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何燕萍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摘要:乡土文化是近些年来小学教育的最新理念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被忽视的教育问题。乡土文化不仅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关键部分,也是学生语文思维构建的基础。本文剖析当下小学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利用乡土资源优化迭代语文教学培养模式的路径。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语文

引言

乡土文化对于处在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身处于小学学龄阶段的学生而言,与乡土文化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虽然小学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小学生的乡土文化和家乡认同感感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限于当下小学学生所必须经历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及紧张的学科学时,小学语文课程不论从课程内容设计,还是从课程传授模式上来看,并没有满足语文教学对学生乡土文化和使命感培养的主客观需求。

一、小学乡土文化方式中存在的弊端

1、乡土文化培养理念总体滞后

不同小学的乡土文化培养模式以及培养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过总体而言,我国的小学年龄段乡土文化培养模式较为落后,这种落后体现在人才的培养理念上。乡土文化的培养是一门专业性以及实践性非常强的学问,但是在我国的乡土文化培养体系当中,比较偏重于理论研究,以及理论的探讨,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实践当中,对于乡土文化实践的操作范围以及操作频次都极为有限。教学模式当中,乡土文化教学主要以语文教师作为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单向输出以及灌输式教育,这样的教育也许在对于提升学生,快速认识和学习乡土文化的速度,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单向灌输的问题在于,即使学生接受了这些知识,却很难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这就导致了教学与实践相脱节。而造成这一问题弊端的根本原因在于,小学学龄段落后的乡土文化培养教育观念。

2、课堂授课缺少交互性

小学生所处的学龄阶段具有课时紧张、课业繁重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课程关于乡土文化的内容时,普遍注重课程内容得单向输入,而过分忽略了课程教学时的交互性。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乡土文化相关课程的内容时,仅仅点出了课程的相关知识点,以及相关对相关考点和题目进行解析。然而,小学生乡土文化的培养是个互动性极强的过程,并非通过单方面的输入教学就能植根于学生心中。

3、小学学龄段乡土文化培养方式过于单一

小学学龄段的乡土文化培养的方式过于单一,是地方特色下乡土文化培养教育的另一个弊端。这个弊端的体现在于,将乡土文化的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的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研究和单方面接受上。学校和各个乡土文化培养课程,并没有将专业的学科知识以及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过程当中,以及学生的乡土文化实践上。但是,乡土文化作为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以及日常交流实践当中的话,那么他们所学的知识就仅仅停留在纸面。如果学生们所学的知识不能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实践当中,这不仅大大扼杀了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学生乡土文化的习惯的培养,也是个重大的阻碍。我国乡土文化培养模式的落后,这一问题是限制其革新迭代的关键。

二、利用乡土资源革新语文教学模式的有效路径

1、彻底改变以研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迭代传统的乡土文化培养教育模式,改变以往以研究为中心的乡土文化教学人才培养理念是一条必由之路。新时代下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培养理念,应当以实践为乡土文化培养的核心。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现实状况,接近人与人之间生活当中的交流现实状况为基础,制定教育内容以及教育形式和教学计划的总体方案。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二泉映月》这一单元为例,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将二泉映月所在地区的乡土特色融入其中。例如,教师可以向同学提问:“同学们知道二泉映月出自哪个地方吗?这篇文章与当地的人文环境有什么联系?”当同学们回答之后,处在江浙地区的一名教师,在讲授这一单元的课程时,可以向学生详细讲述二泉映月所在地的历史,以及小学与该地区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起学生与乡土之间的联系。

2、建立师生互动共同体是培养小学生乡土文化的必由之路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之上建立师生互动共同体,可以有效解决小学语文教学缺少交互性的问题。所谓师生互动共同体,即改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室单向输出的教学模式,将小组教学、研发式学习融入到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当中。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为例,《秦兵马俑》这一单元内容为例。陕西地区的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组,一组扮演秦兵马俑的学生,另一组扮演参观兵马俑的游客。让学生指出秦兵马俑给自己带来的震撼,以及秦兵马俑的历史由来和所处的地域特色。并让学生对这些行为进行评论,阐述这些行为给自身带来的启发。经过这些训练的学生,不仅对于陕西地区的风土人情认识更加深刻,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3、构建原生家庭与校园的纽带存进乡土文化的培养

原生家庭对小学生的乡土文化培养有着难以估量的不可替代性,为加强原生家庭在学生乡土文化培养的作用,原生家庭与学校应当以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为契机,构建原生家庭与校园之前的交互平台。以小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大荒的秋天》为例,在讲授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家长带学生游览北方的秋天,并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制作游览视频或游览心得,建立对北方秋天的形象认知。通过课程互动及实践活动加强原生家庭在小学生乡土文化培养过程中的参与感,不仅在校园之内更要在家庭当中形成有利于学生乡土文化的良性环境。真正实现原生家庭与校园的纽带关系,让小学生无时无刻不在良性氛围中提升自身的乡土文化。

结束语

乡土文化对于处在小学阶段学生而言,对于语文思维和理解能力的养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与乡土文化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需要对乡土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优化当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本文剖析当下小学乡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利用乡土资源优化迭代语文教学培养模式的路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以《大禹治水》教学为例[J].邵美芳.教师教育论坛.2020(12)

[2]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途径[J].陈晓娟.科技资讯.2020(34)

[3]简析小学语文古诗文情景教学方法[J].王兴文.福建茶叶.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