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642350
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近年来中职教育改革的焦点话题,为了实现“1”与“X”课程内容的有效衔接,需以学分银行为载体实现课程互认与学分转换。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支持不同学习成果之间的互相认证、转换与积累,确保“1+X”证书制度落地执行。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学分银行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平台建设还是体系结构尚不成熟,而且社会成员对学分银行了解不足,注册用户非常少,普及度还有待增强。本文基于“1+X”背景探讨中职生学分银行建设问题,梳理“1+X”制度与学分银行的内在关联,期望能更好地推进学分银行建设与发展,顺利完成中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
关键词:中职教育; “1+X”制度; 学分银行
“1+X”证书制度即互通衔接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由此带来了产教融合发展的新形式,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落实终身教育思想。通过落实“1+X”证书制度,基于职业生涯发展需要培养综合能力,更好地满足我国产业发展,提升人才质量水平[1]。基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迫切性,为了真正实现“1+X”证书制度的初衷,“学分银行”应运而生,它体现了统合性、一体化、终身化的教育理念,通过规范化管理与灵活化运用,实现学习成果的标准化认证,为完成继续教育、实现终身学习建立通道。
一、基于“1+X”背景下中职生学分银行建设的价值意义
2010年,在我国颁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首次提出建设“学分银行系统”的发展需求,随后中职院校为了更好地适应“1+X”制度发展,陆续开设学分银行管理模式,其价值意义不可小觑。
(一)有助于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而伴随技术水平的日新月异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竞争加剧,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发生了极大改变,如何从“人力资源”转向“人才资源”,成为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一道重大问题。为了解决各类人才短缺问题,职业教育肩负重大责任。想要培养优质人才,离不开充足的教育资源支持与引导,亟需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打造全方位、终身性的教育体系,以此保证充足的人力数量与人才质量。而想要实现不同教育系统的融合发展,就需要以“学分银行”为衔接,创设更灵活、更人性、更适应大众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以及非学历教育之间的融通,衔接校内外教育,满足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复合型人才。
(二)有助于满足个性学习需求
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根本落脚点在于培养高素质的职业人才,关注人才全面发展。通过建设学分银行,支持学习者在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学习成果转化、积累与认证,为满足个性学习需求提供了优势条件。只要学习者的各类学习成果都得到认证,并成为学习积累的一部分,才能更好地调动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更好地发挥学习效能,树立终身学习意识[2]。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特长灵活选择,有机组合不同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案,通过学分转换,有利于学习者明确发展目标,争取多元学习机会,避免重复学习而浪费时间与资源,提升学习能力与职业能力。
(三)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标准
面向中职学生实施“1+X”证书制度并辅以学分银行支持,这对学生发展以及职业教育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参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理念,以“学分”为流通载体,能够将学习的积累进行存储、兑换或者信贷,以此打破不同教育领域之间的壁垒,更符合“1+X”证书制度的实行初衷[3]。首先,纵横衔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满足学生多元化、长远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其次,建立不同职业院校之间的沟通交流,基于学分银行的运行提升中职教育的运行效率;再有,发挥信息技术的大数据优势,紧密结合中职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完善职业教育的学分系统建设,提高教育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推进职业教育的标准化、多元化运行。
二、基于“1+X”背景下中职生学分银行建设的有效路径
在我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为了更好地落实终身教育目标,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建设学分银行,通过大数据信息系统跟踪,将学习者的“1”和“X”成果纳入学习账户并终身存储,实现不同阶段、不同教育环节的衔接,支持学分成果的积累、转换或互认。为了更好地发挥学分银行功能,推进“1+X”发展,还需继续探索学分银行建设的有效路径。
(一)高度重视,完善学分银行立法体系
学分银行的建设与运行离不开国家法律的保障,从法律高度规范学分银行的运行,并由国家出台指导性文件与政策,明确建立学分银行的基本条件、运行流程、部门责任、认证体系、转换标准、协调机制以及质量监督等等,争取更多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教育与培训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参与,各自扮演不同角色、发挥不同职能
[4],使得学分银行更具权威性与可行性,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二)完善机制,推动学分银行标准发展
学分银行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涉及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在职教育、远程教育等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育模式,亟需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推动学分银行的标准化发展,才能确保其实现预期的认证、转换、互通功能。如出台可用于互通或者互相转换的目录,明确范围与类型,规定学分互通比例;再如对学习者涉及的各种类型学习活动进行记录保存,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工作经验、比赛等一体化发展,成果通用,终身教育一体化。
(三)书证融通,发挥学分银行衔接功能
为了更好地支持“1+X”背景下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互通互换,需发挥学分银行的衔接功能,建立书证融通的转化标准。例如通过学分银行整合与记录有关学历证书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注册、等级以及分级管理等内容,由后台信息大数据掌握个人资料的信息积累,存储海量的个人学习成果数据,并且对接各地的办学主体平台,实时存入及汇总学习成果,经过人工审核确认,支持公示查询;基于学分银行运行的标准流程,搭建统一的、便捷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院校与培训机构之间通过资历登记簿能查看可转换证书的目录,制定双方转换协议,确保学习成果经过学分银行的转化或认可而具有统一价值[5]。
总之,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构建学分银行,这是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充分体现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融合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理念,把握学习成果认证与转化的现实诉求,扫清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实现中职教育的学分银行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为全民终身学习打好根基。当然,我国中职教育实施学分银行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细节问题有待调整与改进,今后还需从法律法规、制度体系等多方面加大完善力度,确保达到理想的运行效果,促进我国中职教育的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海兰,赵聪,李焱.省域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的成效、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21,(2):19-26.
[2]张青.学分银行视阈下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20,29(1):26-30.
[3]吴小燕,王瑛.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问题与突破路径思考[J].职教论坛,2020,(2):143-146.
[4]刘莉.学分银行支持高职院校创新发展的路径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3):233.
[5]史明亮.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分银行”创新实践研究——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3(2):87-89.