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影响因素提取及模型建构——以海南省为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4
/ 3

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影响因素提取及模型建构——以海南省为案例

陈玺竹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北京 100048

摘要: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助于城市旅游开发并重塑新时代旅游模式的新格局。本文以海南省为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与主流媒体报道平台相结合的方法,应用扎根理论对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落实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提取。结果发现,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意愿、社会落实过程、政府落实过程与企业落实过程者4个主范畴对落实效果存在显著影响。城市旅游创新意愿是起点,通过社会、政府和企业路径影响最终效果并形成相应的作用机制模型(即“意愿—路径—效果整合模型”)。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城市旅游模式的创新提供借鉴。

关键词:旅游创新;扎根理论;作用机理;模型建构

  1. 引言

旅游业作为当今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国家与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以当地经济发展为基础同时也受其制约,但旅游业的发展也会带动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随着旅游资源的丰富,旅游市场的规模也逐渐扩大,现代化创意中心的开发,而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也正在促使城市中的生活更加美好。对此,笔者决定通过运用质性研究中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线上主流媒体报道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影响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的原始数据。然后,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究影响城市旅游模式创新落实效果的作用机理,发展出相应的理论模型。

  1. 文献回顾

旅游经济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形式,同样符合弗里德曼理论,即所谓的“中心与外围”的经济现象。而创新是为旅游产业转型的重要问题,由于旅游产业的依托性较强,涉及文化、环境、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所以在创新的模式上是多元齐下。对于旅游模式的创新这个话题,早已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

宋振春、纪晓君等(2012)认为,旅游模式的创新在于文化旅游融合的创新,其中最突出的性质还是文化的创新、产品形式的创新。其实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旅游模式中关于很多地方的风俗文化旅游都在逐步重视提高,当然,除了对风俗文化的重视融合与旅游产业中,一些学者从地区资源差异视角提出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地、历史街区等进行商业开发(傅才武、陈庚,2010)。但是,对于开发的方式也是很多学者进行研究对比的一个主题,例如一些历史文化遗产旨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但一些历史街区旨在休闲旅游经济区的开发探索,都是对历史文化底蕴开发的探索和创新,但如果过度不适当的开发,则有可能造成“创造性破坏”(Qin Qun等,2012)。有些学者对于创新模式的研究关注点在于乡村旅游的开发,毛峰(2016)以重庆市为案例地,分析乡村旅游开发的模式创新以此途径带动乡村发展以及扶贫振兴计划。近年来,关于城市综合一体化旅游模式创新也势头旺盛,例如倪维秋(2018)认为区域旅游一体化模式的开发,可以使得旅游资源得到互补,通过营销传略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从而吸引更多客流量实现区域内各自的发展水平。

在我国城市化与旅游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各地在城市旅游模式的开发利用上展开了积极的实践探索。鉴于此,笔者希望通过近年我国国家相对关注的海南省为案例进行研究探索,了解在海南省旅游城市创新模式落实效果的作用机理,为其他旅游城市的落实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对于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来说,好的创新模式如何落实到位形成相应的落实效果可以为其他城市旅游提供良好的借鉴方法。鉴于此,在本文中笔者采用了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试图将隐藏在文本资料中概念提取出来并分类整理成相对应的命题由此寻找内在的关系逻辑联系建立理论模型。

(二)数据来源

由于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涉及政府、民众和企业多方主体,笔者选择的受访对象界定为公务员、普通民众、与旅游行业相关人员。一对一深度共访谈15人,通过采用个人深度访谈的方法。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深度开放式访谈。一对一深度访谈可以给受访者留出足够的空余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并且从声音和面部感情了解到群众或者相关工作人员对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态度、情感和潜在因素。访谈时,征得受访者统一的情况对访谈进行录音方便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在完成访谈记录与备忘录。最终得到3万余字的访谈记录。随机选择2/3的访谈记录进行编码分析和模型建构,另外1/3的访谈记录则留作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由于访谈选择对象能力有限,笔者以海南省作为案例地从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平台上提取了所需要的相关新闻报道和记录文件。其中主要包括但不限于《海南特区报》、《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人民日报》等。

