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要想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数学素养得以提高,首先得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近年来,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注重层次性和多样性,因此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学生数学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数学阅读 屏蔽 挖掘 转换 对比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本)》中,对数学“阅读”也提出了要求。由此可见,数学阅读是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那么该如何处理题目信息,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呢?
灵活屏蔽,汲取有用信息
近年来流行的PIAS测试,关注学生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发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所以,现在的数学题目当中有一些内容是背景信息,是无用信息。但学生看到这类题目,总是望而却步,觉得题目文字太多。学生如果不懂得摒弃多余信息,题目都没办法坚持看完,更别提理解题目意思了。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灵活取舍信息,挑选出有用信息再进行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以六年级上册圆的相关知识,这样一道题目为例:
同安苏颂公园位于同安区文体中心旁,占地220亩,同安区政府先后投资5000万建设苏颂公园。
在苏颂公园中,工人叔叔用了25.12米的篱笆靠墙建设一个半圆形花坛,每平方米需要5kg黑土,这个半圆形花坛共需要多少千克黑土?
像这样一道题目,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从问题出发,求这个半圆形花坛共需要多少千克黑土?并且知道每平方米需要5kg黑土,那么,我们就得先求面积,求面积就得先知道半径,从条件和图形中我们能发现“25.12米的篱笆靠墙建设一个半圆形花坛”这句话是指圆周长的一半是25.12米,从这个条件当中我们就能求出圆的半径。,经过有效筛选,提取有用信息,屏蔽多余信息之后,这道题目就变成:
叔 叔用了25.12米的篱笆靠墙建设一个半圆形花坛,每平方米需要5kg黑土,这个半圆形花坛共需要多少千克黑土?
文字减少,信息较少,学生畏难心理减小了,学生做题就更有方向感了。
有效挖掘,获取隐藏信息
数学题目当中,很多内容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做题时,没能进行有效的挖掘,就可能因为缺少关键信息,无法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题目信息,找出隐藏在信息中的关键数学信息。找出其中变与不变的关系。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四年级下册的鸡兔同笼这类题目,比如:
鸡兔同笼,共30个头,88只脚,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学生刹那间一看,毫无头绪,只有这两个信息,怎么你能知道笼中鸡兔的数量呢?其实是以为孩子忽略了其中隐藏的信息,一只兔子有四只脚,一只鸡有两只脚。这是生活常识,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想到的,但仅仅知道这些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是得不出鸡兔的只数。接着孩子就想到可以一个一个试。这是教师要引导孩子,你尝试的过程发现了什么?孩子经过分析就会发现,兔子和鸡之间的有一个不变的条件就是兔子总比鸡多了两只脚,发现这个关键信息,再来解决这个题目就简单了许多。
巧妙转换,化为通俗信息
数学题目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可能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可能有数学算式,有可能是图表,或者生活当中某些信息的截图等等。有些题目浅显易懂,不经过太多的思考,有的题目学生反复阅读也难以理解。那怎么把这些难以理解的题目简单化呢,有时候只需要改变一下它的呈现方式。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把自己不擅长,不理解的题目转化成自己容易理解的呈现方式,使题目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比如六年级下册整理与复习当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六年级有三个班,每班有2个班长,开班长会时,每次每班只要一个班长参加。第一次到会的有A、B、C;第二次有B、D、E,第三次有A、E、F,请问:哪两个班长是同班的?
教授这道题目的时候,学生看完题目,都说这个题目好复杂,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了几遍题目,也是只有个别同学能明白,大部分同学还是不能理解这道题目。后来,经过引导,学生学会用列表法把题目的意思整理出来,用数字“1”表示到会,用数字“0”表示没到会。列表如下:
| A | B | C | D | E | F |
第一次 | 1 | 1 | 1 | 0 | 0 | 0 |
第二次 | 0 | 1 | 0 | 1 | 1 | 0 |
第三次 | 1 | 0 | 0 | 0 | 1 | 1 |
将文字材料转换成不同的呈现方式之后,分析过程变得通俗易懂了。
强化对比,辨识混淆信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中斯基曾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维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要经常引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小结并做对比练习,找联系、明差异,深入理解题目内涵,丰富知识结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辨识信息的效率。
比如在对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时,我们备课组设计了这样的对比练习:
一条3米长绳子,切成4段,每段是全长的( )。
一条3米长绳子,切成4段,每段长( )米。
像这样看起来相似的题目学生经常混淆。通过设计对比练习,学生能建构出两道题目的知识体系,把握题目本质。相信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再遇到题目,能回顾比较,正确区分,辨别出正确的做法。
在平时的练习中,也经常做相应的变式训练,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深入理解这类题目。
总之,数学阅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如果不懂数学阅读技巧,不能获取有用信息,就无法解决问题,因此,单纯传授课本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数学材料中的信息,不断提高阅读水平,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和素养都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J]. 龚春兰.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10)
[2]关注数学阅读 提升数学素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调查与思考[J]. 张丽萍. 小学教学设计. 2019(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