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 2018级本科生 , 英语系翻译专业 , 北京 102206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发展为首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传统的地缘政治理论产生了冲击。传统意义上的海权论、陆权论、空权论;现代意义上的单极论、多极论、整合论、分裂世界论、文明冲突论等都需要结合新世纪的科技变革重新调整、重新定义。本文将围绕21世纪以来的科技变革探讨地缘政治的新变化、新方向,并对中美关系中的地缘政治变革进行分析,旨在依托新型地缘政治理论寻找中美关系的新出路。
关键词:科技变革 互联网 信息化 中美关系 地缘政治
科技变革与地缘政治的关系
网络科技拓宽、延伸地缘政治边界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科技迅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改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再局限于面对面交流,出行不再局限于一个城市的一段到另一段,支付方式、支付理念也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还有网络世界的构建。
“在互联网发展早期,技术精英主导了网络空间治理规范,国家政府基本采取的是自由放任的态度,进而使得乐观主义者认为网络空间应该是不受政府管制的空间,并认为网络空间属于‘全球公域’,地缘政治概念也不适用于网络空间。”1此外,网络世界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国家之间的界限。在信息获取、应用程序使用的过程中,国与国的概念很大程度上被淡化。因此很多人不认为将网络科技与地缘政治结合有实际意义。
然而2008年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展开的“蜂群”式网络阻瘫攻击,2010年美国与以色列制造“震网”病毒攻击伊朗,2013年斯诺登揭露的美国“棱镜计划”、监听门事件,2015年比特币木马勒索事件,2016年美国打击“伊斯兰国”等等现实事件告诉我们,网络科技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扩展、延伸了传统地缘政治的范围,而地缘政治理念也无时无刻不在网路技术应用中体现出来。
信息化发展增补地缘政治的定义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带来的最大一点变化就是信息成为了易得、高效、必争的资源。一条定位信息可以得知一个人的活动轨迹,一条支付信息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购物喜好,一条通话记录可以推断一个人的社会关系。同样,在信息化时代,依靠信息掌握一个国家的国情、综合国力等等是轻易而又至关重要的。这就不得不在传统意义的地缘政治概念上增补新的内涵。
“如果说传统权力在于一国有能力影响或控制有战略意义的地区,那么在信息时代,‘最充分、最迅速地移动货物、服务和信息的能力’则成为权力基础。”2这就要求一个国家在制定国家政策时要有国际意识,时刻追踪信息新走向。当然,无论如何变化,信息化的发展都不会改变地缘政治理念中争夺资源的实质。唯一需要增补的定义是,信息化可以是争夺资源的新手段,同时信息也是需要争夺的新资源。
地缘政治理念影响科技变革
如果说科技变革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地缘政治理念,使得原本以海、陆、空三维空间为核心的地缘政治要增加网络这一维度,那么正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我们同样不能忽视地缘政治理念对科技变革的影响。
一方面,地缘政治理念影响科技变革的方向。以美国为例,自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美国被迫放弃金本位以来,为维持世界霸权地位,石油成为了美国重点争夺和控制的资源。除了对两伊地区进行干涉、对世界主要石油出产国进行制裁,美国国内页岩气科技的发展成为了占据全球石油出口市场的另一项重要支柱。
数据显示,201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已经超过了1000亿立方米。在过去的5年里,美国页岩气产量增长超过20倍——从2006年仅为其天然气总产量的1%,到2010年增长至美国天然气总产量的20%。有关专家指出,依靠页岩气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里,美国不仅可以一改天然气大举进口的局面,实现全面的自给自足,还有望成为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影响科技变革的速度。这种影响可能是抑制科技变革速度,也有可能是促进科技变革更快发展。然而从现实主义角度看,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分厂重视科技发展,很多国家也将科技发展列入国家发展战略部署中,所以总的来说,地缘政治即使是对科技变革有抑制作用,但在21世纪的背景下也只能是短期抑制,甚至抑制作用更有可能反推科技变革。
