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例说——以《加减混合》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29
/ 2

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例说——以《加减混合》为例

黄建炜

浙江省 杭州市萧山区市心小学 31121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模式也将进行改革和调整,如何创新课堂体系、打造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已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采取高效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良好的完成学习目标,借助于情境教学、互动教学、任务教学及信息化技术等高效的教学手段,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从当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课堂的教学现状出发,意“加减混合”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创新策略,致力于在新课程改革下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

引言

在传统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理念守旧,不仅使得数学课堂枯燥无味,极大的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自主思维、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数学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刻意识到低年级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借助于新课程改革需求,及时转变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信息教学技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极大的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的限制因素

当下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仍是采用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当中,许多教师并未深刻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内涵,课程模式更加倾向于模式化和程序化,更加注重公式的灌注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应用,且数学公式、定理较多,学生难以理解,不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导致其学习兴致低迷,整体教学效率不佳。其次,数学数学老师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倾入到习题讲解当中,一味的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严重忽略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和逻辑能力较弱。最后,当下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枯燥,在“加减混合”教学中,教师更注重“题海战术”,即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这一教学模式不仅难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还极有可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心理。

二、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的策略——以《加减混合》为例 

  1. 注重教师的正确引导。通过分析数学教学课堂发现,学生对课上的知识理解是存在均衡性的,要是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是很难发现课堂中的重点知识的,更不会有意识的针对某一方面做特定的强化,这点对于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而言显然是不利。比如在“加减混合”的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采用何种方法和公式解决计算题,引领学生探讨不同形式下的“加减混合”运算特征,并且思考如何才能高效的应用数学方法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共同思考和讨论中得出问题的结果,这一过程是教师引领和学生探究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参与性和自主性,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探究出正确答案。

  2. 开展趣味性课堂活动。打造出有效数学课堂的关键在于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任何教学从来都是具有双向性的,如果仍是停留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中,教师就成为了课堂教学中唯一的演讲者,学生也只为觉得枯燥无味,课堂毫无吸引力,甚至还会感到厌烦,在初中生普遍自制力较差的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课堂中添加一些趣味性的课堂活动,通过教学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主动和教师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极大的提升师生间的互动性。比如在“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两个类似的题目,一组为“15+6-7”,一组为“13-6+5”,然后让两组学生用抽签的方法,让被选中的学生轮流回答,最后用学生解答的正确率来决定哪一组学生获胜,如果两组学生出现打平的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解题速度来评判获胜方,用一定的精神或者物质奖励来作为胜利方的奖品,以此鼓励学生积极的投入到解题当中去,并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全面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性。

  3. 利用多媒体创建出活跃的课堂氛围[。针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普遍低迷的情况,笔者将多媒体这一充满现代感的教学方式引入数学课堂,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的课程积极性,通过在课堂上播放数学教学视频或者幻灯片课件的方式,巧妙的将学生全身心的带入到课堂中来,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信息化教学技术,轻易的创建出一个交流环境,极大的拉近了学生和教师间的距离,学生存在疑问能立即向教师询问,教师也能当场作出回答,两者通过多媒体这一介质相互沟通,数学课程的有效性大大提升。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当下较为喜欢的动画片作为背景,在教学中添加一些“熊出没”或者“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作为背景,例如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图片,一共有几只羊几只狼呀?”学生这时注意力被吸引,纷纷开始“数”,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如果灰太狼吃掉了五只羊,那么还剩下几只呢?”这个时候学生就会开始着手计算,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更好的投入到课程学习中。

  4. 选择实践探索性较强的例题。除去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外,例题的选择同样关键。数学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解题的过程,需要大量应用到大量的逻辑思维,思维方式才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实践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其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来,所以,教学老师要充分了解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根据他们思维进行“加减混合”案例教学。例如,教师提出问题:"将5、7、12这三个数进行随机加减组合,我们最终能获得多少组数?",教师随之鼓励学生自行探索答案,学生们就会立马动手实践,自觉地在草稿纸上对这三个数进行加减排序,并进行快速运算,肯定会有一部分学生遗漏一部分算式,然后老师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提示,学生们在得到老师的提示之后,肯定会自行的检查一遍,最后在老师的侧敲旁击之下,学生就会不知不觉探究出正确答案,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问题探析,让学生自行思考和动手操作,极大的提升“加减混合”教学实效性。

  5. 运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是课堂中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语调和语气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鼓励,再高效的教学如果语气平淡,丝毫没有抑扬顿挫之感,也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难以有效吸引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语调的节奏、高低快慢、轻重缓急,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适当的语气,形成一种独特的人声魅力,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需要注意语言的幽默风趣,幽默的语言能营造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给予学生一种愉快的学习体验。

  6. 传递正确的计算方法,提升计算准确度。为提升“加减混合”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传递学生正确的计算规则,帮助学生提升运算的准确度,并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例如学生在完成“加减混合运算”之后,教师就可以当堂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现场练习,增强学生对计算公式的实用性。例如17+16-5,为了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在练习之前规定和强调一部分计算规则,例如,在遇到较为复杂的算式前,需要先打草稿,并初步形成解题体系,让解题过程更加规范和精准。在得出答案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验算,通过验算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有效提升“加减混合”教学的实效性。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当下初中数学课堂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理念、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之下,教师必须要注重教学设计,结合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构建出一个互动探究的场景,打造出活跃的数学课堂,极大的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曾碧雪.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教学分析——以《加减混合》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0(17):108.

  2. 谢霞妹.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例说——以《加减混合》为例[J].数学大世界(上旬),2020(06):54.

  3. 韩京莎.浅析小学数学低年级有效教学——以《加减混合》为例[J].读写算,2020(1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