卫生,使用方便。同时,要宣传和保护原有的乡村自然风貌和传统建筑风格,鼓励村民在自己的住宅周围种植花卉和果树,让每个村民家庭都有一个清新美丽的空中庭院,根据每个家庭的具体环境条件、家庭组成和维护能力等,做好庭院设计。种植一些橘树、枣树和葡萄等常绿树种,不仅可以绿化环境,而且可以吃果实,可以造林,经济。

3、加强在乡村开展环保宜居宣传,提高村民及基层干部环保生态意识

基层组织要召集群众开办开会等形式的群众宣传、“三星一角”和环保理念等相关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农村建设氛围,提高群众的环境矫正意识。解决村庄污染问题组织参观和研究示范村,供村民比较。找出差距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对农民家庭的庭院管理和家庭护理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覆盖面,逐步推进升级,大力实施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打造学生宜居美好村庄。统一规范行动,解决“乱”问题。

  1. 结语

立足地方资源,发挥地方人才优势,做好地方产业工作,建设广阔的农业和农村资源,把一大批农业区变成风景名胜区,把园林变成公园,把劳动变成运动,把空气变成人气,把青山变成金山,把农舍变成客房,把农产品变成礼品,促进农村发展,实现“五国”。也就是说,工业兴旺有市场价值,经济发展有良好的格局,生态宜居性和美观性,自然生态良好,风文明有气质,文化人有良好的素质风格,治理有效,机制有序,村容整洁,富足优质。这样,过去传统的农村地区将逐渐实现向美丽的乡村和美丽的经济的转变,现代农业将成为一个领先的产业,现代农民将成为美丽的家园,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李海波. 以生态宜居引领乡村实现绿色发展[N]. 张掖日报,2021-02-04(003).

[2]周艳艳.生态宜居乡村建设的路径探索[J].农村实用技术,2020(12):27-28.

[3].推进全域绿化 打造生态宜居县城[J].内蒙古林业,2020(12):36-39.

[4]郭倩倩.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J].群众,2020(23):64-65.



用于2020年河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科研协作项目

《河北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的结题



郭芳,女,1986年5月,汉族,本科,河北省沧州市,讲师,管理学专业。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