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德育精细化管理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30
/ 2

初中德育精细化管理探究

栾鹏

顺德区勒流育贤实验学校 广东省佛山市 528322

摘要:初中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教师进行精细化管理。只有进行精细化管理,才能掌握学生思想,进而进行针对性教育。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有效了解学生思想,区分工作类型。进行针对性教育的同时,要开展多元化教育工作,实现有效性教育,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只有细致的教育才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才能进一步培育学生观念,进一步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德育 精细化管理 探究

引言

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受学生自身、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情况并不理想。由于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德育逐渐成为首要的教学内容,所以这种情况对整体教育目标的实现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根据德育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这样一来,更加有利于德育流程的不断优化,从而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一、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立德树人是各科教学的方向,而德育已在新时期下跻身于课堂的“制高点”,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的问题。具体而言,一是德育体系所应具有的科学性不足,多是在问题出现后才进行关爱、情感疏导等方面的教育,故有着碎片化。因行为的养成较知识的传递而言更为复杂且困难,教师传统的授课模式对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有着不同程度的阻碍,使之自主性不易释放。二是部分教师在进行德育内容的传递时,多是直接将对与错的分辨结果直接告知学生,同时进行说服、奖惩和规劝,在短时间内小有成效,却略显肤浅,使学生无法触及深层位置的道德情感与信念,故不能有效规范其行为,换言之,可谓“行”与“知”的结合不足,有所脱节。

二、初中德育精细化管理策略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个体能动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道德教育的严肃性和有效性难以量化,违背了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新的教学标准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重视自身的领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因此,在现实德育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大脑习惯。对于教学案例学生应该思考案例中的是非行为,而不是定性行为。通过对案例行为的思考,使学生对现实事件的感知和体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使德育真正发挥作用。同时,在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讨论,让课堂充满学生的声音,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倾听学生的声音,激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在讨论中发生碰撞,是形成主体性思维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基础。

  1. 调整德育教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特别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德育工作创新的前提就是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方法。教师应该积极调整现有的工作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具吸引力和指导意义的德育教育活动方案。初中生的担当是十分明显的,他们的求知欲较强,乐于尝试,更有自信心做好本职学生工作,他们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初中生思想较为活跃,注重主观的感受,对生活质量有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初中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差,抗压能力差,在遇到大的挫折时,不能及时向周围的人求助。可见,初中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并认清现实中的诱惑,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开展时,应该为学生提高学习、思想、情感、就业等多方面的帮助,而不是一味地宣传各种主题的教育活动。目前,多数学生存在自我认识、定位不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学习规划,学习压力大。初中生在面对诱惑、陷阱时,没有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建立一对多、一对一的思想交流制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并规划学习生活,维护班集体荣誉。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干部发挥先锋作用,提高自身的阅历,开阔视野。

  1. 巧用生活情境,传承传统美德

为使初中生在课堂中不会感到约束,可依托多种不同的情境使之看到教师授课风格的转变,在自由且不失约束的环境下轻松和准确地接收到德育内容,受到相应的感染而使情感得以快速升华。在新形势下,学习不再以考试为目标,而是让所学的书本内容及技巧等可伴随学生一生,继而将中华的美德做到最大的传承,这才是授课的大方向。为此,教师带着前瞻性思维,巧用富含生活元素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中看到社会现象,在换位思考下进行多角度的考虑,形成极高的人文品质,这正是核心素养的一部分。例如,在解读德育内容中的情绪管理时,教师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展现一名学生在一周内所遇的伤心事,鼓励学生来“支招”去将那些烦躁等不良的情绪做到有效地缓解。学生会饱含热情地融入情境并参与课堂活动,下意识地通过角色的换位去考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此时,教师可提出有探究意味的问题:“试想一下,若是在你们身上发生这些事情,又该如何去处理?”,学生继而站在对方的位置去解决,亦或者站在对立角度去尝试解决,让其“知”与“行”做到有效结合。

  1. 重视环境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通常来讲,德育环境的影响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有大量的相处时间,所以教师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为了使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出更加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为此,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并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第二,人文环境。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一种无形的环境形态。为了优化班级的人文环境,笔者尝试组织学生进行了不同主题的德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第三,物理环境。课堂中的环境布置同样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德育主题定期更新黑板报的内容,以此来对学生的德育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通过以上三方面对德育环境的优化,可以有效提升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育是现阶段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德育活动的重要意义,并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不断对德育方式进行调整与改进,以此来保障德育活动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秋花.精细化管理提高初中德育实效[J].教育,2020(13):32.

[2]刘世莲.初中德育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2):136.

[3]李华.实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工作有效性[J].内蒙古教育,2019(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