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8
/ 2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及对策研究

宋凌云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随着“网络社会”的影响, 社会竞争的加剧,就业、学习、家庭、生活等对高职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帮助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我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分析入手,重点是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



为了全面了解我院学生的心理现状,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构建和谐校园。最近对我院在校生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心理危机问卷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独立进行,打消了被调查者的心理顾虑,问题回答比较客观,对我们下一步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了第一手参考资料。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调查结果分析

1、我院学生的群体构成:来自农村和县城的占到75%,中小城市只有25%,独生子女占比50%。说明我院学生以县城及以下为主,且独生子女占比达到一半。

2、调查群体构成:大一、大三各占20%,大二占60%,男、女分别占40%、60%,构成比例比较合理,大二学生对学校、同学、老师已经比较了解,且是在校生的主要群体,女同学更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3、心理危机的发生率:43%的学生反映在大学生活中经历过至少一次心理危机。说明心理危机的发生概率较大,做好心理危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4、心理危机的解决途径:面临心理危机时,50%的学生表示向同学、朋友和家人求助,向辅导员求助的只占11%,29%的学生表示依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心理危机。相对于辅导员,学生更愿意向同学、朋友倾诉。

5、心理危机诱发的原因:占前三位的是自我管理约束能力不强、与别人相处的人际关系障碍、职业发展的困难;说明学生本人的个体因素是诱发心理危机的主因。

6、学生是否了解和信任我院的心理咨询机构:56%会首先想到医院的心理咨询机构,立刻想到我院心理咨询室和老师的只有36%,还有8%的学生无所适从。说明我院的心理咨询宣传不够,学生信任度不高。

二、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

  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素质

危机通常是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情形,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对危机的克服与应对,因此,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可视为危机干预的源头工作。如何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提高个体对危机的应对技能呢?

第一,正确看待压力、挫折和危机。首先,压力、挫折和危机都是客观存在的。其次,压力、挫折和危机又是辩证的。它既是威胁,也是挑战,有人将其称之为“生命之盐”是有一定道理的。从积极的意义上看,适度的压力、挫折是维系正常心理功能的条件,有助于人们适应环境,提高能力,有助于认识自身的长处与短处。而危机能激发潜能的发挥乃至发挥之极至。危机的克服能使人在增长人生经历的同时提高自信心,使人生变得丰富而充实。

第二,争取社会支持。大学生应该努力争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当面临自身难于应付的困难、挫折时,应主动寻求、善于利用并乐于接受他人所提供的社会支持。

第三,积极引导学生的文明习惯和生活方式。学工人员,特别是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因为这些社团源于学生,具有很好的亲和力和凝集力,学生愿意与他们相处和倾诉,我们要积极引导、合理指导,为弘扬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构建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创造条件。

(二)加强对学工队伍心理危机干预的培训

兼职辅导员、专职辅导员和公寓管理人员由于在日常工作中能经常接触到学生,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是高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重要支持力量。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应建立与学生工作队伍的日常沟通机制,同时安排不同层次和不同内容的心理危机干预培训,使学生工作队伍熟悉和了解心理危机的特点和表现,懂得心理危机干预的一些常识和步骤,能发现异常状况及时上报,及早干预,在紧急状况下还能进行一些适当的处理,有效扼制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干预队伍的体系建设

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从事这项工作的队伍而言,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力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但教师、管理者、同学、家长、社会工作者也都是危机干预队伍中的重要成员。从危机干预的体系来讲,仅仅依靠某个部门或中心(如心理咨询中心)常常难以做到有效干预,它需要学校不同部门、机构的相互配合,这些部门和机构包括学生处、校医务室、保卫处、院系、辅导员、团委学生会等。由于所有的大学生均会遇到发展性心理危机和存在性心理危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本身就意味着是一种要求全面覆盖广大学生,重危机预防机制建立而非以治疗为主的心理救助方式。其目标是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高层次人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方法上,要充分采用讲座、情景剧、团队训练、个案访谈等形式多样、富有生活气息、各有特色的方式;在途径上,广辟渠道,如通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通过诸如学生社团等非正式群体等。其宗旨是提高覆盖面,普及知识,促进大学生的和谐发展、健康成才。然而,对于发生心理危机情节较重,很难通过普遍的教育和咨询解决困惑的同学,我们就应交付有关专家提供治疗服务。同时,咨询师的专业化水平和程度亦是评价一所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应对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可靠武器。

(四)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实务研究---心理危机的表现及干预方法

发生心理危机的学生,一般事先都有各种异常的表现,但我们的辅导员、同学、任课教师等可能没有及时的敏锐察觉到,等有后果时才回忆感觉到过去某些时候、某些做法异常,可是悔之晚矣。所以,我们要了解心理危机的一般表现。

1. 情绪反应:当事人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空虚感,且伴随恐惧、愤怒、烦恼、羞愧等;2. 认知反应:身心沉浸于悲痛中,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知觉;3. 行为反应:不能专心学习工作,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令人生厌或黏着性;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4. 躯体反应:有头晕、失眠、食欲不振、身体不适等。

针对以上危机表现,要采取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

1. 给当事人精神层面的支持:赞同当事人的决定,表明你对他(她)充满信心,让当事人坚信自己有处理危机的能力;2. 让当事人适当的宣泄:给当事人提供宣泄的机会,有助于疏导那些可能会造成自我毁灭的情感,如愤怒、恐惧、憎恨等;3. 有选择的倾听:在与当事人交谈时,你的回答要有选择性,这就决定了要有选择性的听取他们的交谈,如可以忽略某些不重要的闲聊,但对情感交谈要有所反应;4. 劝告、建议或限制:一般情况应避免直接的劝告或建议,因为许多心理危机者陷入困境情绪时,思维混乱难以自控,要根据实际情况委婉的提出劝告和建议,有时要采取适当的限制措施,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等多方共同参与,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危机的发生的诱因和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改变。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更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的探索和辛勤耕耘。把学生培养成不但“能财会贸”,而且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①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②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教育部令第24号,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