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与思考——以Go For It!8A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0
/ 4

基于主题意义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实践与思考——以 Go For It! 8A Unit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

邓瑶瑶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中学


【摘要】听说教学是提高英语听说技能的重要课型,针对目前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表层化、碎片化的问题,本文将探究基于主题意义的教学设计,即教师以语篇为载体,挖掘主题意义,创设主题语境,以主题为核心帮助学生整合内化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并引导学生思考主题意义内涵,从而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主题意义;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语用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

一、探究背景

听、说是英语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日益突出。在听说水平测试中,听说语篇题材多样,主题突出。学生需要结合主题语境理解主题意义,才能保证听力对话的理解性输入和口语表达的有效性输出。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篇理解程度、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学习成效(程晓堂 2018)。因此,主题意义的探究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尤为重要。

但当下的听说教学,多数教师依旧以完成听力题目为目标,只教授语篇中的语言知识,语言输出也只是对目标句型的机械化操练,没有教学主题。这种缺乏主题的教学使教学活动碎片化、缺少整体性,无法将听说融合,难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缺乏主题意义的探究使教学内容表层化,只关注基础语言知识,无法发展学生的思维由低阶走向高阶,也无法提升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本文以宁波市海曙区开展的“立足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的一节听说课为例,探讨如何将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融入听说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语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主题意义探究的教学理念

主题是语篇探讨的核心,它贯穿语篇的始终,体现作者的主要意图并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的基本认知态度,是文章的核心、灵魂和统帅(张秋会、王蔷 2016)。主题意义是主题深层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主题语境是主题下的真实语用情境。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以主题语境为依托,围绕主题,教师能明晰教学思路,实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整体性设计。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认知、思考、讨论和评价,储备、内化所获得的信息,最后创造性地建构意义并能够表达出来(冯蔚清 2016)。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习成效,还能促进学生在思维品质、情感态度、文化意识和价值认知等方面的全面成长。

三、基于主题意义的英语听说教学课例

1、课例背景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第一课时听说课,是2020年10月宁波市海曙区开展的“立足主题意义探究的听说教学”专题研讨活动中的一堂示范课。该课通过创设听说主题语境,围绕食物制作的主题展开,从听力输入到口语输出,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听说语言知识和技能,同时获得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2教学分析

1)文本分析

有效的教学设计取决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水平,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认知过程、情感发展和学习成效(王蔷 2015)。因此,听说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教师对听力语篇的深入解读,进而挖掘和把握听力文本的主题意义,并以此为核心梳理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张秋会、王蔷(2016)提出教师可以从文本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和作者观点五个角度进行文本分析。该课的文本分析如下:

主题和内容:该听说文本的主题是食物制作,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如何制作香蕉奶昔,主要学习用于描述食物制作步骤的指令语和用于步骤连接的时序副词。第二部分是关于制作水果沙拉需要的食材和数量,主要学习多种食材的名称及其数量的提问和回答。

文体结构和语言特点:本节听说课包含两篇听力材料,都是一般现在时态的对话形式。第一篇对话材料是关于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主要使用了祈使句并运用时序副词连接。第二篇对话材料是关于制作水果沙拉需要的食材种类和数量,包括了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食材数量的提问和回答。两篇听力材料难度不大,但目标语言知识点明确,主题突出。

作者观点(作者意图):通过学习香蕉奶昔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水果沙拉需要的食材及数量,学生能够听懂并根据目标语指令准备食材、完成食物制作,同时能用目标语言准确说出香蕉奶昔、水果沙拉的制作过程和食材准备。在此基础上,围绕食物制作的主题,学生能用目标语言描述日常生活中其他食物的制作过程和食材数量。在听与说的过程中,学生能提高对食物制作的兴趣、感受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听懂简短对话的能力,但对于围绕听力主题的表达性输出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由浅入深,设计阶梯式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八年级学生对食物制作并不陌生,也比较感兴趣,教师应抓住学生兴趣,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带给学生食物制作的情感体验、拓展学生饮食文化的价值认知、提高学生发散创新的思维品质。

3)目标分析

学生能听懂并有逻辑地说出香蕉奶昔的制作步骤;

学生能听懂并对制作水果沙拉需要的食材及食材数量进行提问和回答;

学生能用目标语言知识描述其他食物的制作步骤和食材准备;

学生能增加对食物制作的兴趣,愿意为亲人制作食物;

