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东莞市寮步镇凫山小学,广东 东莞 52340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德育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主题课的形式来完成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主题课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和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机会。如今,对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要求也很高。因此,本文分析并讨论了德育的重要性,初等德育的原则以及在专题会议上利用小学生自主性实施自主德育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主题班会;小学生;自主德育;有效策略
引言: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道德素质,除家庭教育外,还应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德育在引导学生的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教师需要创造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兴趣,积极参加德育活动。主题班会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应善用班会,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小学生自主德育的能力。
一、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1.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
我国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道德教育也是我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以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小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继承我国优良文化的主力军,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社会的后继者,并具有改革和创新社会文化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重视德育在促进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
小学是学生初步树立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将道德教育渗透到启蒙教育阶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生启蒙阶段,他们的心理发展还不是很完善,任何负面影响都会改变他们的道德观念,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因此,在现阶段,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道德良心,道德理解和道德素质。
3.帮助学生找到社会地位
正确的道德观念是立足于社会的基础。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今人才市场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一方面,全能型人才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应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小学生的学习目标不仅是掌握知识,而且还使学生学习成为人。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我们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树立自己。
二、利用主题班会构建小学生自主德育模式的对策
1.突出学生主体作用,自主设计专题班会内容
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的基本原则是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他们相信自己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的能力。课堂聚会是一项集体活动,在课堂聚会设计期间,教师应让学生提高集体意识,感受集体气氛。为了调动学生参加课堂会议的热情,可以使用合作学习模型来让学生组成小组来讨论课堂会议的主题。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组,并要求每组讨论班级会议的主题,班级会议的内容,班级会议的过程以及特殊活动。选择一个在小组中具有良好口语能力的学生,向全班学生分享自己本组的讨论成果。投票后,为班级会议选择最佳主题。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课堂会议的设计,从而可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增强独立德育的效果。
2.积极参加主题班会
班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课堂活动,也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可以说,班会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活动形式。因此,小学教师必须让学生积极参加班级会议活动,真正达到建立独立德育模式的目的。传统的班会形式太单一,仅依靠学生和老师的讲话,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及其个性化。当然,学生对这堂课不会有兴趣。教师应丰富班会活动形式,使学生愿意在课堂聚会活动中发挥积极性,实现独立的道德教育。例如,如果教师想将爱国主义渗透到班会中,他们可以在班会中播放相应的视频。在班会的初期,学生们可以感受到前辈们的战斗精神和爱国主义,并在学生心中激发爱国主义。观看完视频后,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的自主讨论,发表自己的感想。
3.主题活动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估可以使学生正确地了解自己,从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评估他们在课堂会议上的表现,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会议上对个别现象进行集体评论。在自我评估中,学生可以完成自我思考,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过程。让学生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进行纠正。这种反思过程对于构建自主性德育模式非常重要。
4.对主题课堂活动重要性的自我理解和感悟
主题班会结束后,教师可以评估和总结这项活动,讨论主题班级会议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下一次班级会议上尽可能多参与班级设计。教师还可以将总结工作委托给学生,并在总结过程中获得情感上的升华。同时,专题课堂会议结束后,教师应让学生写下自己的经验,使学生了解课堂会议中学到的知识,并完成道德教育模型的建立。
结束语:在当前的素质教育实施中,小学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而不是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应着重于学生的德育,以帮助他们提高综合技能。同时,教师必须认识到自身在教育环境中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并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自主性德育是德育的升华,充分体现了学生从被动学到自律的发展趋势,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杨兵.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田恒平.班主任理论与实务[M].北京:京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戴连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