  1. 范畴提炼和模型建构

(一)开放式编码

开放式编码,初始的符码是临时的,相对的,扎根于数据之中( Charmaz,2006)。对一手或二手原始数据文本进行整理逐字逐句编码并标签,从中找出初始概念、发现概念范畴化。为了减少个人的偏见,笔者运用一手数据访谈中的文本资料均来自受访者的原话,二手数据则是对权威媒体报道的概括或直接引用。由于原本的语句数量十分庞杂且交叉,笔者进一步对获得初始概念范畴化。为了节省篇幅,对每个范畴仅仅只选2条原始资料语句以及相对应初始概念。

(二)主轴编码

主轴代码要比初始编码更具指向性,更有选择性和概念性(Glaser,1978)。其主要的人就是发现范畴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进行归类总结。本研究根据不同范畴内涵进行划分和逻辑归纳,共归纳出4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1所示。

表1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主范畴

范畴

范畴内涵

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意愿S1

国家政策

中央出台文件支持推动城市旅游模式转变

经济状况

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

环境状况

城市环境污染的现状

现实压力

旅游模式单一面临的竞争力压力以及民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压力

社会落实过程S2

民众素养

地方民众素养普遍提高可以改善城市形象

风俗文化

风俗文化逐渐重新走进大众视野塑造城市文化底蕴

特色形象

城市特色形象有利于加深游客印象增加城市竞争力

媒体宣传

主流媒体报道以及综艺节目拍摄增加流量引入和引发平台关注

政府落实过程S3

政府扶持

当地政府扶持地方旅游相关产业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环境治理

对生态环境治理打造绿色生态旅游环境提高旅游竞争力

企业落实过程S4

政企合作

政府支持企业创新旅游模式

企业合作

不同行业的企业合作推动旅游经济增长

企农合作

企业与农户合作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并包装农户商品销售实现共赢

(三)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核心式登录的编码是整合性的,它们给出的分析性的故事具有连贯性,因此,这些代码不仅会使实质代码之间的关联形式概念化,也会使分析性的故事开始变得理论化。[6]本研究中,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2所示。

结果发现,通过分析研究确定将“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作为核心范畴,围绕这一核心范畴可以概括为,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意愿、政府落实过程、社会落实过程和企业落实过程4个主范畴对城市旅游创新模式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建构和发展出一个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影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理论框架,即称之为城市旅游模式落实的“意愿—路径—效果整合模型”(如图1所示)

表2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编号

主范畴

关系结构的内涵

S1

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意愿:旅游创新模式的落实起点

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意愿是落实效果的开始,影响落实效果

S2

政府落实过程:旅游创新模式落实过程

旅游创新模式通过政府扶持政策和治理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它们是地方政府落实旅游创新模式的过程和路径

S3

社会落实过程:旅游创新模式落实过程

旅游创新模式通过社会层面民众素养、文化底蕴和媒体宣传贯彻落实,当地的各种社会因素会直接影响落实效果

S4

企业落实过程:旅游创新模式落实过程

企业旅游创新模式通过企业和不同层面之间的合作创新开发得到贯彻落实,企业和不同层面的合作则直接影响落实效果

(四)理论饱和度检验

Charmaz(2009)认为理论抽样的饱和度分析是指当收集的数据不产生新的理论见解时,不再能产生新的属性时,理论的类属也就达到饱和状态了。本研究用另外1/3的访谈记录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结果现实,对于4个主范畴即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意愿、社会落实过程、政府落实过程和企业落实过程后均没有发现新的范畴和关系的产生,由此可以认为,上述“意愿—路径—结果整合模型”是理论上饱和的。

609e3f677dd95_html_3b0c67632ff40a58.gif

图1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的“意愿—路径—效果”模型

  1. 模型阐述

通过研究方法及模型建构一系列过程探索后发现,“意愿—路径—效果整合模型”可以有效解释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的具体作用机理。同图1所示,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可以归纳成4个主范畴: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意愿、社会落实、政府落实以及企业落实,下面具体阐述。

