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物变形与黄斑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8
/ 1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PPV)后视物变形程度(M)及其与黄斑微结构改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确诊的累及黄斑RRD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经睫状体平坦部标准23G PPV。首次PPV后视网膜解剖复位。PPV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眼压、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视物变形、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 ),同时记录黄斑区微结构改变包括是否存在黄斑前膜(ERM )、黄斑囊样水肿(CME)、视网膜下液(SRF)以及椭圆体带(EZ)和外界膜(ELM)的完整性。应用M-chart表进行M检查。分析手术前后BCVA、M值变化及与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之间的相关性。BCVA和M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黄斑区微结构改变与BCVA、M值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前及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1.15±0.43、0.62±0.17、0.39±0.18、0.34±0.13,患眼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31 ,P=0.000 );平均CRT分别为(476.0±104.1)、(299.8±29.9)、(272.2±17.8)、(261.0±19.3)μm,手术后CRT均较手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518,P=0.000 )。手术后1、6、12个月,患眼平均M值分别为0.62±0.54、0.43±0.41、0.32±0.36;不同时间平均M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68,P=0.020 )。手术后,存在黄斑区微结构异常48只眼(84.2%,48/57 ),包括EZ和ELM完整性中断、SRF、CME、ERM。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呈明显正相关(r/rs=0.672、0.385、0.932,P<0.05 );与手术后BCVA (r/rs=0.503)、EZ和ELM完整性(r/rs=0.497、0.472)、SRF (r/rs=0.416)、CME (r/rs=0.821)、ERM (r/rs=0.632)无相关性(P>0.05)。结论累及黄斑的RRD PPV后BCVA明显提高,M逐渐减轻;手术后M值与手术前BCVA、CRT、SRF高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