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古井镇中心卫生院 四川绵阳 621113
现代人由于工作、生活以及各种各样的压力问题,很容易发生失眠。其实失眠不仅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状态、精神状态,同时与我们人体的五脏六腑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通常睡眠较好的人机体五脏六腑也相对较健康,反之,经常失眠、睡眠质量差的人则可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一些与五脏六腑相关的问题。那么今天咱们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有关睡眠与五脏六腑的相关知识。
有关失眠的基本概述
中医学将失眠称之为“不寐”,《黄帝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瞑”,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轻者入睡困难,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眠。中医学认为“阳不入阴”即失眠。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表有一种叫做卫气的气运行,这种气就像人体外围的卫士,可对机体的阳气进行固摄,并于不断的行走、运化于人体体表。卫气在白天、夜晚时分别行于人体阳分与阴分里,一旦阳气进入阴经,就会使人想要睡觉。如果人体出现阳盛或者阴衰的病理变化,就会出现阴阳失交,阳盛则不能入阴,阴虚则不能纳阳,导致失眠的发生。
二、失眠原因的概述
导致失眠的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后体虚。(1)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酿生痰热,痰热扰动,胃气失和,古人云“胃不和则不寐”,说的就是这个情形。(2)情志失常。有病患情绪暴躁,或者抑郁不乐,肝气郁结,久则化火,火扰心神;或受惊吓,心虚胆怯,神魂不安,均可导致失眠。(3)劳逸失调。劳倦太过则伤脾,或思虑过度,均可致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心不能充养,心神不安故失眠。(4)病后体虚。因久病血虚,或年老血少,心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失眠。
三、常见失眠类型的概述
失眠通常可分为肝火扰心、痰热扰心、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五种。(1)肝火扰心型。该类型的失眠常见于脾气较为暴躁或性情忧郁的人,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胀、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尿黄,有的胸闷胁胀,喜欢唉声叹气等。(2)痰热扰心型。可见心烦,头重感,胸闷,舌红,苔较黄且厚。(3)心脾两虚型。主要见于经常思虑过度,症状有入睡难,多梦易醒,心跳健忘,疲倦食少,头晕面色较差,腹胀便溏等。(4)心肾不交型。表现有心烦失眠,心悸多梦,腰膝酸软,潮热盗汗,手足心发热,或男士遗精,或女士月经不调。(5)心胆气虚型。通常因为日常受了某些刺激或惊吓,表现为胆怯心跳,睡眠不深容易惊醒,气短自汗,疲倦乏力等。
四、如何进行失眠调理?
既然失眠是因为阳不入阴,因此失眠的调理则可采取引阳入阴的策略。除了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中药汤剂调理外,传统的穴位艾灸疗法是临床治疗和改善失眠比较实用的方法,可起到明显的引阳入阴以及养心安神效果,使患者恢复正常睡眠。常用的穴位有安眠穴、神门穴以及涌泉穴等:(1)安眠穴。该穴位为位于人体项部的经外穴之一,具体位置在风池穴与翳风穴的连线中点,胸锁乳突肌肌腱的中部(耳垂后凹陷与枕骨下凹陷连线的中点处),可采取俯卧位、侧伏位取穴。此穴位不仅可用于艾灸,亦可使用双手的中指指端进行两分钟按揉,以起到助眠、镇静的效果。(2)神门穴。该穴位为位于人体腕部的手少阴心经穴之一,具体位置在腕掌侧的横纹内侧端,内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心病为此穴位的主治穴位,可对存在惊悸怔忡、心烦、心痛、健忘以及失眠等临床表现的患者起到泻心火以及安定心神的效果。与安眠穴相同,大家可以在夜晚临睡前互相按揉左右手,起到助睡眠的作用。安眠穴以及神门穴使用艾条温和灸可起到最好的效果,建议1-2次/天,20分钟/穴,最好在休息前艾灸。(3)涌泉穴。该穴位为位于人体足底部凹陷处的足少阴肾经穴之一,具体位置在足底(不包括足趾)前1/3的凹陷处,可采取跷足的姿势或是俯卧位、正坐位取穴。此穴位不仅可使人肾经的经水由此外涌而出体表,起到引火下行的效果,可还以将精力减退以及神经衰弱的症状缓解,除治疗失眠外,还可治头痛头晕,还常用于昏厥中暑等的急救。
除了以上穴位外,对机体的百会穴、神庭等进行艾灸也有益于失眠的促进和改善。另外临床上还有许多人总是睡不够、睡不醒、越睡越多,艾灸以上穴位也能够起到良好的调理作用,因为艾灸可进行双向调节,因此可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在艾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首次艾灸者应先结合自身体质等情况,先施以少量灸,之后逐步增加。(2)长期坚持艾灸可起到更为明显的睡眠改善及保健效果。(3)在艾灸、按摩时应注意保暖,注意防止烫伤。(4)治疗期间要忌饮酒戒烟以及喝茶及咖啡,晚上饮食不要过饱,睡前尽量少喝水,可配合舒缓的音乐以起到辅助作用。
以上就是有关五脏六腑与睡眠的相关科普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