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 山西 晋中 030900
摘要:对于弹簧,从受力角度看,弹簧的弹力是变力;从能量角度看,弹簧是个储能元件。因此,弹簧问题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也常出现问题,故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高中物理中涉及弹簧的问题是较多的,学生的答题情况不容乐观,出现很多问题,错误率较高。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掌握弹簧类问题的规律方法,缺乏信心,硬着头皮,稀里糊涂地做,,二是确实题的难度较大,涉及到的知识综合性强,做不出来。所以,探讨一下关于“弹簧类”问题蛮有必要。结合高考题大致有下列几方面问题。
1、弹簧的瞬时问题
弹簧的两端都有其他物体或力的约束时,使其发生形变时,弹力不能由某一值突变为零或由零突变为某一值。
2、弹簧的平衡问题
这类题常以单一的问题出现,涉及到的知识是胡克定律,一般用f=kx或△f=k•△x来求解。
3、弹簧的非平衡问题(临界或振动问题常见)
这类题主要指弹簧在相对位置发生变化时,所引起的力、加速度、速度、功能和合外力等其它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情况。要注意变化的外力存在极值问题。尤弹其注意合力为零或者簧恢复原长的位置。
4、 弹力做功与动量、能量的综合问题
在弹力做功的过程中弹力是个变力,并与动量、能量联系,一般以综合题出现。有机地将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功能关系和能量转化结合在一起。分析解决这类问题时,要细致分析弹簧的动态过程,利用动能定理和功能关系等知识解题。W=KX2/2
弹簧的瞬时问题
例1.(2001年上海)如图(A)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l2水平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2 .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剪断瞬时物体的加速度.
分析:我们讨论的弹簧都是轻质弹簧,即不考虑弹簧的质量,且认为弹簧两端的弹力大小一样,否则的话,轻弹簧的加速度很大。对于两端接有物体的弹簧,它的形变发生改变的过程因两端物体的惯性而需时较长,在很短的时间内形变量可认为是不变的,因弹簧的弹力由形变决定,即在很短的时间内认为弹簧的弹力是不变的;但一端如果因失去物体而作用力消失,那么另一端的作用力也必将消失。
平衡问题:
例2.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m1g/k1 B.m2g/k1
m1g/k2 D.m2g/k2
分析: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但如果涉及到弹簧,那么就得多考虑一个因素——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有关系。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就是物体移动的位移。同压缩(同拉长)位移为两形变量之差,拉长变到压缩或压缩变拉长位移为形变量之和。
临界问题:
例3 (2005年全国理综III卷)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质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一静止状态,现开始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求物块B刚要离开C时物块A的加速度a和从开始到此时物块A的位移d,重力加速度为g。
分析:弹簧连续形变其弹力为变力,在弹簧作用下的运动一般是加速度变化的变速运动,简谐运动只是其中的一种。如果连接弹簧的物体做匀变速,必有变化的外力作用,要注意变化的外力存在极值问题。尤弹其注意合力为零或者簧恢复原长的位置。
解:令x1表示未加F时弹簧的压缩量,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
令x2表示B刚要离开C时弹簧的伸长量,a表示此时A的加速度,由胡克定律和牛顿定律可知:mgsinθ=kx1 ①
kx2=mBgsinθ ②
F-mAgsinθ-kx2=mAa ③
得
由题意 d=x1+x2 ⑤
由①②⑤式可得
与振动结合问题
例4如图所示,跳板跳水运动员向下压跳板,随跳板一起从位置P1运动到位置P2,则此过程中( )
(A) 运动员的速度不断减小。
(B) 运动员的加速度不断变大。
先是弹力做的负功小于重力做的正功,然后是弹力做的负功大于重力做的正功。
( D) 到最低点时,运动员加速度的值一定大于重力加速度的值 。
解析:本题常见形式是一个球从高处下落到一支竖在地面上的弹簧的顶端(图4)。运动员下落到与跳板接触时,就相当于球下落到直立的弹簧上,我们把图4球接触弹簧后的运动划分成三个点和三个点之间的两个阶段来研究,这三个点就是接触点、平衡点和最低点。从接触点到平衡点,小球所受的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逐渐减小,速度逐渐增大,重力的功大于弹力的功,动能逐渐增大,重力势能逐减少,弹性势能逐渐增大;;从平衡点到最低点,小球所受的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逐渐增大,速度逐渐减小,重力的功小于弹力的负功,动能逐渐减少,重力势能逐渐减少,弹性势能逐渐增大。对于选项(D),把小球接触弹簧后的运动看作简谐运动,简谐运动具有对称性。最低点是简谐小度中插入文力),这三个力的全运动的一个端点,而接触点不是端点,接触点位置有速度,由于简谐运动过程中速度小处加速度大,接触点处的加速度为g,所以最低点处(端点)的加速度就大于g 。
与功能结合问题
例5. (2005年全国卷Ⅰ)如图,质量为m1的物体A经一轻质弹簧与下方地面上的质量为m2的物体B相连,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A、B都处于静止状态。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轻滑轮,一端连物体A,另一端连一轻挂钩。开始时各段绳都处于伸直状态,A上方的一段绳沿竖直方向。现在挂钩上挂一质量为m3的物体C并从静止状态释放,已知它恰好能使B离开地面但不继续上升。若将C换成另一个质量为(m1+m3)的物体D,仍从上述初始位置由静止状态释放,则这次B刚离地时D的速度的大小是多少?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分析:弹力做功是一个“变力”做功的问题,在中学物理中,“变力”做功应用动能定理来解答,弹性势能在中学物理中没有定义式,在求其值的时候,必须应用能量守恒的原理来求,对于较综合的题型,虽然先后涉及到几个较复杂的过程,但往往会出现先后二个状态弹簧的形变情况一样,这就意味着先后二个状态弹簧的弹性势能一样,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解析:先后两个状态都讲到B刚要离开地面,即弹簧的弹力都等于m2g,即先后讲到的B要离开地面的两个状态对应的弹簧弹性势能相等,由于初态的弹性势能一样,可见弹性势能的改变量E相等。
初态:弹簧的压缩量x1 = m1 g/ k
B刚要离开地面时弹簧的伸长量x2= m2g/k2
第一过程E= m3g(x1 +x2)-m1 g(x1 +x2)
第二过程E=(m1+ m3)g(x1 +x2)-m1 g(x1 +x2)-(m1+ m3)v2-m1v2
解 得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科学思维都是在应用知识,方法解决物理问题中不断发展的,只要不断总结,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不断提升,思维会越来越敏捷,解题速度和准确率会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