学生能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上述教学目标都是围绕食物制作这一主题展开。目标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基本听说技能的掌握;目标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是围绕听说主题的拓展性口头输出,为语言运用提供创造性学习机会;目标是对听说主题意义的升华,让学生获得食物制作的情感体验并形成饮食的跨文化意识。

3、教学过程

1)创设主题语境,引入主题

教学片段1:

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Sally想要给妈妈制作一份水果沙拉,并带来Sally已做好的香蕉奶昔。

【评析】本节听说课的两则对话语篇分别关于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的制作,主题是食物制作,教师据此联系生活实际,创设Sally为妈妈制作水果沙拉和香蕉奶昔的主题语境,引出本节课的两则语篇话题,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同时也把学生引入食物制作的主题。本节课将以Sally为妈妈制作食物的主题语境贯穿始终,使知识的学习更具连贯性和整体性。学生在贴近生活的语境下进行听说活动,能增加对语言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

2)激活背景知识,走进主题

教学片段2:

教师让学生品尝Sally制作的香蕉奶昔,并谈论制作香蕉奶昔需要的食材和工具。

【评析】生活经验是学生学习并探究主题意义的源泉,课前热身就是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符合学生认知和语言水平的话题、视频、图片、游戏等导入学习,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温培培 2020)。本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品尝香蕉奶昔,通过味觉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和认知期待。而品尝后对制作食材和工具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了学生的主题背景知识和主题生活经验,让学生从已有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走进本节课的主题,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同时学习食材和工具中的生词,为后续的“听、说”扫除词汇障碍,做好铺垫。

3)探究语言知识,深入主题

教学片段3(香蕉奶昔的制作步骤):

听前:教师问,Sally是如何制作香蕉奶昔的呢?学生观看Sally的制作视频,说出香蕉奶昔的制作步骤,进入制作步骤的教学。之后学生尝试用已知的时序副词连接制作步骤,使制作过程的表述更有逻辑。

听中:学生听第一篇听力材料,依次写下听力语篇中的时序副词。

听后:根据听力原文,学生再次通过时序副词的连接说出香蕉奶昔的制作步骤。接着教师问,你们还喜欢什么奶昔呢?尝试做一份不同的奶昔吧!学生两人一组,互相描述另一种奶昔的制作步骤,如苹果、草莓奶昔。

【评析】听力前多视角、多形式的主题信息输入,可调动学生多感官地参与语言知识学习,为之后听力时的理解性输入和听力后的表达性输出做好准备。教师利用香蕉奶昔的制作视频进行食物制作步骤的教学,可让学生通过视觉直观体验,加深对目标语言的认识,为后续的听和说提供语言基础。听前尝试用已知的时序副词连接步骤,既能唤醒旧知,又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为听力任务做好铺垫。听后输出任务一是校对听力答案,运用时序副词说出香蕉奶昔制作过程,学生重复运用目标语言,落实基础语言知识。任务二是说出另一种奶昔的制作过程,是在文本内容基础上围绕主题进行延伸,引导学生把所学语言知识运用到同一主题下的另一场景中,是学生创造性的口语输出。这种有梯度的输出任务利于学生知识迁移,培养创新思维,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用能力。

教学片段4(水果沙拉的食材准备):

听前:教师问,Sally想给妈妈制作一份水果沙拉,根据图片,猜猜可能需要哪些食材并且数量是多少呢?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食材单词、食材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数量的问答(How many/much……)。学生使用目标语互相问答进行猜测。

听中:基于猜测,学生听第二篇听力材料,完成制作水果沙拉所需食材及数量的表格。

听后:学生两人一组以对话问答方式进行答案校对。接着教师问,大家喜欢的水果沙拉和这一样吗?和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水果沙拉配料吧!学生两人一组,对自己喜欢的水果沙拉需要的食材及数量进行问答。

【评析】教材插图也是重要的教学材料,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学生听前读图,是对听力主题的整体把握;利用主题图片学习单词、句型,为听力理解提供语言基础;对听力内容以问答形式进行预测,既操练了目标句型,又为听力活动降低了难度,也培养了学生推断性思维。听后输出任务一是学生用对话形式进行答案校对,强化了目标句型的使用,为后续拓展性的口头输出任务打下语言基础。任务二是开放性的输出活动,教师让学生在习得的语言知识结构下,对同主题下的另一场景进行创造性地语言运用实践,提高主题化的口语表达能力;并通过对比沙拉配料的不同,让学生感受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形成跨文化意识。

