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17
/ 2

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研究

汤婷

常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江苏常州 213000

【摘 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每组42例,分别运用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远比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差异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关键词】重症患者;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疾病是临床极为典型的血液循环系统病症,发病原因复杂,病情进展速度快,周期长,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安全。正因为如此,对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需要对风险管理工作给予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和落实高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避免出现各类风险事件,促使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1]。本文收集本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重症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具体报告为下: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心血管内科2019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84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红蓝球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患者年龄50-84(63.8±4.7)岁;14例稳定性心绞痛,12例急性心肌梗死,9例心力衰竭,7例高血压危象。实验组男24例,女18例;患者年龄51-85(63.9±4.6)岁;15例稳定性心绞痛,11例急性心肌梗死,10例心力衰竭,6例高血压危象。经过比较,差异方面不明显(P>0.05),可给予公平对比。

    1. 方法

给予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患者,涉及到的内容:对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情况进行监测,严格遵医嘱用药,强化环境干预,简单进行心理疏导。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的为实验组,涉及到的内容:(1)护理风险管理专业小组的成立:组长任命的是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长,其负责带领组员定期讨论、分析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同时调查既往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将适宜患者的护理方案制定出来;(2)做好院前准备:患者入院前由医护人员向其介绍住院过程中可能有哪些风险事件出现,并对风险管理的重要价值进行重点强调,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重视。带领患者尽快熟悉医院情况与病房环境,消除其陌生感、恐惧感;(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开展护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与条例,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保证规范、正确,发放药品给患者前需要对药物种类、服用剂量、时间等进行反复确定;静脉滴注时对于注射量、滴速等需要合理控制,以免速度过快导致不良反应出现;(3)加强病房巡查与管理:定时由医护人员巡查病房,将病房温、湿度、注射药物渗漏与否等作为巡查内容,结束巡查后对报告进行填写,必须做到真实护理情况的客观填写;(4)加强风险隐患管理:对于病房、卫生间、走廊等清洁问题,医护人员要给予高度重视,地面必须保证干燥无水渍,将提示标语张贴在相应位置,做出小心滑倒的提醒,协助患者适当进行翻身,床单、被褥需要定期更换,以防压疮出现。

    1. 观察指标

统计两个组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设备故障、护理差错、跌倒坠床、输液事故等。

    1. 统计学处理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得到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在表示时用的为百分率(%),对比行x2检验,P<0.05用以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1%,其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3.3%,组间在差异上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 1 评比2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不同[n(%)]

组别

输液事故

设备故障

护理差错

跌倒坠床

不良事件

对照组(n=42)

4(9.5)

2(4.8)

3(7.1)

5(11.9)

14(33.3)

实验组(n=42)

2(4.8)

0(0.0)

0(0.0)

1(2.4)

3(7.1)

x2





8.9236

P





0.0028

3 讨论

对心血管内科重症疾病患者而言,住院过程中例如药物渗漏、换错输液、坠床、跌倒、压疮等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较高。不仅如此,开展基础监护、抢救配合期间也会有诸多护理风险隐患潜藏。因此,针对此类患者,必须对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给予重点强调,以便对各个方面的风险因素进行规避[2]

风险管理具体是指通过管理明确存在风险的环境,降低风险发生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让医护人员传统的护理理念得以转变,经过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促进患者病情康复。另外,风险管理的实施还可以控制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构建友好、和谐的护患关系[3]。与常规管理模式相比,护理风险管理属于新型管理方式之一,成立专门的风险小组后开展各项护理工作,探讨和分析护理期间出现的问题,为临床护理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保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进而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实施风险管理既可以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指引,还可以增强其责任意识与能力,防止护理过程中发生意外情况[4-5]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低,差异上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可见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能够降低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尹丽燕.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心理月刊,2020,15(16):131.

[2] 陈景林.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护理中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3):34-35.

[3] 熊艳.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名医,2019,36(07):192.

[4] 陈虹廷.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分析[J].饮食科学,2019,05(08):139.

[5] 朱智聪.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人人健康,2018,15(24):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