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2

浅议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陈绮雯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实验小学 511400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向学生设置问题,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与解答,以此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帮助他们凝聚课堂注意力的一种重要手段。鉴于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教师在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当想方设法地做好课堂提问教学工作,以让课堂提问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益与价值,更好地推动数学学习活动的优质开展以及学生数学素养的进步。

关键词:小学课堂;课堂提问;教学反馈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的前后知识点联系得非常紧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为学生理清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性,另一方面要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横向穿插与纵向联系,由此可见,前后知识点的关联性对整堂课的教学时效性影响较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务必要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围绕教学目标巧妙设计课堂提问策略,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1.小学数学开放性课堂有效提问的意义

1.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运用问题设置悬念作为课堂导入,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运用多次提问的方式给学生设置悬念。究竟什么是悬念呢?悬念即是学生对于所获取的知识感到非常困惑,却十分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的一种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教师根据新知识的特征以及与前面所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设置有价值的问题,运用多层次的问题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带到课堂中,让学生不禁产生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在新知识点的讲解中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还能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当然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1.2激活数学思维

在大部分学生的想法中,都认为数学问题仅仅是唯一的答案,经常被称为是“标准答案”,这种误解会让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禁锢,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基本都是找出最后的答案就不会主动去分析其他的解题方法或寻找另一种答案。因此,教师为了能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设计问题时,务必要重视问题的开放性,鼓励他们用多种方法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引导学生尝试去改变题目中的某些条件而去寻求另一种答案。

2.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2.1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生的数学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如此,教师不能把所有的学生统一看待,应面向学生设置难度不同、水平略有差异的数学问题。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在课堂提问中找到适合自身实际水平的问题,才会愿意思考相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素养。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提问中,力求让课堂提问做到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例如,在教学“平行和相交”这一内容时,笔者为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设置了难度比较小的问题,像“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分别是什么?”这种学生能在教材中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问题虽然简单,但是认真阅读教材,这部分数学“学困生”能很好地感受到认真学习数学的乐趣,并进一步转为数学学习的热情。对数学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笔者会适当提高问题的难度,设置“从平行和相交两者的概念来看,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近似看作是平行和相交的事物?”数学教材中已经有相关的事物范例。因此,这一问题立足教材又有一定的延伸,非常适合中等基础的学生,这能促使这部分学生在夯实自身数学基础的同时,能够摘到更高的桃子。而面向数学基础扎实、理解能力也较强的学生,笔者提出的问题难度有了进一步的增强,诸如“平行和相交两者有什么区别?存在哪些相似点?平行和相交的数学知识可以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哪些启示?”等问题。其考查的是这部分数学优秀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对他们思考与探究的能力进行了锻炼,有助于推动他们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

2.2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

很多时候,学生在回答了课堂的问题之后,教师仅仅只是简单的一句“请坐”便宣告课堂提问的结束。至于学生回答得如何,很多时候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就很容易导致学生感受不到数学教师给予他们的关注与尊重,得不到来自教师的及时反馈,学生对回答课堂提问的热情与积极性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当他们失去了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他们自然也便很难再全身心地融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之中,这样一来,数学课堂以提问为载体推动学生思考与学习的预期目的也便落了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自身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给予他们及时而科学的反馈与评价。这是做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工作的有力保障。

2.3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很多教师在设置了一些问题后,不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便匆匆忙忙宣布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在学生没有对问题进行充分探究的情况下,教师所给出的答案对他们来说是非常肤浅的,自然也难以达到借助问题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的目的。事实上,未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的课堂提问是流于形式的,也是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与作用的。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学生设置适宜的问题,并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例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的相关知识之后,笔者为班级上的学生设置了一些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像“甲乙两人各自从家里同时相向出发,甲开车每小时行驶34千米,乙开车每小时行驶56千米,经过1.5小时两车相遇。请问甲乙两人家里共相距多远?”等。在设置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又充分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运用所学到的乘法分配律相关知识去解答上述问题。这些问题与所学的数学知识密切相连,且其问题难度并不大,因此,在拥有的充足时间思考之后,学生很容易便能给出正确的答案。数学课堂提问很好地起到了推动学生思考、学习且同时达到复习与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良好效果。

结束语

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个性特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问题,不再一味地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追求问题的质量,采用趣味性和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习题中,拓宽数学思维。

参考文献

[1]孙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与教学建议[J].新课程导学,2018(2):83.

[2]高兴江.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多维分析及策略[J].文渊(高中版),2019(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