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初探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融合途径

王连

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青龙示范小学 033300

摘要:郭沫若曾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文学来自生活与实践,又包含着最普适的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理念。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初步时期,良好的引导对学生十分重要。因此,按照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法制观念。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小学语文同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融合,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在探讨二者融合可行性的基础上,重点阐述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道德与法治;融合途径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当前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小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良莠不齐,这对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当前我国犯罪群体正逐渐低龄化,小学生法制观念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差,非常需要相关人员引导。教书育人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语文学科与道德与法制学科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

  1. 二者融合的可行性

1.1由学科特点决定

语文是社会人文学科中的一种,道德与法治也属于人文学科,区别是前者通过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道德水平,后者更加理性直白地指导人成长。两者内在的人文性是相通的,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和道德与法制存在融合的可能性。

1.2由小学阶段特点决定

如上文所说,小学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期,教师有义务对此加以引导,增强学生德育与法制观念,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因此,除了本学科的内在德育外,还应该联系其他课程,扩大资源。

2.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制学科融合的策略

2.1充分挖掘教材内容

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因此,探讨小学语文课本文字背后的道德理念,往往也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也会对书中的故事和道理有更多的体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

例如:小学课本学习了《锄禾》,教师可以找到这首诗的动画版,让学生体会农民种田的不易。再播放全球饥饿地区儿童的视频,让大家明白粮食的重要性。然后再结合《悯农》,引导学生思考“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背后的沉重。最后再讲解在那个时代里,农民种出粮食依旧会被剥削干净,借此引导学生珍惜自己吃的每一粒米,这样便与道德与法制教育学科中珍惜粮食结合了起来。挖掘教材的内容,不仅更容易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也能让学生对背后的内容产生自己的思考,这样再次复习课本内容时,会产生与第一次学习不一样的感觉。

2.2 将道德教育渗透到课外活动中

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外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德育和法治教育,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合理安排课外语文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例如: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教师可以组织观看相关的电影,但是要注意电影选取适度,能达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又不会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在电影结束后,为同学们简要讲述这段历史,然后要求同学们完成观后感的作业;还可以查找最新的官方防诈骗、拐卖知识,定期给学生观看;也可以定期邀请专业法律人员来校开设法律讲座,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常识。

在生活中,教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德育问题。例如看到学生乱写乱画要加以阻止,看到学生有困难倡导大家一起帮助等。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做好榜样。

2.3在作业中融入德育教育色彩

当前,在网络的多元化发展下,学生可以接收到各式各样的信息。如果学生无法分辨对错,就可能沉溺在错误的思想言论中,然后被软件算法推荐更多类似内容,久而久之,便认为错的是对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可以先一步采取措施,充分利用起作业的形式来。

例如:要求学生每日读一则讯息,可以是新闻,可以是文章,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一章节,不限题材,上课时随机抽取一名学生,5分钟内分享给大家。学生可能无法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但是却可以分辨出哪些适合在课堂分享,哪些不适合。5分钟同学的分享,不仅可以让课堂注意力更集中,还能扩大学生知识面,让学生对某个类型的新闻或某个知识领域更感兴趣。这样的主动信息筛选,能在引导学生阅读上起到很大作用。

此外,学生写日记可以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日记往往能反映很多东西。如果学生对日记的态度更多变成了树洞式的悄悄话,更利于学生心理的引导。例如,学生提到自己趁父母午睡偷了父母的钱。我们的评语可以告诉他其实这属于偷盗,是违法的;学生提到和朋友打了架,评语可以告诉他其实这是违法行为,严重了会有刑事责任。我们平时可以将学生日记中的不合理行为记录下来,在法律讲座举办后进行统一说明。

3.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的意义

小学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首先,二者融合有利于学生视野拓展,小学生主要的信息来源就是课本,如果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就可以衍生出更大的学习范围,学生会更想探究自己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其次,二者融合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若教师进行德育相关教育,只是生硬地讲解,那很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但是两者结合,大大提高了双方的教学效果;最后,利于提高学生法制观念。配合语文课程实践,学生更容易了解法律知识,提高法制意识。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制学科融合是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的。当下社会更多浮躁之气,文化作品良莠不齐,信息传递又渗透着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是非观念的小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十分重要。如何能将德育教育从课堂延伸到学生生活中,也许语文学科和道德与法制学科融合,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二者融合不仅能开阔学生视野,还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法制观念。对于实践教学与新类型的作业,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索更多的知识。

参考文献:

[1]王丽珍.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渗透的意义及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56.

[2]韩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与法治教育探究[J].求知导刊,2019(45):45-46.

[3]王亮.道德与法治综合课程开发的原则与切入点[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