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警察学院培训学院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阶段,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进入后疫情时代,民警培训将面临新挑战和新要求,如何做好后疫情时代的民警培训,文章从分析疫情对民警培训的影响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从升级基础设备设施、民警培训需求调研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个层面探讨民警培训的有效路径,从而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升公安民警能力素质。
【关键词】 疫情;民警;培训
2019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从武汉蔓延至全国,成为一场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坚决履行“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使命任务,坚守疫情防控前沿阵地。在“特殊时期”,如何创新公安机关培训形式,有效推动民警政治素养、安全防护水平、涉疫执法规范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这成为民警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2020年2月初至6月初,广西警察学院培训学院(承担广西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入警训练、晋升训练、专业训练和发展训练,以下称学院),结合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制定具体有效的防控措施,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并组织带班管理人员进行防控应急演练,以确保安全开展民警培训工作。5月底,顺利通过广西公安厅检查组的实地考察评估。6月中旬,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民警培训恢复了正常的秩序。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警培训的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民警培训也因此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疫情给民警培训的组织管理带来新挑战
新冠肺炎病毒本身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且有一定的潜伏期,这一特点带来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难题。鉴于当前国内外尤其是国外疫情防控形势,病毒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且仍有变异的可能,人们将与病毒共存一段时间,防控形势仍不可松懈。培训班有一定的规模,参训学员基本在60人以上,以广西区内各市县民警为主。此外,还承接公安机关全国性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31个省份,集中脱产培训模式存在一定的疫情防控风险。
(二)疫情促进民警培训教学形式的改变
疫情前,民警培训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适时安排警务活动考察,开展忠诚、廉政方面的现场教学。受疫情影响,教学形式进行了适当调整,一方面缩减了集中培训时间,如警衔晋升培训班,由15天集中脱产培训改为8天线下集中脱产培训;另一方面,培训形式做了调整:由原来的单纯线下集中培训调整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的模式,即政治理论课程线上进行,总时长为7天,但参训学员可通过网络平台,自主点播相关的政治理论课程。碎片化的学习形式,增强了参训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和针对性。为了学员健康安全考虑,2020年以来,外出考察、现场教学活动暂不安排。
(三)疫情对民警培训内容提出新课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批民警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公安机关自身的职业特点和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公安机关的本职工作与防控疫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1],全力做好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秩序安全保障工作。公安民警在医院、发热门诊、社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执勤执法,在口岸、高速公路等交通防控重点区域开展防控勤务、对重点人群和车辆开展排查、处置疫情带来的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引导涉疫网络舆情正确方向。公安民警担当疫情联防联控的联络员、关键卡点的守护者、各类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疫情防控工作的宣传员等角色。目前,国内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从总体上看,全国公安机关对这场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和应对是专业而有效的,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基层公安机关缺乏应对公共事件的针对性训练或者实战经验,部分民警对国家紧急状态下的法律法规掌握不充分,没有经过安全防护装备的专业训练、在应对涉疫突发事件、调解涉疫矛盾纠纷时,群众沟通能力和谈判技巧不足。另外,疫情期间,民警的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2019冠状病毒病不仅侵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也带来日趋沉重的心理痛苦”。[2]疫情初期对病毒的不可知、坚守岗位无法顾及家庭人员、防护保障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焦虑、恐惧、暴躁等问题。
二、当前民警培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广西警察学院民警培训工作始终坚持“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十六字总要求以及打造“有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公安铁军标准,并将其作为培训根本遵循,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民警培训本质问题开展工作,取得一定的实效。但后疫情时代,民警培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校每年都投入一定资金用于改善培训条件,但部分培训专用教室已使用多年,设备设施比较陈旧,无法保障视频联网教学、在线直播等线上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培训班考勤、请销假等日常管理事项由带班管理干部负责,教学评估、管理评估采取纸质加人工的形式,尚未引入智能化管理。