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由国家政策、经济状况、环境状况和现实压力等因子决定),是城市旅游模式创新的动机或意愿的因素,它们是城市旅游创新模式效果落实的自变量,由于这些因素的强弱可以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落实效果,是众多因子的共同作用。

其次,通过这些对城市旅游创新模式发展的意愿形成了三条路径:社会落实过程,其中包括了对于社会风俗文化的重建和重视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形象例如:(A08:“我们这里特有的骑楼老街加海南特有的琼剧,就像是人们听到北京有故宫和京剧是一个道理,只有在这里才能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这种特有的城市历史文化孕育出特有的城市形象可以吸引更多游客、民众素养可以为城市的良好形象起到影响作用,例如:(A06:“我们城市的民众素养好了大家来旅游会觉得我们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给我们的城市贴上好的标签。”);而良好的媒体宣传出现在大众眼前的时候也会让人对城市的好感度和好奇心提高,媒体的宣传才能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流量,例如:(A09:“那么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海南有了新的建设还有很多明星来被报道。”)。第二部分政府落实过程包括了政府扶持和环境治理两个部分,其中政府扶持则是地方政府对于本地旅游产业的扶持,例如疫情期间为海南航空的支持和帮扶政策维护海航转危为安,而作为旅游型城市受到疫情重挫的旅游产业在政府的扶持之下如今局势转好,减少重大变故的产生;对于环境治理来说,政府对于绿色环境目标的建设不仅是对旅游产业的环境上的帮扶也是绿色发展理念的新格局的落实。最后关于企业落实过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政企合作,即实现乡村旅游开发,促进城市平衡发展和土地资源有效利用,激发企业活力,城市旅游模式的创新即是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过程。对于企业合作因素来说,中外合作还是省内旅游相关产业合作来说,带来的是更多的旅游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是城市竞争力的提高。最后,企农合作因素则正式近年来开展乡村旅游的典型路径,不仅是乡村民宿的建成,企农的合作还在于种植养殖业的营销刺激,经由企业包装创新本土旅游产品,实现共赢。

最后,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是受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意愿产生路径并落实的综合作用影响。受特定环境影响,不同城市形成的创新模式意愿的大小会直接影响路径落实过程,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落实效果最终呈现出“意愿—路径—效果”的动态化特征。

针对上文的模型阐释可以了解到城市旅游创新模式发展理念的效果是受到现实条件因素的落实意愿与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过程的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城市旅游的创新发展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实处,避免创新的理念流于表面,不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需要畅通政府路径、社会路径与企业路径,减轻城市旅游创新模式发展理念的意愿在扩散过程中遇到的阻力,积极打造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落实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新格局。

  1. 总结与思考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路径探索研究成果非常丰富,笔者希望通过运用扎根理论对城市旅游创新模式落实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系统的探究,了解各种因素的具体作用机理。

而此次研究的主要贡献就在于,可以很明晰的得到每种因素所产生的不同影响,随着时代快速进程,城市旅游创新模式的开发需求也会越来越高,在这里希望为其更好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也为每个城市旅游的开发创新提供相应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宋振春,纪晓君,吕璐颖,李允强.文化旅游创新体系的结构与性质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02):80-87.

[2] 傅才武,陈庚.当代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模式[J].湖北大学学报,2010(7):93-98

[3] Qin Qun,Clare J.A.Mitchell,Geoff Wall.Creative destruction in China’s historictowns:Daxu andYangshuo,Guangxi[J].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Management,2012(1):56-66

[4] 毛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0):212-217.

[5] 倪维秋著. 基于特色小镇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研究[M]. 2018

[6] 许春晓,胡婷著. 旅游研究方法[M]. 2018,122

[7] 凯西.卡麦兹著, 边国英译, 陈向明校.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9

[6]6]许春晓,胡婷著. 旅游研究方法[M]. 20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