以朝核问题为例,1994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对朝鲜进行核项目调查并对其进行制裁。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前往平壤斡旋,与朝鲜政府达成了《朝核问题框架协定》,此一协议是朝鲜核危机的直接渊源。按照《朝核问题框架协定》的要求,朝鲜必须冻结其各种核项目,并在所有核设施上加装监控系统,禁止一切关闭项目的重启。因担心朝鲜发展核武器,1994年10月21日,美国与朝鲜在日内瓦签署了一项关于朝核问题的《朝美核框架协议
》,朝鲜冻结其核设施,美国牵头成立朝鲜半岛能源开发组织,负责为朝鲜建造轻水反应堆并提供重油,以弥补朝鲜停止核能计划造成的电力损失。此后,宁边5兆瓦反应堆中8000根废燃料棒被取出封存。2001年,美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上台后,美国对朝政策变为强硬,并于2002年初将朝鲜与伊朗、伊拉克一起称为“邪恶轴心”,媒体披露的美国《核态势审议报告》也将朝鲜列为使用核武器的对象之一。2002年10月美国总统特使、助理国务卿凯利访问平壤后,美国宣布朝鲜“已承认”铀浓缩计划,并指控朝鲜正在开发核武器。朝鲜则表示,朝鲜“有权开发核武器和比核武器更厉害的武器”。同年12月,美国以朝鲜违反《朝美核框架协议》为由停止向朝提供重油。随后,朝鲜宣布解除核冻结,拆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其核设施上安装的监控设备,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2003年1月10日,朝鲜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再次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但同时朝鲜表示无意开发核武器。
诚然,有理论认为朝核危机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甚至更早的七十年代。即使没有美国等国的参与,朝核危机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也会爆发。但不得不注意的是,正是美国扩张主义的地缘政治理念促进了朝鲜核武器的研发。如果不是受到美国地缘政治的威胁,也许核武器的研究对于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不占优势的狭小半岛国家而言,起码还需要半个世纪。
二、21世纪以来科技变革带来的中美双方地缘政治变化
网络空间军事化
随着网络空间逐渐成为地缘政治中国际关系的第四维度,其安全防护和攻击力评估成为21世纪科技变革以来中美双方重要的关注点之一。而依据中美两国不同的综合国力、现实国情、发展理念,双方在网络空间采取了不同的军事化发展模式。
虽然中国政府一再表示暂不考虑网络空间军事化发展,但是中国已经在事实上将网络安全纳入国防体系重要发展方向中。首先,现在的全球背景下,进行实体军事打击已经是高成本、高风险、低收益的事情,那么通过科技操控远程军事打击、高科技作战则是军事化发展的一个重头戏。以中国无人机发展为例,2010届航展上,由中国自主研制的多款无人机亮相,据现场统计,本次参展的军用或民用无人机近30款。除部分散展在一号馆各个展台外,由中国航天科技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天科工”)系统展出的10余种无人机受到了重点关注,其中一款名为WJ-600的无人机首次以实体展现。据专家介绍,这款可隐身实施高速突防的无人机代表了中国在智能控制军用航空器领域的新技术。除了数量上的突破,这些无人机还可以实现隐身突防和监测海域等高科技功能。其次,网络安全防护是中国目前网络空间军事化的重点。从日常生活看,中国率先对信息获取、网络准入等等进行控制。尽管西方学界多次批判中国剥夺网络人言自由、信息自由,很多西方国家也不得不纷纷采用中国的方法严控网络准入等领域,在网络空间建起了军事化地缘政治防护壁垒。
反观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是,他凭借着“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以来的霸主地位,在网络空间也依然拥有着无法撼动的控制权、主导权。截至2001年7月,美国顶级域名下的主机数就达210万台以上,到2002年2月,美国上网人数更是高达1765亿,约占其总人口的62%。目前,美国的个人计算机产品已占世界市场的 70%以上, 软件75%, 在微处理机市场上份额 达到 90%。 在软件方面, 仅美国微软公司供应的软件操作系统就占据世界份额的 80%, 应用软件占世界份额的 50%。