(二)民警培训内容滞后于实战的需要
反思疫情防控“大考”中暴露出公安工作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如何提高公安机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水平的能力和如何加强公安机关治理体系建设将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此外,饮食与保健、民警心理健康与压力调试等关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课程只能根据培训班时长适时安排。
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仍是民警培训课堂的主导,且大部分授课教师侧重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能力的提升,却忽视了课件制作、多媒体运用等现代信息化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来自基层的教官,他们有着丰富的基层实战经验,但教学方法、教学设计过于单一,课堂比较枯燥乏味,影响教学效果。此外,民警培训网络学习平台专业课程开发处于起步阶段,以警务技战术课程为主,且采用录播形式,没有进行监督考核,学员学习效果无法评估。
三、后疫情时代下有效民警培训的路径创新
首先,加大对民警培训基础设备设施的改造。重点进行培训专用教室、研讨室的升级,依托公安网打造“智慧教室”,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成果运用于培训当中,实践“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与其他兄弟院校、人民警察训练学校建立更多的联系,实现民警培训优质资源共享。其次,研发学员智能管理系统。在确保学员身份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将学员到校报道、分班、食宿、考勤、请销假、考试考核等一系列日常管理纳入智能化管理。特别是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确保精准掌握学员培训期间的信息。再次,构建民警培训训练平台。从公安机关内部整合资源,组建课程制作等团队,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在线学习形式,形成政治理论、分警种专业知识、警务技战术知识、心理健康等模块构成的“学习超市”,将培训从集中培训延伸至课堂之外。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发课程评价体系和项目评价体系。开展培训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满意度测评,推动培训质量提升。
(二)加强民警培训需求调研,实施精准培训
一方面,由上级公安机关统筹,从厅相关业务总队、各市县公安局、各人民警察训练学校以及本校内部抽调专家组建调研团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调研,把握课题研发方向,紧跟公安工作以及难点热点问题进行课题研发。按照公安部“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围绕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聚焦民警疫情防控技能短板,开展针对性培训,提升学员安全防护能力以及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把“以人为本”培训理念灌输到整个培训当中。坚持以提高政治素养为引领,确保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将疫情对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等内容纳入民警培训内容,提高参训学员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以及疫情中可歌可泣的故事融入课堂,引导参训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同时增强民警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此外,将八段锦、太极拳等列为培训内容,安排早操、夜训,适时组织气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同时,建立科学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开设心理调适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拓展训练、警察临战心理行为训练等实操,增加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措施,注重民警学员身心健康。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方法改革创新
一是按照按需施教、按需择师的原则,构建专与兼、内与外相结合的五个层次的立体师资体系。聘请公安部部级专家介绍公安前沿知识;聘请广西区政法委和公安厅领导讲授公安中心工作和维稳问题;聘请广西区党校、高检、高院等外系统专家讲授国情区情、政治理论和执法重点、难点;聘请公安厅业务部门和市、县公安机关专家讲授实战和队伍建设问题;安排学校教师讲解理论与实战结合问题。二是分类有侧重的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师通过选派外出学习、挂职锻炼、交流等制度,加大培养力度,重点围绕公安机关的主要职能和公安工作难点、热点问题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提升实战工作能力。从基层挖掘、培养业务部门专家,侧重教学理念的培养以及教学法的学习,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三是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民警培训中的运用,找到两种教学模式的最佳契合点。同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讨式教学方法,特别是将“行动学习”的成果转化运用到民警培训教学当中。四是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能力的提升。能熟悉各种常规教学媒体和设备的操作,熟练掌握在课程内容信息的整理、课件资源库的建立,熟练掌握制作课件的技巧,最终实现授课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对教学资源进行设计、利用的能力。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的种种改革与挑战,促使教师及培训管理者对现有的民警培训进行总结与反思,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如何进行民警培训创新与改革,多措并举保障民警工作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郭发忠, 戴安良. 公安机关抗击疫情的几点思考[J]. 人民公安, 2020 (8): 26-27.
[2] 应防范新冠疫情导致的全球心理健康危机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447184_1(注:《全球心理健康危机报告》由程浩和王婧璇根据古特雷斯的政策简报整理,发布于联合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