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尼山镇人民政府
摘要:我国在世界上本就有着农业大国的美誉,农业也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容易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不仅要不断提升农作物的种植水平,还应当采取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以此来推动我国农作物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围绕农作物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展开了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具体如下: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一、农作物的种植技术
(一)种子的选择与处理
著名的哲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仅可以为后期事物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更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农作物种植中亦是如此。因各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水文等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种植人员需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以往种植经验选择合适的种子,而且种子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后期的发芽率,与农产品的质量及总产量还有着密切关联,在此需尽量选择高产能、抗旱涝与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并且在种子选择完毕后,应当进行认真挑拣,将饱满度低、有虫蛀、破损的种子剔除,以此来保证后期种植过程中不会因种子选择及处理不当给种子户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还需要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顾名思义就是在种子外层包裹一层药物,提升其整体防御能力,其主要步骤是,首先将种子进行清洗拌药晾晒,因每种农作物的种植在性能特点上不尽相同,对拌种药物的需求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在拌种时还需要根据农作物的种类合理选择药物,一般情况下多菌灵运用较为广泛,但在此也应当控制实际使用量及浓度,而且还需要充分的搅拌,同时在晾晒过程中还需要定期的进行翻动,确保每一粒种子都能被晒到,用太阳光照来杀灭种子中所存在的病害,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种子的发芽率,保障农作物的质量及产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1]。
做好种植区域的处理工作
土壤条件作为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基础,其优劣会直接影响到种子后期的生长,因此种植人员需对此加强重视度,提前做好种植区域的土壤的处理工作,一般情况下,农作物比较喜欢轮作方式,该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的内部结构的质量,在此就需要种植人员根据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及周期做好合理的种植计划方案,以此来降低病虫害及环境因素对农作物生长所带来的影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支撑。而且还应当根据土壤的透气性、湿润性、松软性情况采取深耕处理方式,以此来去除种植区域的杂草,提高土壤的通风性,为后期种植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需注意的是因地理情况的差异性,各地区的干涝情况也有所区别,这就需要种植人员结合以往的气候环境做好排水沟挖掘以及替土壤表层的疏松工作,这也不仅可以避免因水含量过高导致农作物出现烂根、死亡等现象,以及土层过厚所造成的跑墒问题[2]。
合理选择播种期
播种期选择的合理性直接决定着农作物的发芽率及质量,而且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以及农作物种类所适应的环境都有着一定的却区别,在此种植人员在种植前应当查看当地近几日的气候环境变化,并且选择符合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及湿度进行种植,避免因气候环境的影响导致所种植的农作物出现减产等问题发生,这就看出适时播种的重要性。
田间管理与水肥管理
水与肥料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为了能够有效的提升农作物的品质及总产量,种植户需将其作为主要核心,并做好合理控制工作,以此来提高农作物前期的发芽率、中期的发育需求及病虫害防治效果。在此需注意的是,还需要时刻秉承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土壤内部养分占比进行合理施肥与灌溉,以此来提升土壤整体肥力,确保其能够为农作物病虫害起到有效的抵御作用。一般情况下会选择钾肥、氮肥、磷肥作为主要施入物,在此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施肥比例的配置及施入控制工作,如磷肥可以降低锈病、胡麻斑病的发生率,提升农作物整体的抵抗能力。水作为万物生长之源,更是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首先需在播种前运用科学手段测算土壤内水分含量,确保其内部的含水量能够满足种子发芽的需求,然后在后期需根据农作物生长各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适量适时灌溉,保障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其次,还需要种植人员还应当定期深入田间查看杂草生长情况,并且及时进行松土及清除杂草作业,因杂草在生长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养分,这就导致土壤中的有效养分被杂草汲取抢夺,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在此就需要采取人工机械除草或者是喷洒农药除草方式,来做好杂草处理工作,以此来降低对农作物生长所造成的影响,切实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
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坚持防治结合的理念与方法
不同的农作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其所引发的病虫害种类也有着一定的差异性,但是根据以上种植经验来看,病虫害的发生本就有规律可循,若想做好合理控制工作,需要对此进行仔细研究排查,找准其规律重点,进行针对性控制,这也应了一句俗语:“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蛇七寸”。与实际发生后再进行治疗相比,前期的预防所起到的效用价值最为明显,“预防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的含义本就是提前做好针对性预防方案,因病虫害本就有着高传染性的特点,会在短时间内造成田间农作物大面积的感染,而提前预防不仅能够降低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率,更可以为后期的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在后期遇到此问题时,能够从容应对,将对农作物的影响及损失降至最低,以此来保证农作物的质量及总产量
[3]。
(二)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主要是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对某种物理元素所产生的对冲反应,来消灭病虫害,并制约病虫害的繁衍,而且该技术手段因有着成本低、无污染的优势特点,被广泛运用在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利用病虫的趋光性,在田间悬挂相应的捕虫灯,以此来吸引病虫并将其有效杀死,而且在此过程中还需要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不同的光线,并控制好田间的分布密度,确保其能够在消灭病虫害时发挥最大效用价值。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是利用天敌的方式,对其的繁衍规律进行干扰,以此来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天敌防治技术是利用生物链原理对其进行制约,而且这种培养天敌来控制的病虫害扩散的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作为明显。同时微生物防治的方式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病虫害的繁殖能力以及后代的活力,该方式不会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而且还能够让生物种群之间得到平衡。
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也就是所谓的采用喷洒化学制剂的方式来消灭病虫害,其也是当前在防治病虫害中运用最频繁的方式之一,其本就有着见效快、适用性广的特点,但是有着一定的污染性,会若未能合理选择与把控,会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质量。因此在选择化学制剂时,种植人员还应当选择挥发快、效能高的产品,并且需定期进行更换,以免导致病虫害产生耐药性,同时还应当控制好使用数量及浓度,并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进行适时喷洒,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结语:综上所述,种植户若想提升自身整体效益,不仅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及种植过程中的控制工作,还应当对病虫害防治环节加强重视度。在农作物实际种植中,应当及时给予其水肥支持,并且针对病虫害的种类以及农作物的实际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从而才能起到增产增值的目的,为我国农业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蕾,赵永强,宋丹阳,齐双丽,王君,廖平安,郭春强.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 农家参谋,2020(16):93.
[2]余小东,杨孟辑,张海清,李丹,唐毅谦,于曦. 基于迁移学习的农作物病虫害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 农业机械学报,2020,51(10):252-258.
[3]陈继光,宋显东,王春荣,张齐凤,李小文,周恒. 黑龙江农作物病虫害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J]. 中国植保导刊,2017,37(08):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