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2
/ 2

探讨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

王紫玉

西安外事学院

摘要:汉语言文学教学是高校教育工作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可以使学生对汉语言进行细致且全面的学习与掌握,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能力,有效促进汉语言文学的传播与发展。而为了有效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促使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更加优质地完成,教师要进行细致且全面的考量与分析,综合利用当前信息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将语言的应用及意境发挥出来,以此构建开放性汉语言学教学模式,从而助力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帮助学生高质量开展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基于此,本篇文章对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应用;意境

引言

汉语言文学是我国传统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研究价值。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教师,个人的教学语言风格以及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通常具有较大的差异。在汉语言文学的课堂上,教师、传统教学语言风格难以激起学员们参与课堂的兴趣。

一、提升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教学质量意义

汉语言文学属于人文学科,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这与审美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将审美教育融入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大为可行。可是有些教师设计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案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学生无法体验到汉语言文学之美,他们的思想得不到持续熏陶,就更容易受到资本主义文化的入侵,抛弃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忘却中华儿女的艰巨任务,最终沦为社会的蛀虫。打破这一局面的最佳举措就是加强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教育的有机融合,带领学生深度挖掘汉语言文学的独特之美,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对不良思想价值观的抵御能力,学生就会坚定本心不动摇,快速成长成才,勇于承担时代和社会赋予的重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二、现状

(一)教师缺乏教学能力

为了把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汉语言文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具有对应的能力,进一步把信息技术更好的引入教学中。而目前,大多数教师都还运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其一,他们不想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与思维,其二,他们缺乏足够的信息能力,所以造成他们不能全面运用信息技术。从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可以看出他们教学能力,教学中互动的能力,和在完成教学后反馈鼓励的能力等。在提高这些能力方面,教师应该在日常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掌握新的信息技术,准确了解信息化教学优势和需求,进一步提升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

(二)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脱离现实生活

在不断更新与变动的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自身的应用性,这也进一步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脱离,造成大学生群体对汉语言文学本身的关注度有所降低。同时,汉语言专业学生在与新媒体元素接触的过程中,由于接触的频度较高,影响到学生本身的汉语言文学使用习惯,这就对教学本身造成了影响,导致学生在学习结束以后,缺乏相对应的语言使用环境,影响到汉语言专业学生的专业思维培养和专业应用能力提升。

三、提升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策略

(一)用提问的方式抛砖引玉,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学协同开展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汉语言文学教学与审美教育就能协同开展。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契合,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促进全班学生的共同成长与进步。例如在鉴赏《声声慢》时可以让学生说出哪些字词表现出了词人的伤感,从中可以看出词人的人生态度,深入品位事物意境,把握词人心理活动,美学价值就会跃然眼前。

(二)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社会对全新类型人才的要求,且符合国家创新创业精神培养的号召,所以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开展阶段,需要注重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就业中将创新意识融入其中,用以提高学生的发展潜力,谋得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教师应用微课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汉语言文学当中的知识进行思考与探究,从而在持续的探究以及思考过程当中形成创新意识。例如,教师通过微课完成一处知识点的教学之后,可以在微课的小视频后方设置课堂讨论活动,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内容以及课堂讨论活动的要求开展讨论,在讨论阶段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意见以及看法,要从不同的维度对同一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持续不断的讨论中形成独特的见解以及看法,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讨论过程进行细致的总结以及分析,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在探究中形成创新意识和精神。教师也可以适当提出问题,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谁能从不同的角度说一说对此问题的看法”“除了这种方式之外,该问题还有哪些解决方法”。通过以上提问,可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问题进行思考,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可以全面提升微课模式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工作的水平以及效率。

(三)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能使学员产生温暖愉悦的情绪,舒缓他们的紧张情绪,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本质上是人文素质的教育,是不能与浓厚的情感割裂开来的。富含感情的语言会激发同学们的情感共鸣,体会汉语言文学内容的深厚文化情感,促进他们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师亲切的语言是传递自身感情的工具,学员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积极影响,自然会产生好学上进的心理。在学员学习主动性的驱使下,学员对于汉语言文学的知识接受度也会更加开阔,学习效果也会更佳。

(四)幽默性

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是教师具备幽默感的前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员的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的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中展现出它的艺术光辉。教师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调动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员置身于这样的课堂环境,他们的身心状况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学员在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的过程中会更加顺利,对于难度较高的知识也能尽心尽力去理解,并且努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此教师的教学易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汉语言文学中的语言的应用及意境是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思路,能够促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加深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融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及正确价值观的塑造,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亚轩.提高汉语言文学中语言在具体应用中的意境[J].东西南北,2019(20):117.

[2]于洁.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及意境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10):111-112.

[3]许艳.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经济管理文摘,2019(16):173-174.

[4]孙世晶.语言在汉语言文学中的应用意境[J].北方文学,2019(23):246-247.

[5]李莉.汉语言文学中语言的应用与意境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9(21):2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