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学科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28
/ 2

小学音乐学科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陈艳玲

重庆市南岸区迎龙小学校 重庆 40000

摘要:基于国际视野和现实需求,小学阶段应是奠定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音乐学科恰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本文主要从音乐学科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探索核心素养中创新能力真实落地的途径,为孩子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


时下,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词汇,也成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风向标。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音乐教师来说,在音乐学科中研究和探索核心素养的落地已经迫在眉睫。目前对于核心素养除了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研究成果外,其他的研究还处在争论和修订中。因此,每个音乐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也都因人而异,各不相同。基于国际视野和现实需求,笔者认为可以暂且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参照,在所有素养中,其实最核心最迫切的应该是实践创新,而实践创新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创新能力。小学阶段应是奠定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而音乐学科因其具独特的优势恰好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科。

【1】创新是现在全社会的共同追求,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还体现在科技、医学等各个领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还出台了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的相关改革举措,从中指出,要大力强化科技创新等等,这些决策都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要实施创新驱动,动力从何而来?最终落脚点在人上,而人要创新就直接取决于人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需要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转化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实践能力【2】。创新能力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一种能力,它应是由多种能力构成,其中应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等等,而本文主要结合音乐学科特点重点阐述学习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音乐学科中的实践研究。

一、音乐学科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

新时期倡导的学习方式已经不同以往,现在倡导的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学习,因此学习能力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不再是能考高分,能解几道难题就说明学习能力强了,它应是除了具备主动学习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养成会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而音乐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将学习音乐的习惯用到学习其他学科中去。

音乐学科和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不同,特别是在学习识谱的能力方面,其实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如:拍子、音符、节奏、歌词等,然后随便拿一份难度相当的谱子,孩子们也是能根据学过的知识看懂一份新谱子的。鉴于此特点,在学习中就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能将合作交流能力不断加强巩固。比如:有一次学习《让座》,这是一首二年级的歌曲,由于孩子们提前已经有了音符、节奏包括反复记号的相关知识,这首歌曲学习就比较简单。一开始先提醒大家预学,只见孩子们迅速就分小组开始学习,有的找音符,有的打节奏,有的读歌词。当紧接着跟琴演唱时,很多孩子表现得特别自信,从藐视的目光中看得出他们觉得歌曲太简单,没什么挑战性。于是笔者就问她们,“你们太厉害啦!这么快就学会了,那接下来该怎么办呢?”只见一个同学迅速站起来说:“我们来演一演吧!”(这也正是平时积累的经验)听到有这样主动的意识便立刻同意。于是,请了几个同学上来,有的演爷爷、有的演叔叔、有的演小朋友、有的演司机,大家争先恐后,从他们表演时的肢体语言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喜欢这首歌曲朗朗上口的旋律,更喜欢表演歌曲中描述的生活情景。笔者在旁边播放着音乐,听着教室里悦耳的歌声,看到一组比一组配合得默契,表演得精彩,笔者欣慰地笑了,想到这其实和平时自主学习能力的反复练习是分不开的。当老师教了情景表演学习歌曲的方法后,学生在学习不同的歌曲中都能运用,这种自主学习的能力很重要,相信这样的能力也同样可以迁移到其他学科中去。

二、音乐学科中学生想象能力的提高

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莱特兄弟为什么能造出飞机?这些与人的想象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时候采用适当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艺术,是通过听觉进行感知体验的,它无法用语言表达,要理解音乐全靠对音乐的想象力。所以多聆听音乐可以不断提高大脑的抽象思维,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小学生的神经系统易于兴奋,富有天真的想象力和美好的幻想的特点,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多听,还要多想。在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中,当引导学生想象情景说“你看到了什么?”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就说“我看到了森林”,我没有就此打住,紧接着问“那森林里有什么呢?”有的孩子就说:“看到了茂密的森林,霞光穿透森林的景象”。紧接着又引导孩子们:“森林里的光还能照到什么呢?”有的孩子马上就想到了“溪水,清澈的溪水里还有游动的鱼儿”。接着又问:“地上的景象很美,那空中呢?”有的孩子又说:“还看到了鸟儿飞翔,自己飞到了白云上”。孩子们的想象力真是无穷尽的,紧接着孩子们融入了他们想象的情境继续欣赏音乐,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由于音乐的非语意性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他们就这样,徜徉在想象的天空,尽情地享受着自由的快乐。

所谓创造就是把以前没有的事物给产生出或者造出来。要在其他领域实现这样的创造是相当不容易的,而在音乐学科中却可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因为【3】音乐作品本身是一度创作,只要通过演唱(奏)者演唱(奏)就已经属于二度创作,在二度创作的基础上,我们甚至还可以进行自己的创造。还记得学堂乐歌时期,中国各地学校中广为传唱的一些歌曲曲调多来自日本以及欧美国家,然后再由中国人以中文重新填词。简单来说,就是运用外国的曲子,填上中国的词。因此在音乐教学中,笔者也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学生创造性的音乐表达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戏曲进课堂的的学习中,笔者发现黄梅戏《女驸马》的曲调特别好听,可中间的唱词不太适合孩子们演唱,于是想请孩子们帮忙想想办法。由于之前学习打年宵时就有过编创唱词的经验,这次他们自然想到的是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编成唱词来演唱,曲调还是用女附马的曲调,听到这样的建议笔者十分吃惊,于是鼓励他们大胆编创,结果没过几天,发现孩子们不仅编创了歌词,还编创了动作,用戏曲的方式唱自己的生活,笔者觉得这样才真正体现了学习的意义。从这样的创编活动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激发,虽然是在原曲调上填词,但至少学生敢于创作的精神就很值得肯定。

虽然目前对于核心素养如何实施、如何评价还没有明确的方向,普遍都处在迷茫摸索阶段,但对于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在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作为基层的教师,不能盲目跟风,唯有坚守课堂阵地,坚实迈好每一步,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才是必经之路,相信这样所做出的努力定不会白费。




参考文献:

【1】 刘青山《湖湘文化视域下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探析》[J].南昌师范 学院学报,2016.

【2】 陈少杰《浅论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音乐时空,2013,(12);129—129

【3】 斯琴格日勒《浅谈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J].卷宗.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