凭借着强大的实力,美国在网络空间的军事化发展方向更倾向于进攻型而非中国式的保守型。只要符合美国扩张主义的地缘政治利益,美国就会利用网络空间的军事化进行控制。以斯诺登曝光的美国“棱镜”计划为例,通过该项目,美政府直接从包括微软、苹果、谷歌、雅虎、Facebook、PalTalk、AOL、Skype、YouTube以及在内的这9个公司服务器收集信息。斯诺登称,自2009年以来,美国在全球进行了6.1万次的渗透行动,目标包括数百个内地及香港的个人以及机构。
外交网络化
关于外交网络化的应用其实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上至国家总统,下至地方政府,都在主流社交媒体上开设了个人或官方的账号来传递新闻、传播政治观念,对外输出政治思想。这与美国独特的政治体制以及科技变革前沿地位都密切相关。
然而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近年来,中国外交事务也纷纷转移建立新阵地——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口号中,“互联网+外交”的科技变革为地缘政治提供新平台。面对美国在外媒上对中国的肆意抹黑,舆论攻击,中国政府也利用好了网络阵地,直接回击美国居心叵测的攻击。通过抖音、快手等爆红流媒体和其他官方主流媒体,中国外交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在处理国际关系时,这种网络外交的方式是科技变革后一大亮点。
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兴技术的中美竞技
美国是地缘政治观念极强的国家,对于世界各个组成板块的国家的发展状况都格外进行或打压或扶植或监控的政策来维持其霸主地位。对于技术领域各国发展的管控更是下了血本。针对最忌惮的中国,美国在科技变革领域可以说是殚精竭虑。
以2019年孟晚舟事件为例,对于华为公司的科技发展,美国采取了强硬的制裁手段。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美国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加拿大法院定于2018年12月7日就此事举行保释听证会。2019年1月29日,美国正式向加拿大提出引渡孟晚舟的请求。针对华为公司“涉嫌非法侵用美国芯片技术”,美方充分利用地缘政治手段,与加拿大共同导演了这场“政治演出”。与之类似的中兴事件也足以见美国在新兴技术领域强烈的地缘政治思想。
三、依托科技变革与地缘政治理论,中美关系的未来展望
搁置争议,协同发展
中美两国分布在地球遥远的两面,也各自拥有一片地缘政治分区。作为东亚中心的中国应该首先与周边国家搁置争议,依托科技变革的浪潮打造亚洲的新发展。当然,已经发展到后期的美国不会甘心等着中国发展,更不会放任中国发展而威胁其世界霸主的地位。那么对于中国的要求和责任就是要不遗余力加速发展,力求与美国协同发展,在可以合作的领域多多互利。但是不得不说,科技变革带来的和平只是暂时的,中美两国的关系受太多因素影响而复杂多变,一场实际的综合国力较量不可避免。
避免冲突,加强危机预警
正如以上分析的中美两国关系前景,一场真正的较量既然不可避免,我们就要在尽最大努力避免冲突的同时,加强危机预警能力和危机管理能力,利用美国的地缘政治思维分析美国的利益诉求,折中分析利益重合点,最大程度缓冲中美对抗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总结
21世纪以来的科技变革为我们带来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尤其对于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而言,是一个难以预测和把控的新因素。在地缘政治研究中,我们必须研究清除这种科技的发展对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即科技变革更新地缘政治结构,地缘政治影响科技变革的方向和速度。同时,在研究和处理国际关系中影响力巨大的中美关系是也要利用好科技变革与地缘政治,为两国发展、区域发展、全球发展、人类发展提供助力。
五、参考文献
1、《国际政治研究》(双月刊)2018年第1期《网络地缘政治:中美关系分析的新视角》蔡翠红
2、《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第7期)《信息时代的地缘政治与“科技权”》 张妍
3、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2009年第1期 中美两国国家信息实力之比较 谷琦
4、东北亚论坛2020年第4期 《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能源市场、地缘政治与全球能源治理》富景筠
5、《科技进步与地缘政治理论发展研究》龚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