4)整合知识体系,内化主题。

教学片段5:“准备好食材,Sally需要如何制作水果沙拉呢?”教师给出制作过程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说出水果沙拉的制作步骤,并以两人对话方式,对水果沙拉的食材准备和制作步骤进行问答。

【评析】经过香蕉奶昔制作步骤的学习和水果沙拉食材准备的学习,教师将两部分内容进行整合,把食物的制作和准备融合为一个场景下的对话,体现了主题式语言知识的整体性,避免了知识学习的碎片化。学生在进一步的语用输出实践中,将一主题下的两方面内容融会贯通,内化加工并口头表达,强化了对主题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进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5)拓展听说文本,延伸主题

教学片段6:教师给出牛肉面和汉堡包的制作步骤和食材的相关图片及重要词汇。“如果你给妈妈制作一份食物,会选择哪个呢?”学生四人一组,对所选食物的制作步骤,需要的食材、数量,以及需要的工具进行问答。

【评析】以Sally为妈妈制作食物的主题语境为依托,在香蕉奶昔和水果沙拉两种食物的学习基础上、在完成对水果沙拉的食材准备和制作步骤口语输出后,教师再一次提升口语输出任务梯度:为你的妈妈制作一份食物(牛肉面或汉堡包),并对其制作步骤、食材准备和所需工具进行口语对话。该任务融合了本节课的所有语言知识点,让学生在主题下整体把握并再次巩固语言知识。围绕主题,教师引入两种新食物,这是对教学信息的扩充、学习领域的扩展,帮助学生拓宽主题视野,延伸语用范围,让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6)挖掘思维深度,升华主题

教学片段7:小组思考并讨论:妈妈会更喜欢牛肉面还是汉堡包?为什么?

【评析】教材内容不仅是知识信息,还是思想意识。教师通过设计给妈妈制作食物的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他们逐渐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为妈妈或其他亲人制作食物。教师让学生思考妈妈会喜欢牛肉面还是汉堡包,这种以问促思的教学设计,可以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主题意义的价值内涵,得出健康饮食这一主题深层的价值取向,进而教育学生健康饮食、健康生活,体现了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四、基于主题意义的听说教学思考

1、深入文本解读,挖掘主题意义

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关键(王蔷 2015)。文本语篇及教材插图是听说教学设计的载体,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师要认真分析文本和插图,挖掘深层主题意义。只有对教材内容深入解读,把握文本传达的信息和思想,才能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将一堂听说课上得有深度、有广度、有厚度。

2、创设主题语境,贯穿教学始终

基于主题的听说教学本质上是一种围绕主题,对听说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整体性设计,并依托主题语境表达教学设计、关联教学活动。教师应创设与主题相关的语用情境,形成连贯、清晰、完整的教学主线。学生沉浸在主题语境中的学习,能促进整体性学习思维和主题化学习意识的形成,也能在真实语用环境下,增加对听力内容的理解和对口语表达的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度。

3、制定梯度任务,深化主题学习

有梯度的输出任务是与主题探究过程相匹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原则。教师应层层递进,设计由易到难的听说教学任务,在掌握目标语言知识基础上,逐渐扩大主题下的听说语用范围,建构主题下结构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从听力内容理解到创造性口语表达,从主题内容感知到主题意义探究,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运用能力。

4、探究主题意义,提升人文素养

听说教材内容作为信息、思想的载体,教师应挖掘其背后的价值、情感、文化等主题意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认识事物,透过语言表层信息思考主题深层的意义内涵。学生在主题意义探究过程中,逐渐将知识向思想层面转化和升华,丰富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形成跨文化意识和高品质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五、结语

在初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应聚焦主题意义的探究,以主题为核心,创设主题语境,让学生在梯度任务的听说活动中,习得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在主题意义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形成文化意识。基于主题意义的听说教学,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综合语用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最终实现英语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程晓堂.2018.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 1-7.

张秋会、王蔷.2016.浅析文本解读的五个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11): 11-16.

冯蔚清.2016.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王蔷.2015.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新挑战[J].教师英语,(16): 6-7.

温培培.2020.基于主题语境的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教学实践 [J]. 中小学外语教学 (中学篇),(2): 28-33.


60a609f7c4aea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